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水二胡簡譜

  《江河水》原型中速,旋律簡樸,常用於民間風俗場合,情緒輕快。用“放慢加花”手法改編後全曲激越悲憤有力,感染力極強,一起來看看小編為你帶來的“”,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江河水》二胡簡譜

  《江河水》樂曲賞析

  樂曲引子為由三個樂段組成的散板式樂句,旋律精練、概括、引人入勝。音樂開始,二胡從低音起奏,旋律連續四次四度上揚,有如江潮掀空,又似被壓迫者心中的滾滾心潮,迸發出悲憤的情緒。中間旋律跳進至高音,達到了這段曲調的頂點音,加之強有力的弓法迴轉滑音和滑揉音的強烈效果,音樂迸發出很大的感情衝擊力量,宛若驚濤拍岸,表現出勞動人民憤怒的心聲。隨後旋律分解和絃式下降,引出主題。音樂顯現出深沉和壓抑的性質,透露出那孤苦婦女無依無靠,走投無路的心境。音樂進行中幾處停頓,似哭訴的間隙,又似悲憤的抽泣,預示著一場悲劇的來臨。

  第一段由四個樂句組成。第一樂句採用了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中常用的一種顯示方法,即用「起、承、轉、合」四個樂句的主題。其中合尾手法的運用,使音樂素材精練、統一,樂思完整。開始的樂句由於採用暗淡的羽調式色彩,速度緩慢,旋律呈波浪式起伏,加上特殊揉弦和直音的交替使用,音樂呈現近似人聲的特殊音色,有傾訴性的語氣旋律,音調顯得淒涼而悲切。接著第二樂句,曲調以十度音呈向上跳躍,旋律線兩次向上衝擊,音樂顯出悲愴激憤的性質,藝術感染力十分強烈。接下去,第三樂句,其節奏頓頓挫挫,情緒抑抑揚揚,變化有致,對比鮮明,音樂透露出悲痛欲絕的情緒,給人以悲痛欲絕、泣不成聲之感。最後一個樂句則是第一個樂句的再現。中段音調平穩,又用較弱的力度演奏,好似人們在苦苦思索遭受苦難的原因。由於由A羽轉入A徵,同主音轉調使它和第一段產生調性色彩的對比,同時也為再現作鋪墊。緊接著二胡和樂隊用強力全奏,壓在人們心頭的怒火終於爆發了。雖然它是一個再現段落,但通過不同的力度、速度和奏法,使表現的情緒更為激越。為了音樂感情的發展和樂段結束的需要,在句末擴充了一個小節,使樂段首尾呼應,旋律的終止意味深長。

  第二段由五個小樂段組成。二胡旋律和揚琴伴奏旋律交替出現,樂句句法採用了對仗的結構,上下呼應的樂句,好似一問一答,或自問自答。音樂在語調錶現手法上採用了富有民族特點的同主音轉調方法,加深了曲調的感染力。在旋律上與前一段形成了對比的變化。形成了一、二樂段間在調式色彩、音樂形象和音樂情緒上的明顯變化。整個樂段為弱力度***mp至pp***進行,樂思為沉思狀態。加之演奏上虛虛實實的運弓走指,直音和輕吟慢揉的使用,更加突出了一派悽清荒涼的景象。使人彷彿看到那江邊哭訴的婦女內心的隱痛,她思索著,彷彿似詢問又像自問,卻無處尋找慰藉,她被種種複雜的情緒纏繞著、煩惱著,心中的苦楚無處訴說。

  樂曲的第三段旋律,是第一樂段變化再現。曲調以激烈的推進為開始,加之第二樂段情緒的鋪墊以及二胡和伴奏樂器在力度、速度上的鮮明對比變化,所以樂曲展現出激憤昂揚的情緒,使音樂曲調由哭訴、沉思一變為憤怒和聲討,表現出激昂、反抗的氣質。

  二胡演奏中不同的演奏手法可以塑造出不同風格的音樂形象。《江河水》抒發的是悲憤激動的感情,在此曲的演奏中,揉弦、運弓、滑音等演奏技術都有其獨特的運用。這首樂曲在在揉弦技法上很有特點,其表現在為了生動表現主人公在江邊遙祭丈夫時嚎陶痛哭的情景,也為了突出民樂的民間風味,因此第一樂段和第三樂段要用民間揉弦的方法來演奏。為強調樂曲的悲劇色彩,增加音的緊張度,樂曲中的“5”音、“1”音必須使用大幅度的壓揉,“2”音用重而快的揉弦。而許多音符需要不揉弦才能更深刻地表達出樂曲的內涵,其它音可以不揉,以形成一種時隱時現的哭腔音調。在運弓上,第一樂段的運弓長度、力度要有所控制,尤其第二樂段的運弓要虛,以表現曲中人物神情呆滯恍惚、若有所思的形象。為配合高漲的情緒,第三樂段的運弓須使用噴弓。這種弓法在東北民間音樂裡使用甚廣。具體運用中要求每個音都有爆發式的音頭,要使用全身和重力,果斷地拉弓、推弓,以增強音量,增加激情,表現出那不幸的婦女不可阻擋的悲憤之情。樂曲中的滑音不宜使用江南音樂中常用的帶指滑音,而應根據北方音樂風格,使用有梭有角的滑音手法,以增強音樂中獨特的品味。

  《江河水》樂曲背景

  《江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讓人心醉的樂曲。它從另一個側面演繹著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新婚剛過,丈夫就被抓去做勞役,一去幾年不歸。可憐的女子決定去千里尋夫,可在路上遇到回來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她悲痛欲絕,來到數裡相送,與丈夫分別的河邊失聲痛哭……知道故事的人相對少些,但並不影響對音樂所表達情感的領會和感受。

  所不同的是,在一代一代後人的心靈期待中,孟姜女的故事有了一個相對滿意的結局——孟姜女哭倒了長城八百里,還留下了讓後人憑弔不已的望夫石。而《江河水》,則只是一個弱女子望著逝去的江河水無助而悽慘的哭泣,似乎那淘淘的江河水就是她傾洩不止的眼淚。這也是這首樂曲震撼人心之處。

  與其他許多中國傳統音樂不同的是,《江河水》不是《高山流水》那樣帶有描述性的音樂,也不是《二泉映月》那樣帶有敘述特點的音樂,而它完全是宣洩性的。一般而言,人心裡有了痛苦情緒,宣洩了、傾訴了,心情就會好些,老百姓的話說:“哭完了,心裡就好受點兒。”但《江河水》的宣洩,是宣洩過後更覺淒涼無助。這是一個未經後人加工的故事,還沒有賦予這弱女子的哭聲以任何“回報”。孟姜女的故事,讓後人一提到她,就會想到她哭倒了長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悲劇色彩,於是人們心中的某種“空虛”得到了彌補或安慰。而《江河水》中的弱女子,在失去丈夫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之後,呈現給人們的只有掩抑不住的悲憤和絕望。

  《江河水》樂曲的結尾,不是女主人公哭過之後精神得到片刻的解脫,是哭累了,是淚水哭幹了。樂曲結束了,故事無法完結,給人們留下的是對她以後生活的擔憂。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