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新買的二胡及相關方法

  現在有很多人都在學習中國的傳統樂器,那麼大家知道新買的二胡應該怎麼使用呢?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新買的二胡使用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買的二胡使用方法

  一、取聲:

  1、 新琴需要“取聲”,先拉空弦散聲,用耳聽、用心想,怎樣拉才好聽,設定好目標,然後調整自己的演奏方法。同樣是一把琴,不同的演奏方法,必然使琴發出不同的音色。新琴如同白紙,使用正確方法,才能使其原音逐漸振出來且越久越淳。

  2、 琴皮與琴筒需要長期有規律、有足夠力度的振動,使其膨脹和收縮,才能稱為養琴。反之胡亂彈***拉***琴,超出了琴本身收縮和擴張的極限,會將琴音拉破,聲音乾裂。

  3、 琴使用多年後,其原聲未開,如新琴一般,這是因為使用者的演奏方法或對琴施予力度不足所造成。

  4、 怎樣才能養好琴,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取聲和除錯,取聲的方法正確,才是養琴的關鍵。

  二、開聲:

  1、 新琴需要“開聲”,開了聲的琴才會好拉。開聲過程中有個奇妙現象。用正確方法拉到某天***一般在3~5個月***的時候,琴會突然發出很明顯的嗡聲,且餘音也加長,隨即會感覺琴聲開闊音量增大,覺得按弦的手感也軟了,其實此?a href='//' target='_blank'>畢業惱帕Σ⒚揮懈謀洹<絛?廢氯ズ笄偕??莢嚼叢醬盡5庇洩嬖虻惱穸?攪思?弈且豢蹋?裁?淶惱穹?齟螅?硐殖隼聰窒缶褪且嫋客蝗輝齟螅?饈焙蚯倬退憧??恕U饈僑擻肭儐嚶ε浜系慕峁?4聳比縭帳植煥??瘓迷?律?艋岜洳睢?/p>

  2、 拉琴力度過小或方法不正確,琴是不會因為使用久了而自動開聲的。琴筒***共鳴箱***厚度是為拉琴力度所設定,不可能為把音拉出而把琴筒減薄。因材料的不同,開聲也因人因琴而異,有早有晚。不過,在新胡琴到手以後,發現琴皮厚或者硬 千萬不能上油或者是凡士林,因為油和凡士林會侵入蟒皮纖維,使蟒皮失去應該有的彈性。最好的辦法是上一點點蜂臘,用按摩振動錘沿著琴皮邊緣,順時針一轉一轉地由外往內、一個鱗片接著一個鱗片慢慢地按揉,會有一定的開音效果。特別引起注意的是練習胡琴、中檔次的胡琴容易上手,一拉音就開,不適合此辦法。

  3、 有人當自己琴聲變差時,會請高手幫忙把好音拉回來,可自己用一段時間琴聲又差了,那就是自己演奏方法出問題了。

  4、開聲不是最終目的,只是入門。維持好胡琴的音色,才是最終的目的。必須長期保持持續的常拉、練習,以保護好琴皮的彈性。

  三、新琴得到以後,應該經常觀察其中的微妙變化,通常是:

  1、新琴應該檢查音槽、弦槽是否規範,製作工藝是否精細。

  2、新琴開音以後,觀察琴皮鱗片是否翹起,用手模,是否有一點割手。

  3、琴桿是否振手,手模琴尖、琴軫,有無振手感覺,呱音是否明顯。

  4、在第三把位的泛音是否突出,有無鼻兒音出現。

  5、在第一、二把位出現泛音很好的時候,這把胡琴的調養已經基本到位了。

  6、因地制宜地選擇二胡配件,千斤、琴碼、琴絃、松香和弓子都十分重要,合理地進行磨合,使自己的胡琴演奏起來得心應手。

  四、弦:

  1、彈完琴擦一點弦油防弦鏽、雜音、斷裂。

  2、彈片邊邊緣光滑

  3、新弦擦過再安裝

  二胡的介紹

  一、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箱,琴桿是支撐琴絃、接指操作的重要支柱。

  二胡由琴筒、琴皮、琴桿、琴頭、琴軸、千斤、琴馬、弓子和琴絃等部分組成,另外還有松香等附屬物。

  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多用紅木、紫檀或烏木製成,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 釐米,前口直徑***對邊***8.8 釐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絃振動的作用。

  琴筒前口蒙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普及式二胡為蛇皮,中高檔二胡多為蟒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蟒皮鱗紋粗而平整,色彩對比協調,厚度適宜而有彈性,不易受蟲蛀,發育共鳴較好。蟒皮又以肛門一帶地方的最為理想,這個地方的蟒皮適應性廣、發音渾厚圓潤,並且效能穩定。新買的二胡無論是蛇皮的還是蟒皮的,發音往往空而帶沙,並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懸殊較大。這是琴皮振動還不夠協調的緣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拉奏後,琴皮的振動才有可能逐漸變為常態。

  琴桿也叫“琴柱”,是支撐琴絃、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長81 釐米,直徑約為0.55寸。頂端為琴頭,上部裝有兩個絃軸,下端插入琴筒。琴頭呈彎脖形,也有雕刻成龍頭或其他形狀的。衡量一把二胡的發音純淨與否與琴桿材料的選擇有很大關係,通常把紅木視為上品,烏木的也不錯,其它木材的就要遜色一等了。選擇時除了要仔細辨別琴桿的製作材料外,還要兼顧到質地緊密。木射線細密而均勻,無節、無疤,無明顯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二、琴軸用來調節二胡的音高

  二胡的定弦音高主要是靠琴軸來調節。

  琴軸就是與琴桿相互垂直那兩個猶如圓錐體的部件,木質,前端細小,有一穿弦小孔,中間漸大,後端最大。軸後段外表刻有若干直條瓣紋,軸須加飾,用多層骨質與木質片粘合。它們與琴筒相對,上面的一個叫內琴軸,拴內弦,朝下的一個叫外琴軸,拴外弦。內外琴軸相距約為0.26尺。外琴軸距琴筒一般為1.45尺,這是二胡區別於大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同族”樂器的顯著標志之一。

  傳統的琴軸是一個整體,納外琴軸分別橫插在琴桿上方指定的圓孔內,相應的琴絃直接纏繞在“出口”一端的末梢上。這種琴軸調絃的活動範圍大,並能儲存多餘的琴絃線段,有利於琴絃的充分利用。但這種琴軸對材料的選擇較為考究,多用黃楊木或黃檀木製成,與琴桿的接觸面既要嚴密合縫,又要保持必要的鬆動,否則不是匿藏著極弦跑音的隱患,就是操作不自然。

  六十年代初,二胡開始裝置螺絲絃軸***又稱直行銅軸***,外觀上既保持了原來的民族形式,又克服了擰轉費力、容易跑弦和日久損裂琴桿的缺點。如今市上出售的中高檔二胡,其琴軸多為機械螺旋軸。

  三、千金用於扣住琴絃

  琴桿上扣住琴絃的那個裝置叫千金,千金一般是用銅絲或鉛絲製成:“S”形的鉤,再用絲絃或其它線繩套住這鉤的一端並系在琴桿上,也有用絲絃、尼龍線或布條、皮條等直接把琴絃拴在琴桿上的。後面這種形式的千金其音質不夠十分理想,因為內外弦被擠壓得太近,使琴絃的充分很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牽制,不注意還易發生“碰弦”的現象。

  千金不可系得太長,也不可系得太短,合適程度要看演奏者指頭的長短和琴桿的粗細。也就是說,指頭長,琴桿細可將千金適當的放鬆一點;指頭短、琴桿粗就酌情繫緊一點。一般來說,琴絃距琴桿的寬度掌握到0.7寸左右較為適宜。千金在琴桿上的位置應求得大體固定,不可經常的移上移下。

  有些初學者喜歡拉高音,把千金一個勁的往下移。這樣的“高音”音質很差,不但不利於運指的全面訓練,而且有損於正常音高觀念的培養。一般來說,千金應固定在距琴馬1.3尺左右的位置上較為適宜。

  四、琴馬是聯結琴皮琴絃的樞紐

  琴馬雖小,但它卻是聯結琴皮琴絃的樞紐。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動傳導到蟒皮上。因此,琴馬的選料、形狀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胡的音質。

  為了求得二胡聲音的改善,發音沙啞的二胡採用紙馬***即用牛皮紙或其它硬紙捲成嚴實的簡狀***,聲音就要顯得柔和一些:發音沉悶的二胡改用竹馬,就可使聲音變得較為響亮,適合演奏活潑輕快的曲調,發音單調的二胡採用金屬彈簧馬,就可使發音變得較有共鳴。

  此外,象高粱秸稈、火柴籤、鉛筆***最好將筆芯抽掉***等材料製作的琴馬也能改善一些二胡的音質,但中高檔二胡還是宜用特製的木馬,木馬是用鬆節木做的,音色淳厚柔美,失真度小。另外還有鋼絲馬,但使用很少。

  如果是自己製作琴馬,要注意到它的特有形狀.不宜過長、過短、過高、過矮,因為這樣都不利於琴皮振動的效能發揮。雖說一些發音沙啞的二胡,適當增長琴馬,音質還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音量卻大為削弱了。一般來說,琴馬長約0.4寸,高約0.25寸較為適宜。如果是竹製或木製琴馬,當中最好挖空成拱橋形。

  五、弓子用於拉奏二胡

  弓子由弓杆和弓毛構成,全長76 釐米,弓杆是支撐弓毛的支架,長度2.4尺,用江葦竹***又名幼竹***製作,兩端烘烤出彎來,繫上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馬尾夾置於兩弦之間,用以摩擦琴絃發音。

  弓毛多為馬尾,也有用尼龍絲仿製的。有些簡易二胡是用尼龍線來代替弓毛,這種音響效果較差。

  衡量弓毛能否經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齊平展,長度一致,粗細均勻。好的弓毛要求無斷頭、無纖柔、無蓬亂纏絞等。選擇弓杆要注意長度符合標準,還要兼顧到質地堅實、老化、粗細協調、勻稱、中段不呈弧形,與弓毛相互平行等情況。這樣的弓子彈性適中,操縱順手,易於控制。

  有的初學者把京胡的弓子拿來換在二胡上,這是不合適的。京胡弓子一般都較短,在二胡上拉奏沒有迴旋餘地,是不符合二胡演奏需要的。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中高檔二胡的弓子多為鬆緊調節弓,它是在持弓一端裝有機械螺旋裝置,可根據演奏需要把弓毛調節到合適的鬆緊程度。但不可調得過鬆過緊,過鬆使弓子失去了應有的彈性,不易於操作;過緊則發音生硬,缺乏含蓄內在的成份,同時還容易使弓杆變形。

  挑選二胡的誤區

  ***1*** “大鱗花的蟒皮比小鱗花的蟒皮好”——— 此為誤區之一。從聲學原理講,大鱗花蟒皮上形成的駐波含有更豐富的低頻成分, 因此一般來講大鱗花蟒皮的二胡聲音渾厚, 但靈敏性要差一些, 而且高把位發音比較單薄,音量偏小。 而小鱗花蟒皮從聲學原理上講能容納更多的高頻成分, 因而聲音更透亮, 靈敏性更好, 高把位發音更豐滿。 上述問題當然還與蟒皮的厚薄以及蒙皮的鬆緊程度有關。 所以並非大鱗花就一定好。

  ***2*** “蟒皮表面有油性有光澤的更好”—— 此為誤區之二。 一般來講存放時間不長的壯年蟒皮表面光澤更好, 而老蟒的皮光澤較差, 蟒皮存放時間長了光澤也差一些。 而蟒皮中的油性卻會影響振動的靈敏性,音色也會更“悶”。但有油性有光澤的蟒皮壽命更長, 更有前途。

  ***3*** “蟒皮花紋對稱的更好”—— 此為誤區之三。 這是毫無理論根據也無實踐檢驗的訛傳。 只能說花紋對稱的蟒皮更好看。 只要鱗片大小基本均勻就行了, 至於花紋是否對稱並不重要。

  ***4*** “紫檀比紅木好”—— 此為誤區之四。 紫檀二胡一般來講聲音更“剛”更亮, 紅木二胡聲音更柔更圓潤。 其實關鍵的問題是木料的風乾程度。 風乾程度好的木料其纖維中的油性和水分褪盡,木料變得“通透”,聲波在木料中的傳播阻抗小,振動透徹,因此共鳴好, 聲音通透, 發音靈敏。從材質上講,紫檀木比紅木更緻密,因此也更難褪盡油性, 在自然風乾的環境下要上百年的時間才能使木料變得通透。由於紫檀木稀有,真正的老紫檀恐怕無處尋覓。相對來講,老紅木的來源就多得多***比如明清紅木傢俱***。所以尋覓一把好的老紅木二胡要現實得多。新料的紫檀音色是難如人意的。

  ***5*** “價格越貴越好”—— 此為誤區五。有的胡友在購買二胡時非要買什麼紫檀,盲目攀比價格,非要什麼明清舊料,價格非要8000甚至上萬,其實很多專業人士使用的胡琴價格也只有3、4千塊塊。價格超過五千的,其實其中就有商家的噱頭了。沒有必要買這種“高檔”的。

  二胡是拉來聽的, 不是用來看的。 一把好二胡, 是要“聽”起來好, 而不是“看”起來好。看二胡的品相只是挑選二胡的第一步, 關鍵的是要試拉, 要聽。 “聽”出一把二胡的好壞, 難點在於新二胡都是沒有開的, 二胡要拉開了才露出本色, 而要預見一把新二胡拉開了後是什麼樣的音色卻是需要經驗的積累。


猜你感興趣:

1.新二胡如何開音

2.二胡持弓方法入門教程

3.如何學習好二胡的方法

4.新手如何學拉二胡的方法

5.新買的二胡如何開音的方法

>>>下一頁更多精彩“二胡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