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養成方法

  好的習慣比法律還正確,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那麼,現代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該如何培養子女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有什麼

  一、重視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

  1.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幼兒時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重要時期,需要大量的營養,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長也都捨得為孩子健康投資,但孩子如果沒有好的飲食習慣,不好好吃飯,化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呢,為此我們要重視孩子飲食習慣的培養,如:愉快地進餐,正確使用餐具,吃飯定時定量,細嚼慢嚥,不挑食不偏食,不邊吃邊玩,不貪吃零食等。

  具體要注意的是:在吃飯時不要讓孩子邊吃邊玩或者邊吃飯邊看電視,對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許諾法***講條件***讓孩子吃飯,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講理、亂化錢、任性等不良習慣;不能讓孩子挑食偏食,家長自己也不要挑食,樣樣都吃;吃飯時不要過於責怪、批評甚至嚇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緒緊張影響食慾;飯前不要給孩子吃零食,更不要無限量給吃零食。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營養平衡、身體健康。

  2.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睡眠是幼兒生長髮育、尤其是神經系統發育的必要條件。幼兒時期孩子的神經系統還沒發育完善,神經細胞容易疲勞,而大腦又處在發育最快的階段,睡眠能夠消除神經細胞的疲勞,對大腦起到保護作用。睡眠時人體又會分泌生長激素,促進人體長高,又能使幼兒身體的各個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慾好,表現活潑快樂,智力活動提高,也就是我們說的反映快,思維敏捷、聰明。因此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利於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睡眠時間與年齡有關,年齡越小睡眠時間越長,3-6歲的孩子每天應睡12小時左右,分二次,一次是夜裡,一次是午睡當然孩子之間也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所需的時間略有不同,主要以孩子白天的精神狀態好、情緒好為準。

  培養要求主要是:按時睡覺、自己獨睡。睡覺有規律,能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早晨起床也有規律,不會睡懶覺,也不會因為沒睡醒而影響學習、耽誤家長上班等。孩子獨睡一則有利於養成好的睡眠姿勢,室內空氣好,二則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重視孩子衛生習慣的培養

  幼兒時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差,容易得各種疾病。培養孩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僅有利於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於生長髮育,孩子經常生病,大人辛苦孩子發育不好。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主要重視平時,重點做好“四勤、四要、四不要”。

  四勤:勤剪指甲,勤洗頭理髮,勤洗澡換衣,勤漱口刷牙。

  四要:早晚要洗臉,飯前便後要洗手,睡前要洗腳,生吃瓜果要洗淨或削皮。

  四不要:不喝生水,睡前不吃零食,冬天不矇頭睡覺,平時不挖鼻孔和耳朵。

  另外,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合理穿衣,不要太多,有些孩子體質較差,經常感冒生病,對於這些孩子,家長不要因孩子生病就給他多穿衣服,這樣反而不好,因孩子稍微運動一下就出汗,更易感冒,有的家長提出不要讓孩子“玩”,這樣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好,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長期下去只能使孩子自身的疾病抵抗力將更差。再有,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不要對孩子過於包辦,要讓孩子自己穿脫衣服、鞋襪等,不要怕孩子動作慢,穿不好,過多的包辦代替使孩子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生活自理能力越來越差。

  三、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習習慣對一個人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強烈的學習興趣比“知識儲備”更為重要,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培養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有的孩子平時做事不專心,一會玩玩具,一會兒要看書,三心二意,這種習慣不好,我們應該注意,一定要讓孩子完成一件事後再做其它,如果在做這件事時確有困難孩子無法獨立完成,那麼家長可適當指導幫助一下,讓他形成有困難要想辦法解決的意識,而不是有困難就不做。要培養孩子做事有恆心的好習慣。

  2.培養孩子傾聽習慣。

  有的孩子大人與他說話,只顧自己玩,老師上課或小朋友回答問題時,總是搶嘴或在下面講廢話、做小動作,不好好聽,問他剛才教師***或同伴***說什麼一問三不知,或似懂非懂,這樣的習慣如不及時糾正對孩子以後的學習不好,所以平時我們跟孩子講話時要讓孩子的眼睛看著自己,不能三心二意,漫不經心,開始時要多提醒,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上學後也會專心聽課,就能很快掌握教師所教的知識。

  3.培養孩子對書的興趣和良好的看書習慣

  看書習慣對孩子的發展很重要,在平時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看書的興趣和習慣,一開始孩子不會看書,大人要指導孩子看書,提醒孩子一頁一頁仔細看,如:看看圖上有誰、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邊看邊跟他講書,慢慢地大人小孩各自看,看後互相交流書上內容,逐漸地以孩子講為主,這時大人要多鼓勵表揚。孩子看書的習慣興趣好了,對他以後的學習幫助非常大,有利於提高孩子以後的語文寫作、分析、理解能力等,並對以後的工作也大有好處。當然為孩子選購的書要合適,內容健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圖書的色彩漂亮、美觀,文字與圖畫比例要恰當,另外要培養孩子自己管理圖書。給孩子準備一個放書的地方,有條件的可做個書櫃或書架,每次讓孩子看完書後自己放好,形成自己的書自己整理的習慣。

  四、重視孩子文明禮貌和尊敬長輩的培養教育

  講文明、有禮貌、敬老愛幼是我國的民族美德,為此我們平時要重視教育,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如親戚朋友來家裡,要讓孩子主動問好,在路上碰到要打招呼,到幼兒園要向老師問早,放學說“再見”。現在家裡都有電話,孩子也都喜歡接打電話,這時可教孩子有禮貌接聽電話,如:“您好,找誰?請等一下。您好,請問〤〤在家嗎?對不起,您打錯了”。平時在公共場所要培養孩子不亂丟果殼紙屑,在家要尊敬老人,多體諒、多關心,幫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捶捶背、搬個椅子、端杯水,自己的事儘量不麻煩老人等。當然要讓孩子做到的,

  家長首先要做到,要以身垂範,給孩子做出好榜樣。

  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努力,並且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對孩子的要求都要一致,尤其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間的要求必須一致,如要求孩子不隨便吃零食,有好吃的東西要分給大人吃,不可以獨佔,爸爸媽媽這樣要求爺爺奶奶也要這樣要求,不能順孩子,不能孩子要吃就給他吃,或孩子一哭就遷就他,小孩分東西,爺爺奶奶不要捨不得吃更不要仍留給孩子,當孩子做錯事一人在批評***爸爸或媽媽***時其他人不能當面庇護,因為當面庇護不但不能使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反而容易使孩子形成“二面性”甚至撒謊的壞習慣。再則家長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多示範、作榜樣。另外,還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多引導多鼓勵表揚,少包辦少批評少訓斥,對孩子“嚴”與“愛”相結合,正確把握好分寸。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健康和諧成長。

  孩子需要培養的幾個好習慣

  1.做計劃的習慣

  幼兒園高年齡段或小學階段的孩子,都需要培養這個習慣。規劃好假期時間,安排具體的學習時段。比如,外出旅行期間讀什麼書,大概讀多少。在家時每天做多少暑假作業、具體做什麼,列出學習計劃表。每天要做的事情可以分為必須要做的、機動完成的,完成的事件可以用“√”標記,激勵自己。如果當天因有重要的事情沒完成必須要做的,就順延到第二天補上,機動事件可以酌情完成。

  計劃要留出足夠的餘地,孩子努力一下就可以完成,難度不要太高。沒有順利完成計劃時,不要過多指責孩子。制定計劃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時間管理,強化行為效率,如果成為一個印證失敗的例子,打擊孩子做事情的信心和積極性,就得不償失了。家長也不要過分監管孩子的一舉一動,像個考官一樣檢查所謂的計劃完成情況。

  2.專注的習慣

  許多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什麼事情都是3分鐘熱度。這是因為沒有培養起專注的好習慣。提醒家長,孩子學習時,最好不要去打擾,比如送杯水、看看學習情況、說句話等要少做。另外,書房要佈置得簡單有序,不要放擺件、玩偶等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物品。孩子的學習桌上,最好視線之內不要有太多雜物,或者在開始學習之前收拾好。也可以定個鬧鐘,15分鐘之內專心學習,不說話、不喝水或吃東西、不亂動,時間結束後才可以隨意活動。

  3.朗讀的習慣

  一日之計在於晨。帶有感情的大聲朗讀不僅可以培養閱讀興趣,還可以鍛鍊口部肌肉及大腦協調性,訓練了演講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低齡兒童可以每天早晨讀讀拼音、詞語,認識漢字的可以讀簡單的文章。大些的孩子可以讀小說、詩歌等,內容選自己感興趣的。朗讀時,自然站立,兩腳與肩同寬,聲音適當放大,字正腔圓,注意斷句重音等,帶有感情地讀出文章的意境來。注意朗讀時間不要太長,以孩子喜歡的程度為準。

  4.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會寫字的孩子,可有意識地培養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家長也可以和孩子討論讀後的感受,培養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獨立思考,真實表達的習慣。比如,小朋友讀的某一篇兒童文學作品,可以寫出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他喜歡的特質和不喜歡的特質,如果他就是主人公,在某些場景下會怎麼做等。家長平時也可以和孩子討論這些內容。

  5.寫日記或總結的習慣

  竹子是中空的,卻可以長得很高,那是因為它每成長一步就“做一個小結”,每一個竹節可以很好地承上啟下支撐起竹子的高度。人也一樣,那些善於總結的人,總能從自己的言行中,找出閃光點和需要修正的地方,讓第二天更從容。晚上寫日記或總結也是對事件的梳理和情緒的宣洩,能減少負面情緒。

  6.養成預習和複習的習慣

  迴歸到書本知識,可以引導孩子進行預習,對相關內容進行瀏覽和略讀,並分享具體的心得、感受。對之前的學習內容進行復習,如果有新的感受也要記下來。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