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如何去火新生兒寶寶上火如何調理

  秋天到了,天氣乾燥晝夜溫差變大,如果飲食或者日常護理不科學,孩子很容易上火。新生兒如何去火呢?新生兒寶寶上火如何調理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新生兒如何去火

  喝配方奶的寶寶,的確容易出現上火症狀。奶粉的原料是牛奶,牛奶中含酪蛋白多,鈣鹽含量也較高,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結成塊,不易消化。另外配方奶粉是由牛奶為原料製作而成,其中添加了各種營養素,有些寶寶的腸胃不適應某種奶粉,以至於喝了奶粉後就便不出來。雖然問題不大,但寶寶又不能不喝奶粉,怎麼辦呢?其實學會正確調理寶寶的飲食,就能科學預防上火。

  1、多喝水:寶寶早上起來就喝白開水,這樣可以補充晚上丟失的水分,清理腸道,排除廢物,喚醒消化系統及整體機能的恢復,清潔口腔等。半小時後再喝奶或吃主食,吃完後再喝幾口水以清潔口腔。有些寶寶不愛喝白開水,也可以喝些果汁。如胡蘿蔔、蘋果、梨等切成小塊,放水中煮開,晾溫後給寶寶喝。不同的味覺體驗,也會讓寶寶多喝水。

  2、多吃水果:蘋果、香蕉、梨都是去火之首選。中醫解說:蘋果具有生津止渴、潤肺除煩、健脾益胃、養心益氣、潤腸、止瀉、解暑等功效,香蕉性寒味甘,遠古書籍中早有記載其營養價值,功效包括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潤肺止咳、降低血壓和滋補作用等,屬於優質水果,真正價廉物美。不過,香蕉性質偏寒,胃痛腹涼、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解酒的作用用於熱病傷陰或陰虛所致的乾咳、口渴、便祕等症,也可用於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症。此外橙子、西瓜等等,都可以成為寶寶的美味。

  3、多吃粥:媽媽可以逐漸給寶寶新增各種粥,紅薯粥、綠豆粥、南瓜粥、蔬菜粥、小米粥等,這些食物中的纖維素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減少便祕發生。

  4、少吃上火的食物:如巧克力、花生、炸雞、炸薯條等,荔枝屬於熱性水果,有“一顆荔枝三把火”的說法,所以小寶寶也要少吃為好。

  孩子上火時,從食療保健角度來看,總的原則是,多喝水,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需要家長注意:

  1、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做菜時注意增加蓮藕***以水煮服或稀飯煮藕療效最好***、蘿蔔***以青蘿蔔療效最佳,紅皮白心者次之,最好生吃,如胃有病者可做蘿蔔湯吃***、茴香、苦瓜等食物;適當增加西瓜、梨、葡萄柚、柚子、椰子、橘子、硬柿子、山竹、蕃茄等寒涼性水果及蘋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櫻桃、桑椹等平性水果的攝入;減少龍眼、荔枝、芒果、榴連等熱性水果的攝入。

  2、儘量少給孩子提供用油炸和紅燒方法烹製的過於油膩性的食物。

  新生兒寶寶上火的調理

  1、選擇母乳餵養:寶寶出生後最好給予母乳餵養並保證充足的母乳量,因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因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的濃度很高,達8-12g/升或更多,其種類多達130多種,尤其是低聚半乳糖含量最多,其次是低聚果糖,它們以短鏈糖的形式存在於腸道中,在腸道中可以快速提高有益菌的繁殖,不會讓寶寶上火。

  2、注意日常飲食:平時我們對寶寶的飲食也要多注意一些,如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芹菜、萵筍、茄子、等。要忌辛辣、油膩、高熱量的食物,要注意給寶寶少吃大蔥、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肉類、巧克力以及油炸類等熱量高的食物。在做菜的時候我們可以注意一下營養搭配,對於寶寶來說更是一舉兩得。同時呢,還可以做一些去火湯之類的,比如說綠豆湯,這是我們最為常見的,還有如荸薺丸子湯、紅棗枸杞子橘皮湯等。本來上火的時候寶寶們就食慾不振,或者是飲食困難,這樣一來在飲食方面我們的寶寶就不會因上火而缺乏營養了。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且能夠幫助消化,經常性的讓孩子多吃水果,特別是應季性的水果是有利於寶寶成長髮育的。我們還可以用水果做成美味的水果沙拉來吸引孩子吃。

  3、合理的起居作息:要培養寶寶喝白開水的習慣,補充寶寶體內所需的水分,同時也是在清理腸道,排除廢物等。如果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可以加一些白糖或者是果汁類的東西。在起居上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睡眠,因為睡眠不夠或是睡眠質量不好,引起上火。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的環境清新,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也要考慮勞逸結合,切不可讓孩子過度疲勞。

  新生兒寶寶上火小知識

  1.不是隻有夏秋兩季的氣候才容易導致“上火”

  大多數成年人容易在夏秋兩季“火氣沖天”,因此年輕媽媽會認為只在容易“上火”的季節才有必要為孩子實施“滅火”。事實上,兒童的臟腑和肌膚嬌嫩,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對外界氣候變化的感應比成年人要敏銳很多。因此,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溫差變化較顯著的時候都有可能為孩子的“上火”造成隱患。

  從四季的特性來說,春天萬物復甦,氣溫乍暖還寒,細菌和病毒也趁勢迅速滋長,孩子容易因為細菌入侵和溫差變化而“上火”;夏季烈日炎炎,酷熱難當,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也是一年中人體水分散失最多的季節,水分的大量流失是造成人體“上火”的重要原因,正如干柴比綠樹易燃一樣;秋季晝夜溫差尤其明顯,空氣乾燥,孩子一受涼就“上火”;冬季寒冷乾燥,孩子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甚防。

  2.非只注意飲食,寶寶就能防“火”於未“燃”

  飲食不正常導致的消化不良和積食只是兒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在現代醫學中,“上火”是一種炎症,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機體、消化不良導致積食以及排洩功能障礙、外部環境擾亂導致孩子體內水分流失過多等,構成了孩子身體的三大“火源”。

  小兒脾胃功能仍然不健全,而他們的生長髮育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需要攝取的營養物質較多,飲食不合理容易擾亂消化和排洩系統的正常運轉。然而,除去飲食之外,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兒童機體引起發熱,兒童尤其是0-3歲的幼兒,身體各部分器官及免疫系統很脆弱,不能完全抵抗細菌病毒,而產生“內火”。炎熱的氣候、混亂的生活作息規律以及商場、遊樂園等人多的公共場所也都是能導致孩子身體“上火”不可忽視的因素。

  3.兒童腹瀉可能是著涼也可能是上火引起

  大部分年輕媽媽發現孩子腹瀉,第一反應大都是孩子腸胃著涼了,卻忽視了有可能是“上火”引發的症狀之一。在常見“上火”症狀中,一般出現大便乾燥和小便短黃症狀的孩子較多,比例都超過30%,而其他常見的症狀包括睡眠不寧、口渴發熱、眼屎增多、脾氣暴躁、口舌生瘡、舌苔黃膩、口臭、牙痛、牙齦紅腫、腹瀉、腹痛等。

  寶寶上火的原因

  1.內因:寶寶生理特徵易上火。中醫認為寶寶是“純陽之體”,體質偏熱,容易出現陽盛火旺即“上火”現象。而且寶寶腸胃處於發育階段,消化等功能尚未健全,過剩營養物質難以消化,造成食積化熱而“上火”。吸收消化及自身調節能力較弱,由於食物搭配不科學,引起“上火”。

  2.外因:飲食及環境引起的上火。

  a.飲食因素:過多的肉類,過濃的牛奶、過甜的飲料、零食都相當於給身體進補,這部分高蛋白質食品的攝入就是火的來源。

  b.環境引起上火:如天氣炎熱潮溼,水質偏熱,易引起上火。

  新生兒寶寶可上火伴隨症狀

  1、口舌生瘡,喉嚨腫痛,口中有臭味;

  2、臉上長紅點及眼屎增多;

  3、吃不進,胃口不好,小兒正常營養供應不足;

  4、晚上睡不好,休息不夠讓上火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