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的保養方法

  笛子,是古老的中國樂器,也是中國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笛子的保養也十分講究。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笛子保養方法的相關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介紹

  新笛保養

  新買回的笛子或自己新制作的笛子,如果發現竹質不太乾,可將笛子所有洞孔堵塞住,然後灌進點鹽水,泡浸一至二日***根據竹質溼度而定,竹質溼者浸泡時間應長一些***,然後開啟洞孔將鹽水倒出,稍用清水沖洗,待一小時後,再在筒內塗些熟過的植物油***最好是油湯辣椒的純紅油,用此油日久可使竹體變紅,永不生蟲破裂***,便可使用。如果買回來的笛子本來竹質很乾而又堅固,最好用酒精擦洗一下笛筒和吹孔的周圍,以達消毒之目的。另外竹內的少許水份也會隨酒精的揮發而排除。

  笛盒保護

  專業吹笛的人,都有一個笛盒,沒有盒的人,可做一個布套***最好是夾層或棉的***,最好做一個寬的,一個窄的,寬的夏天用,窄的冬天用。平日將笛子放在裡面,如果套,盒都沒有,可找一塊乾淨的布來包住,以免風吹日晒,灰塵進入。

  用後清潔

  每次吹完之後,一定要將笛筒內的口水倒出來。最好做一個布刷,口水倒出後,捅進去輕輕一擦,然後裝入盒或袋內。以免口水在笛筒內發黴發臭,以至笛筒腐爛。

  笛膽保護

  天氣過熱或過於乾燥時,最好做一個“笛膽”***用相當笛筒長度的小棍,纏上幾層乾淨的布,抹上些油***,不吹的時候可將它塞入笛筒內,以防止笛身破裂。“笛膽”粗細要和笛筒的粗細相適應,粗了塞不進去,細了挨不上竹壁,起不到潤笛作用。

  細心洗滌

  笛子吹久了,笛筒內慢慢會有許多灰塵。灰塵加之氣水的浸透,久而久之結成了汙垢,這不但不衛生,常常發出臭味,甚至要影響音色、音準。這時就需要洗滌。特別是沒有笛盒和笛套的同志,應在一定的時期內洗滌一次笛子。洗時要注意,不宜要用水清洗,這樣笛子的浸吸水分太多,一溼一干,很容易使笛子破裂。可用軟布或藥綿等,捆纏在木棒上***木棒要細不可太粗***,浸酒精***最好是醫用酒精***擦洗。

  破後修理

  有時由於天氣的變化,太冷或太熱或由於竹質過嫩,竹節過少,笛身都易破裂。為防止這種破裂,或者在已破裂之後,可在兩端和吹孔至膜孔之間,膜孔至第六孔之間,這兩處各用絲線捆纏***有伸縮性的塑料最好不用***。或將頭尾用銅***或鋁***圈箍住。

  笛子的基本構造

  笛子採用的竹子在陰乾以後基本上要經過裁料、上漆、鑽孔、校音、纏線、刻字等工序。笛子的一大特色就是在笛身上往往刻有唐詩以及製作者的名稱。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外呈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

  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

  笛塞 用軟木材製成的塞子,裝在吹孔上端管內一定的深度裡。

  笛膜 一般是用蘆葦膜做成的,經揉紋後取一小方塊使用。經過氣流振動笛膜,便能發出清脆、明亮的聲音。

  笛孔 分為吹孔、膜孔、音孔。

  海底 又稱笛腦,是由笛塞內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內膛,它阻止氣流向上,使口風向下流動,集中發音。

  纏絲 使用絲絃,纏於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 道,起保護笛身以免炸裂的作用。

  飄穗 繫於助音孔上的裝飾品,通常用絲帶編成。

  鑲口 通常在笛身左端***或兩端***鑲以牛骨或象牙,稱為鑲口。

  笛子的樂器分類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豐富,而且它的品種也多種多樣,有曲笛、梆笛、定調笛、加鍵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並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南北兩派。

  笛子實際上是一類樂器的通稱,如果從音高上分類,笛子一般分為曲笛 ***笛身較為粗長,音高較低,音色醇厚,多分佈於中國南方***、梆笛***笛身較為細短,音高較高,音色清亮,多用於中國北方各戲種***和中音笛***形狀、發音特點介於曲笛和梆笛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