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為什麼不能搖

  近日,一則新聞報道,7個月大的寶寶成了“大頭娃”,檢查發現顱骨骨縫被血腫撐開約1釐米,原因是家長哄孩子搖太過導致“搖晃嬰兒綜合症”。這是一種什麼病?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

  不論大人還是嬰幼兒,腦內組織都如“豆腐”般脆弱,必須避免受到外力的撞擊,才能保護大腦組織的安全,特別是不滿1歲的寶寶,更需要注意頭部的安全。因為出生時嬰兒大腦的重量已接近成人的1/2,但體重大約只有成人的1/20,並且嬰兒的頸部肌肉群肌力比較弱,不足以支撐寶寶的頭部。

  另外,嬰兒顱底及內面較平滑,腦組織固定不是很結實,受到強大的外力時容易晃動,大腦表面與頭骨下的靜脈相接的血管也會晃動。晃動的大腦組織很容易被突然改變的外力“撕裂”,引發硬腦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急症,眼球玻璃體也會因劇烈搖晃而引起視網膜出血。

  搖晃嬰兒的危害

  1、頸部易受傷

  嬰兒佔體重近一半的頭部全靠頸部的肌肉和韌帶支撐,而寶寶頸部的肌肉力量較弱,韌帶彈性較差,頸椎也未完全骨化,所以如果有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盪,頸部就容易受傷。

  2、造成腦部損傷

  嬰兒顱底及內面較平滑,腦組織固定不是很結實。如果寶寶被高高拋起,會使寶寶體內的血液不時地衝擊大腦,導致腦部暫時性充血。如果不停地搖晃寶寶,或是將寶寶來回拋接,易使寶寶頭顱內的腦組織隨搖晃或高拋的晃動,與較硬的頭顱相撞,從而引起腦損傷。

  3、造成區域性性貧血

  當寶寶被搖晃時,身體是無法承受巨大的離心力的,血液流向一邊,容易造成區域性性貧血,寶寶因此會出現臉色蒼白、呼吸困難、站立不穩,甚至出現暈厥、嘔吐等症狀。嚴重的,有可能造成寶寶的智力明顯下降、嚴重的運動障礙、失明和大腦實質性的損傷,如腦萎縮、腦軟化、腦囊腫等。

  搖晃嬰兒綜合症***簡稱搖嬰症或SBS***:

  是指瞬間以不當的方式劇烈搖晃嬰幼兒,或長時間無數次的快速搖晃嬰幼兒,造成其腦部傷害,甚至死亡。

  搖嬰症多發生於0-3歲的嬰兒,但主要好發物件為0-12個月大的嬰兒,原因是嬰兒頸部較為柔軟、脆弱,及其身體比例和大人有差異,嬰兒的頭部比例約佔身長得1/4,且嬰幼兒期腦部發育較快,因此,寶寶頭部的重量也約佔全身重量的1/4,頸部又欠缺支撐力,大腦也尚未有發育完全的髓脂——一種起保護作用的蛋白質。

  所以,一旦被搖晃,疏忽給予寶寶頸部支撐,嬰兒的大腦就會在他的相對空曠的頭骨中來回碰撞,都有可能導致嬰幼兒永久性的腦部傷害,產生許多後遺症,包括頭痛、頭暈、失憶及影響智力,嚴重者因腦部有大量微絲血管爆裂,引致腦部大量出血,可導致癱瘓甚至死亡。

  如何預防“搖晃嬰兒綜合症”?

  1、不將寶寶抱在懷裡晃;

  2、不玩空中拋接寶寶;

  3、不抱著寶寶旋轉;

  4、不要讓寶寶坐在大人膝蓋上,往後用力翻躺;

  5、不要過度依賴搖籃,控制使用的時間與搖晃的程度;

  6、乘坐汽車外出時,請正確使用安全座椅。9公斤以下的寶寶一定要購買可反向安裝的座椅,這樣才可保護好寶寶的頭頸,避免剎車時對小寶寶的強大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