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學二胡_自學二胡音準訓練要點

  業餘愛好者要怎樣才能把二胡學得像模像樣.?我們要要如何自學二胡?自學二胡有哪些方法?下面小編整理了自學二胡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自學二胡的方法

  〈一〉 入法萬變不離其宗

  不管自習方法各持何道,總的說來,最有效的方法應遵循:“一個堅持,兩項規律,三大克服,四不放過”的基本原則,萬變不離其宗。

  一個堅持

  作為業餘自學者,由於缺乏專業培訓形成的壓力,因此首先要有堅持始終的學習精神,充滿激情、自我施壓,多聽多唱多模仿,持之以恆。

  “愛它一生不容易,持恆方稱二胡情”

  兩項規律

  一是對每首新曲,一定要遵循‘會唱才會拉’的規律。人的一切動作靠大腦指揮,先消化入腦,動作反映才會敏捷不走彎路。這裡指的唱曲不僅是識譜,而是按一聽二唱三放開的規律進行。一聽就是對全曲的演奏首先應對照曲譜反覆收聽,直到曲譜聽熟、音韻入心,然後把該曲應有的風格和韻味哼出來,對樂曲有了基本認識的基礎上再動手大膽放開練習,首次能拉多少是多少,無需拘謹。

  二是‘熟才能生巧’的規律,長弓稍快後慢解決力度均衡、短弓稍慢後快解決快捷清晰,某些章節甚至要一小節一小節地練習,在此基礎上再逐漸達到要求的速率。急於求成則欲速而不達,很可能高不成低不就,或遲遲不能過關,甚至喪失信心拉一輩子也殘缺不全。

  “律遵高一尺,藝出高一丈”。

  三大克服

  即克服隨意性、盲目性、淺表性等三性。

  隨意性:指法不按規矩,弓法隨心所欲,興致來了,猛拉一通,忘乎所以,不講效果。

  盲目性:沒有目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曲曲缺臂、調調少腿;或自不量力,哪壺不開提哪壺,結果事與願違,進展遲緩。

  淺表性:不求勝解,自鳴得意,技無一所長,意不知所云,會拉一大筐,曲曲不咋樣。

  “三性為大害,自學難成才”。

  四不放過

  音準失度不放過:每按一指,都要力求準確到位,這可是最基本的要求,一‘準’壓三醜啊!

  節奏不符不放過:特別對於引子、華彩及自由部分,這是樂曲的精華之一,專家演示了最動聽的優美節奏,老老實實模仿學練,即可以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遇到難點不放過:對於疑難章節,如高難指法、重點弓法,一定要做到不到位不放過,切莫半途而廢,堅持下去,技能必將水漲船高;

  貫氣不夠不放過:貫氣是全曲演奏要盡力體現‘節奏有序、強弱分明、前後呼應、整體性好’,或蕩氣迴腸、或行雲流水,如同書法作品一樣,要凸出神韻,才能揮手驚人。

  “要想二胡拉得好,四不放過必經道”。

  〈二〉基本功是骨架,感情是血肉

  二胡演奏其基本功技巧只是骨架,沉入意境奏出感情才能有血有肉地凸出神韻。業餘愛好者在技能上與專業人員相比,可以說有天壤之別。科班培養的專業人才,一個學期只教練2~3首獨奏曲,大部分時間是學拉枯燥乏味、奇難無比的練習曲,他們一年等於業餘五年有餘。他們的基本功肯定讓你自嘆不如,高者可令業餘人士無地自容。但對樂曲的理解和表達,專業人士能達到的業餘人士也未必不能達到,即所謂‘技拉不如,心拉作補’的道理。

  筆者以為二胡曲通常可分為技巧***為主***型、意念***為主***型及混合型三類,演奏則分為技奏與心奏。現以典型樂曲為例,

  技巧為主代表樂曲如:喜送公糧、草原三馬***指賽馬、賓士千里草原、戰馬奔騰***, 空山鳥語、金珠瑪等 ,曲韻通俗易達,其技巧高於意境,基本功達到什麼程度,通常就可以模仿完成到相應的程度。但對戰馬奔騰這類高難曲目,技能不夠,勉為其難不會有好效果。

  意念為主代表樂曲如:江河水、病中吟,漢宮、二泉、懷鄉行;其類典型特點是全曲並無突出技術障礙,看似容易拉時難,即使專業人士也未必每次都能拉好,涉世不深,心力不夠,靠單純模仿不易成氣。還需要從模仿中去追尋演奏家所表現的曲意,同時也要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訓練用意念去完成兩手的配合,以全身心的投入來抒展樂曲的感情,如此練習提高心奏能力才會有實質性進步。如做不到這一點,拉這類樂曲將會有氣無力、平淡乏味。

  混合型樂曲如:月夜、壯別、閒居吟,三門峽與豫北情,這類樂曲在技巧和意境都需要較高的表現力,缺一不可,否則必將成為讓人煩心的一堆垃圾,若想練習隨想曲、協奏曲之類更高階的樂曲,則更是如此。

  顯然達到以上要求並不容易,但中老年人有豐富人生經歷和較強的理解力,這種優勢運用得當,選擇好適宜和喜愛的樂曲,堅持做下去必能更上一層樓,從而感到充實和陶醉。

  對於歌曲類曲目的練習,大體上可按上述前兩類進行,有的歌曲把音準、節奏、基本風格掌握好就能順利完成;有些抒情歌曲韻味十足,不用心去練,也會事與願違。

  〈三〉將效果評價視作陶冶情操的新增劑

  作為二胡愛好者,當然希望通過展示自己的實力而得到恰如其分的評價,如參加考級活動等。即便是中老年業餘人士,大多雖無考級的願望,但同樣很想通過某種評價方式來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以保持和激發自學熱情。

  最簡便易行的自我評價方法是:對於同一首曲子,即按前列的‘四不放過’的要求,每做到一項,就是一大進步。但第四項一般很難自行判別,你可以跟著CD拉,如90—100%能跟上,說明其進步已十分明顯。

  級差類比的方法,也就是能在大體相同的時間內完成高一級的同類樂曲的練習,並能繼續學會同級中的另一曲目,表明你的水平無可非議地已經上了一個臺階。

  另有一種說法“二胡拉得好不好,二泉印月見分曉”;“二胡拉得快不快,賓士千里可比賽”大意是指能拉好‘二泉’、‘賓士’這類經典樂曲,足見你的綜合實力已達到較高水準。

  通過胡友之間的交流,從取長補短中當然更能瞭解自己的實際水平。

  不過評價不是目的,而是尋求新的激情,高低千萬別太當真。

  發揮餘熱與自娛自樂相結合,讓你的琴聲伴隨著時光而怡然自得;休身養性與求強上進相揉合,使你感受到‘不是考級勝似考級’的無窮樂趣!

  自學二胡的建議

  1.首先要做好心裡準備.二胡是件很難學的樂器,它不像鋼琴那樣隨便一按音質就會好聽,它是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發出好聽的聲音的,也許正是因為難度在這裡,所以二胡的聲音是其它任何樂器所不能比的!可以說學二胡能很大地煅練一個人的意志和耐性,可以提高學習者的修養和品味,可以培養一種優雅溫和的氣質,可以讓人心情愉快,越活越年輕.

  2,要有老師指點.自學並不是一個人關起門來練,在很多問題是需要老師指點的.這個老師不一定在身邊,現在網路很大的方便我們學習二胡,甚至能免費在網上看到宋飛這樣的大師級的專家的視訊教學,應該說這是一種很大的幸福.還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向網友諮詢有關二胡的問題,我認識了很多專業的二胡老師,我經常發信息或打電話問他們,幫我解決了很多很多問題,而且還成了知心的好朋友.

  3,建議找本業餘考級的書,這個網上有賣,最好是第一套的----全國二胡演奏考級作品集<第一套>.這本書對我們很有幫助,上面的練習曲很有用,要多練再多練.我就是在一個老師的建議下買的,然後按順序一級一級練下去.此外很有必要買一兩本關於二胡的教材,上面有介紹一些二胡的基本的東西,可以適當看看,多瞭解瞭解.

  4,保證一天練習兩小時左右.這個很重要,沒有時間的積累功底是練不出來的,再忙再累都練練,其實練琴本身就是件讓人感到愉快的事,相信每過一天功底就會增加一點點.

  5,練習方法一定要正確.之所以練不好就是方法不對,不存在腦子笨的問題.那麼怎樣練方法才正確呢?這個問題很複雜,我用最簡短的言詞說說我的體會.左手技術方面:手型很重要!!!記住一條就行;食指儘量靠近琴絃,這樣手型才是正確的.其它的理論不要去理會.不過有一點,如果用到小指那麼手型會有點變化,因為小指太短了.這時手指可以適當躺倒,乾脆說你覺得怎樣舒服就怎樣做.還有一點很重要,左手大臂要時刻有一點往上提起來的感覺,要基本保證大臂與身體成45度角,這樣做對手指按弦非常有幫助!!如果你的大臂只是軟弱地下垂那永遠練不好二胡.

  自學二胡音準訓練要點

  一、熟悉音位與框架 熟悉音位,訓練手指的基本起落動作,體驗不同把位的框架感覺。基本按音動作的音位從第一把位開始,以後逐漸往下擴充套件。

  二、基本按音技術 首先訓練手指在常態合理框架中的起落動作。小指的按音宜安排在持琴穩定、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三個手指的按音動作基本規範之後進行。

  三、換把技術 先訓練利用空絃音換把,再訓練同指換把,最後訓練異指換把。從換把的技術角度考慮,先利用空絃音移指換把,再到同指滑把***注意:異指換把時左手也是不離弦的,是滑動換把的,只是右手運弓時弓毛虛離了琴絃,而沒有發出滑把時的聲音***,最後是跳把,跳把時先短距離跳,後再大跳。

  四、指距與指序變化技術 先訓練保留指,再訓練自然指法中各種不同指距的練習,再訓練常用開放指法,再訓練收縮指即半音階密集指法,再訓練伸展指,再訓練交替指等。同時還應專門訓練手指的彈性、力度、靈活性、獨立性等方面的訓練。

  五、快速技術 快速技術的訓練帶有明顯的階段性。宜在演奏者已經解決了基本按音技術,並且能夠感悟得到人體與琴體的關係,再開始訓練。從一個相對穩定的把位即上把開始逐漸介入換把動作,帯有伸展指或換弦的變化的快速訓練,宜相對稍後進行。

  六、揉弦技術 先訓練滾揉,掌握了揉絃動作的方法後,再進入壓揉、摳揉、滑揉、滾壓揉等。

  七、滑音技術 先訓練移動式***移動把位***上滑音、下滑音***三度以內***,再訓練大上滑音、大下滑音***超過三度以上***,再訓練定位式***不移動把位丿的上、下滑音,再訓練回滑音,最後訓練墊指滑音***先二、三、四指的墊指滑音,後一、二、三指的墊指滑音,最後是兩個手指的墊指滑音***

  八、其他技術 左手的顫音、打音、單打音、兩個音或兩個以上的裝飾音、止音***收音***、自然泛音、人工泛音等。它們在音樂中的功能往往大於技術訓練的功能,因此,這類動作的訓練可以較快地與實際使用相融合,宜分別安排在技術進度的不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