癌症治療手段

  傳統的包括手術、放療、化療。有些癌症倖存患者將這套鐵三角療法形象地稱為"尖刀、毒藥和烙鐵"。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1/手術 晚期也能做

  一說到“腫瘤”,人們第一個反應就是——切掉它。醫學發展到今天,手術仍然是大多數腫瘤根治的希望。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郭惠琴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以肺癌為例,病人只有接受根治性手術,才有長期生存的可能。

  以前,只有早期患者能手術,隨著醫學的發展,可以做手術的患者增加了。郭惠琴說,目前手術適用於三類肺癌患者:早期肺癌患者儘量選擇手術,術後再根據病理結果追加化療或免疫治療,來大大減少復發機率。中晚期肺癌病人可以通過放化療讓腫瘤縮小,再通過手術根治。另外,有獨立轉移灶可以切除原發灶和轉移灶。即便是不能根治的晚期患者,也可以通過手術來減輕症狀。比如肺癌患者晚期會出現阻塞性肺炎、嚴重咯血或氣胸,都可以通過手術來減輕痛苦,改善生存質量。

  以前,腫瘤手術範圍很大,唯恐切不乾淨。隨著研究的深入,腫瘤的手術範圍逐漸縮小。最大限度切除腫瘤組織,同時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組織器官才是原則。就拿乳腺癌來說,以前主張擴大性根治,但隨著放化療等綜合手段的完善,現在手術清掃的範圍縮小了,儘可能保留乳房,讓治病和美觀兼得。郭惠琴說,肺癌根治術一般是肺葉切除加淋巴結清掃,但對於合併冠心病、肺功能不好或年紀大者,肺葉切除已經不是必須的了。

  2/中醫 能穩定病情

  在腫瘤治療領域,中醫中藥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林洪生教授告訴記者,中醫治療的特點是緩慢持久,穩定病情,達到“帶瘤生存”的境界。最突出的有五大作為:

  第一,在預防腫瘤方面,中醫藥大有用武之地。

  第二,腫瘤患者術後使用中藥,可以調整免疫功能,減少腫瘤復發、轉移。

  第三,放化療患者使用中藥,來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幫助患者身體恢復,緩解藥物、放射線對身體的損傷。

  第四,術後維持治療。

  第五,對於不適合西醫治療的晚期腫瘤患者,可以辨證施治,用中藥改善症狀,體現個體化治療。

  3/輔助 抗癌更輕鬆

  如果說手術、放療、化療是治療腫瘤的武器,那輔助用藥就是保護病人的鎧甲。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科沈琳教授告訴記者,治療手段增加了,輔助用藥的進展也很迅速。

  止吐藥包括5—羥色胺阻滯劑,調整身體應激的激素,還有讓病人半冬眠或冬眠的鎮靜藥。

  很多腫瘤治療手段會抑制骨髓,使得白細胞、血小板等減少。輕者停藥可以恢復,嚴重者可以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2—3天可以升高白細胞。對於血小板降低者,可以輸血小板或使用促血小板生成素。

  對於疼痛患者,輕中度可使用非甾體類止痛藥,重者使用阿片類止痛藥。

  對其他特殊反應,需要各種對症治療,如肝功不良者,可以使用肝細胞膜保護劑;神經受損者,口服維生素B;胃黏膜受損的,使用抑酸劑等。

  4/化療 不耽誤上班

  “在腫瘤領域,近年發展最快的是化療。”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科沈琳教授說。據介紹,目前化療藥物大致有三大類:傳統的細胞毒藥物、靶向藥物和生物製劑。沈琳說,近年發展最快的是靶向藥物。除了膽道系統腫瘤,目前幾乎所有腫瘤都有靶向藥物。不過,現在多數靶向藥物還不能完全取代細胞毒藥物,還要和細胞毒藥物聯合應用。

  除了藥物選擇多樣化,化療的進展還體現在“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沈琳指出,實施化療前,醫生會對患者分期和腫瘤特徵分別確認,後者包括病理形態、分子特徵、基因分型等,據此尋找最適合的藥物。

  到底該化療多少週期,沈琳表示,需要根據腫瘤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定。有的需要窮追不捨,有的則需要打打停停,腫瘤長你就打,它休息你也休息。

  很多人對化療的副作用非常恐懼,沈琳說,新化療藥的副作用已大大減少,安全性大大提高了。“有的病人治療根本不影響工作——週末化療,週一到週五上班。”

  5/放療 越來越精準

  “在所有腫瘤患者中,需要放療的達到70%。”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醫師羅京偉告訴記者。

  放療,就是使用高能量放射線對腫瘤實施精確打擊。羅京偉說,鼻咽癌、頭頸部腫瘤等對化療不敏感,單用放療就可以根治。對於其他腫瘤,放療多作為綜合手段之一。特別是對於中晚期腫瘤患者,術前可以使得腫瘤縮小範圍,達到減期效果,為手術創造條件;術中進行姑息治療;術後對於切得不徹底的部位放療,可以防止復發。

  放療的成功與否,在於定位準確、靶區合理、劑量足夠。由於放療需要多次進行,精確性和重複性是關鍵。羅京偉指出,如今放療已經由二維照射進展到三維照射,因此越來越精準,對正常組織的損傷也越來越小了。至於劑量,需要掌握以下原則:術前放療,以不增加手術併發症為原則;術後放療,劑量適當增加;根治性放療,劑量最大。

  癌症的生活常識

  1、盯住你的BMI:脂肪細胞會製造並釋放荷爾蒙,可能促進癌細胞生長。研究已證實食道癌、胰臟癌、腸癌、停經後乳腺癌、腎臟癌和子宮內膜癌都與超重有關,即使體重略為超重,也會增加罹患這類癌症的風險。

  亞洲人最好將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18.5至22.9之間。BMI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

  2、每天流汗30分鐘:這是最經濟實惠的防癌方法。不需練出6塊腹肌、不一定要跑馬拉松,只要每天運動30分鐘、每週5天即可。健走、跳舞、騎單車、爬樓梯、各種運動都可以。

  3、喝綠茶或咖啡:綠茶有助於防癌早已獲得證實。因為綠茶含有兒茶素及維生素A、C等抗氧化劑因此有防癌功效,這些防癌成分綠茶含量最多、其次是烏龍茶、紅茶最少。

  4、多吃新鮮蔬果:特別強調新鮮的蔬菜水果。世界癌症基金會建議儘量從飲食中攝取營養。

  目前已證實足量的蔬果纖維,可預防大腸直腸癌,並減少乳癌、食道癌等數種癌症的發生率。蔬果的纖維素能減少腸內致癌因子、改變腸中菌種生態,避免癌細胞形成。

  5、跳開脂肪誘惑: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指出,所有飲食構成要素中,脂肪與癌症關係最強烈,特別是乳腺癌、大腸癌與攝護腺癌。

  6、多吃雞、魚,少量吃豬、牛、羊肉:牛排、紅燒蹄膀、涮羊肉,雖然很美味,但請儘量少吃些。研究已發現比起不吃或很少吃紅肉的人,大量攝取豬、牛、羊等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30%。最好每週紅肉總攝取量不超過500公克,而一塊普通大小、8盎司的牛排就是240公克。也應戒除煙燻。

  7、戒菸、戒酒:抽菸者請立刻戒菸,不抽菸的人要避免二手菸。抽菸是肺癌主要危險因子,並與食道癌、胃癌、頭頸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肝癌、子宮頸癌與乳癌相關。遠離吸菸人群,防治二手菸。食物要以清淡為主,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