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健康養生飲食小常識介紹

  冬季雖然適合進補,但並不是每天都要吃補品,那麼冬季健康飲食小常識都有哪些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冬季健康飲食小常識,希望能幫到你。

  冬季健康飲食小常識

  1、冬季健康飲食溫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迴圈,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鬆軟。

  2、冬季健康飲食以養腎為先

  寒氣內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蔔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3、冬季適當增加高蛋白質食物的攝入

  比如畜禽肉、魚肉和雞蛋等。蛋白質所含能量的30%會變成熱量從體表發散出來,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僅有5%~6%作為熱量散失,脂肪則是4%~5%。此外,紅肉中還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紅素鐵,研究表明,飲食中增加鐵的攝入,抗寒能力會增強。需要注意的是,要增加的是富含蛋白質的瘦肉,而不是脂肪多的肥肉。同時,每天吃肉量最好控制在2兩以下。

  4、冬季飲食吃飯前喝碗熱粥或熱湯

  寒冷的氣溫下,喝上一碗熱乎乎的粥,不但會讓身體立刻感到溫暖,還能暖腸胃、喚醒消化系統,促進食慾。尤其是雜糧粥還能幫助補充B族維生素和鉀等多種營養素。此外,冬季氣候乾燥,更應補充水分,而喝粥也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喝下了很多水。除了熱粥,飯前喝碗少油少鹽的熱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冬季健康飲食食譜

  1、冬季滋補暖身蟲草湯

  冬季正是喝湯的季節,適量喝湯可以增加身體熱量,抵禦外界寒冷,還能達到滋補潤肺,去火潤燥的功效。這道湯水的祕密在於其中加入了蟲草和海馬。是一款冬季很適宜的養生湯品。

  中醫解析:冬蟲夏草和人蔘、鹿茸並列為我國傳統中藥中的三大滋補強壯品。冬蟲夏草性味甘、平、入肺腎經,可以益肺、補腎,補虛損、壯陽補體。

  2、冬季緩解乾燥糖醋小排

  這道菜相信是很多人的最愛,不僅美味,而且還具有較高的營養和養生保健價值。可以幫助在緩解冬季乾燥,增加體內熱量抗寒冷,還能達到滋陰補血的功效。

  中醫解析:豬排骨提供人體生理活動必需的蛋白質、脂肪,尤其是豐富的鈣質可維護骨骼健康;具有滋陰潤燥、益精補血的功效,適宜於氣血不足,陰虛納差者。

  3、冬季祛寒補血香燒羊肉

  可以說羊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肉類,而“燒羊肉”更是北方人最愛吃的一道冬季傳統美味佳餚。

  冬季健康養生原則

  冬季,是指我國農曆10、11、12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個節氣。冬季,天寒地冷,萬物凋零,一派蕭條零落的景象。

  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慾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合理的調整飲食,保陰潛陽,多吃熱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以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順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冬季養生的重要原則是“養腎防寒”。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腎氣旺,生命力強,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而保證腎氣旺的關鍵就是防止嚴寒氣候的侵襲。

  冬季養生食譜營養原則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元憂平陽”的原則,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