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長溼疹怎麼診斷小兒溼疹的判斷方法

  一說起溼疹,相信許多寶媽都會“談虎色變”,不少嬰幼兒都逃離不過溼疹的魔掌。那麼你知道寶寶長溼疹怎麼診斷出來的嗎?接下來,小編跟你分享小兒溼疹的判斷方法。

  寶寶長溼疹原因

  誘因之遺傳因素

  溼疹與遺傳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雙方中的一方曾患有過敏性疾病,或曾得過溼疹,那麼小寶寶得溼疹的可能性很大。

  調查一下自己和丈夫的病史,如果對某種食物或環境因素過敏,應儘量避免讓寶寶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

  誘因之牛奶

  牛奶***包括牛奶配方奶***中含有大量異體蛋白,極易引起過敏,是讓寶寶得上溼疹的罪魁禍首。

  只要停止喝牛奶或原來的配方奶,試著改用其他配方奶粉就可能減輕溼疹。如果想為2歲以上對牛奶過敏的寶寶新增奶製品,可以試試酸奶,酸奶含鈣量高於牛奶,而且非常易於消化吸收。如果還想讓寶寶喝牛奶,可以多煮一會兒。少加糖,或奶中加1/3總量米湯。

  誘因之其他食物

  雞蛋、魚、蝦、蟹、巧克力、果糖都可能會引起過敏,根除寶寶溼疹的關鍵在於明確引起過敏的物質。

  掌握並嚴格遵守新增輔食的基本原則,每次只新增一種食物,觀察3~5天待寶寶完全實行和接受了新事物後,再新增另一種新品種;新增每種食品都要從少量***一勺左右***開始,逐漸加量,這樣可以減少食物過敏的發生,一旦發生過敏,也容易區別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果寶寶吃母乳,媽媽要縮短餵奶時間,兩次餵奶之間可以讓寶寶喝一點淡菜水或淡果汁,哺乳的媽媽最好別吃辛辣,海味,羶腥味食品。

  誘因之環境

  環境因素也可能造成溼疹,羊毛織品,人造纖維衣物,花粉,蟎蟲,汗液,尿液,空氣乾燥等,都可能引發溼疹,就連感情因素也會影響溼疹,精神緊張會使溼疹加重。

  小兒溼疹的判斷方法

  溼疹是個什麼鬼?這討人嫌的“惡魔”其實是一種易復發、易瘙癢、炎症性的過敏性面板病。寶寶一旦長溼疹,相信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食物過敏了!確實,超過90%的家長都會認為食物過敏是孩子面板問題的唯一或主要原因,但其實,溼疹的成因多種多樣,包括了遺傳因素、面板屏障、環境誘因、免疫失調等等。

  寶寶長了溼疹,會因奇癢難忍常常表現出煩躁不安,夜不成眠!溼疹的外形是很小的斑點狀紅疹,可發生在任何部位,散在或密集在一起,一般常由面部開始,常流黃水,可形成水瘡,乾燥時則結成黃色痂蓋。溼疹癢得厲害,所以寶寶會不斷搓擦搔抓,很容易導致出血,易繼發細菌感染,導致膿疤或膿痂。

  寶寶溼疹的症狀

  小兒溼疹的別名有:嬰兒溼疹,胎斂瘡和溼飲瘡溼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面板病。主要原因一般是由於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

  根據發病程度的不同依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

  急性溼疹的損害多形性,初期為紅斑,自覺灼熱、瘙癢。繼之在紅斑上出現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皰,搔抓或摩擦之後,搔破而形成糜爛、滲液麵。

  日久或治療後急性炎症減輕、皮損乾燥、結痂、鱗屑,而進入亞急性期。

  慢性溼疹是由急性、亞急性反覆發作不愈演變而來,或是開始時即呈現慢性炎症,常以侷限於某一相同部位經久不愈為特點,表現為面板逐漸增厚,皮紋加深、浸潤,色素沉著等。主要自覺症狀是劇烈瘙癢。

  溼疹雖有上述的共同臨床表現,但不同部位的溼疹,其皮損形態也有一定差異。如外耳道溼疹易伴發真菌感染,肛門溼疹等。

  除上述以外,在臨床上還有部分表現尋常的特殊型溼疹,如繼發於中耳炎、潰瘍、等細菌性化膿性面板病的傳染性溼疹樣皮炎、對自體內部面板組織所產生的物質過敏而引發的自體敏感性溼疹。嬰兒溼疹好發於滿月後嬰幼兒期,常對稱發生在手背、四肢伸側及臀部。皮損形狀似錢幣的錢幣狀溼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