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少兒架子鼓教學中的作用

  目前,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鋼琴、吉他、架子鼓、小提琴等各種器樂教學已進入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一、瞭解器樂學習的特殊性明確兒童學鼓的目的和意義

  許多家長讓孩子學鼓,主要出於以下一些目的:

  1、培養節奏感及音樂基礎,訓練四肢協調性,開發小腦;

  2、陶治情操,使其有良好的修養和非凡的氣質;

  3、培養毅力和自信心;

  4、培養獨立能力和自覺性;

  5、掌握一技之長,以利於升學就業等社會競爭……

  由此看來,人們對學習樂器所帶來的效果是寄予了高度期望的,然而問題並非像家長想象的那麼簡單,世上恐怕沒有一項學習活動可以如此一舉多得,樂器學習並非有百利而無一害。

  器樂學習與普通學校課堂教學有著很大的差別:

  1、教學內容既有操作性又有知識性,學習難度大。器樂學習的內容有一部分屬於音樂理論方面的知識;一部分屬於節奏感、音準感素質方面的知識;再就是須在鼓上練習技能技巧的可操作性內容。這就要求學生不僅有一定的音樂天賦,而且要有很好的理解力,同時還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做大量的繁瑣的鼓上練習,其複雜性是一般的學校文化課所不及的。

  2、學習的時間長,階段性不明顯;

  學校在每個學期後都要放假,這樣一方面使孩子得到休息,更重要的是使孩子意識到他們已完成了一個階段的學習,下面將要開始一個新的學習階段。這無形中使他們獲得了一種自己在不斷進步的感受。器樂教學中存在大量可操作性內容,需要手指等各方面的運動機能一直保持積極的狀態,如果一旦終止練習,這些機能就會迅速衰退。所以,年復一年的器樂學習過程中很難體會到階段性和成就感,他們感受最多的恐怕是疲倦與辛苦。

  基於以上兩點,學生在上課時難免出現許多問題。教師在聽學生演奏時不斷提出錯音、錯節奏、錯誤的手法、錯誤的姿態、錯誤的技巧等問題,以期他們儘快改正。出於急切的心理,家長在課下也會絮絮叨叨地說教、甚至打罵。作為學生來講,他們從中體驗和承受的卻是一次次的失敗和指責。

  我們不能想象一個人在經常的失敗與否定性評價中能獲得自信心的發展;也更難想象一個長期生活在責備、訓斥,甚至謾罵環境中的孩子會形成良好的性格,會發展起來我們所希望的“情操”。從心理學上講,自覺與毅力來自於行為結果期待的強度,而不是憑空產生的。我們對一個年幼的孩子講的大道理,他能理解多少呢?我們不能想象孩子在一項自己毫無興趣、也不理解其意義何在,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面前有頑強的毅力。並不是做難做的事情就

  會培養人的毅力,迴避困難是人的本能,將學鼓當做一種酷刑來培養孩子的毅力,基本出發點就是錯誤的。

  開發小腦培養節奏感訓練四肢協調性,是人們讓孩子學鼓的最誘人的一個因素,大家想當然地認為,人們平時總是很少用左手,因此不能刺激負責形象思維的右腦的發展,而練鼓雙

  手都要運動,因此可以促進大腦平衡發展,進而達到開發智力的目的。但這只是直觀類推出來的理倫,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見到練習器樂比其他活動更有助於智力發展的嚴謹的科學證明,誰也不能肯定,同樣條件下,學習器樂的孩子就一定比未學過的聰明。

  那麼,兒童學架子鼓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麼?

  首先,我們必須跳出學鼓是為了培養孩子社會生存競爭力的思維定勢,這種很強的功利性目的是導致高度的精神壓力,並使家長、老師、學生三者之間關係緊張的根源。一個完善的人,不僅僅需要在社會生活中競爭與較量,還需要休息、放鬆,需要享樂隊與精神的自由。正是因為要滿足這種需求,人們才創造了藝術、崇尚藝術、欣賞藝術,藝術使人類社會更加和諧、友善、完美。因此器樂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通過學鼓來學習音樂、感悟音樂。多一對體驗生活之美的觸角,從而改善其精神生活的質量,豐富人生,提高生命的境界。只有明確了讓孩子學鼓的目的,端正了心態,在孩子學鼓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家長才能理性分析,不急躁、不衝動,泰然處之。

  二、培養兒童對音樂的興趣積極做好學琴前的心理準備

光靠讓兒童理解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是徒勞的,興趣才是學習最根本的動力。那麼,培養興趣的關鍵則是從小就要給他們創造一個音樂薰陶的環境,讓孩子學會聆聽、學會歌唱、學會舞蹈。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和聽覺的藝術,家長要從小讓孩子多聽,從符合兒童特點的兒歌到各種風格的器樂、聲樂,直到交響樂等等都可以。

  在許多家庭裡,看電視幾乎已成為業餘生活的全部,聽***音樂***的功能似乎已經退化了,但是在寧靜的氛圍中,隨著音樂刻劃的形象展開想象的翅膀,既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又是培養創造力的獨特方式。只有感受到音樂的奇妙,才有探索音樂的願望。家長應鼓勵兒童歌唱,可以邊聽邊跟隨著哼唱,也可以隨時唱聽過的音樂作品。匈牙利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說:“不先歌唱就開始學樂器的兒童,一生中註定沒有音樂。”歌唱是心靈的共鳴,是體驗音樂和表達音樂的最好的方式。學習器樂實際上就是藉助器樂來歌唱。舞蹈與節奏相依,而節奏是音樂的靈魂,節奏感會在舞蹈中得到最自然的培養和訓練。鼓勵兒童在欣賞音樂時用“手舞足蹈”去表達他們的真實感受,會給他們的器樂學習和演奏帶來莫大好處。

  這裡需要注意的問題是:

  1.家長自身不斷提高音樂修養,要“以身作則”,最好能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並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與孩子交流。許多家長只把孩子留在那兒聽音樂,而自己去做別的事情,這是不可取的。

  2.平時多注意營造音樂環境。不一定所有的音樂都要坐下來認真聽,有時可以在做家務、或吃飯時放一些比較輕鬆的背景音樂,都是有益的。有可能的話,可以帶孩子去音樂廳,生動的現場演奏、演唱是錄音機裡的音樂無法比擬的。親眼欣賞指揮家舞動手臂指揮樂隊奏出震撼人心的強音和動聽優美的旋律,認一認樂隊中那些不同形狀的樂器和發出不同的音色,這無疑可以激發起兒童的好奇心和興趣。

  除了“興趣準備”外,家長還應做細緻的心理準備。許多家長忽略一點,甚至無意中做了對孩子學鼓有害的心理暗示。如:家長常常希望孩子對教師產生敬畏感,他會說:“老師可厲害了,不聽話、不用功,老師就會治你!”又如:家長為了使孩子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去學鼓,他會說:“學鼓非常艱難,可苦了,許多同學半途而廢,你一定要勤奮才行!”儘管學習器樂的確有很大的難度,但這些做法卻給兒童一種“學架子鼓是可怕的事情”的印象,一聽說那麼費勁兒,反而失去了信心。

  要想在兒童心理上喚起學習的期待,家長首先就要明確在器樂學習中有哪些方面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進而在孩子面前設立明確的、並且是孩子感到有望能夠達到的目標***不是遙不可及的大道理***。比如,讓孩子覺得要學的樂器很好聽;學架子鼓並非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只要付出一定努力就能做到;父母因為你會打鼓而感到自豪和快樂,你在小朋友中會打鼓、彈鋼琴、彈吉他等是很榮耀的事情,會受到班裡同學們歡迎,老師也會賞識你等等。總之,這些都是孩子可以理解的外在刺激,從心理學上講,這些刺激可以直接引起動機,從而使其產生學習期待。許多家長片面強調考級等意義,而忽略學習本身對孩子的意義。這就等於丟掉了激發孩子學習熱情的機會,往往會導致學鼓活動中家長一廂情願的狀況。

  三、用正確的方式輔導孩子練鼓做好教師與學生間的紐帶;

  目前在要不要家長輔導孩子練鼓的問題上存在不同的見解。一種意見認為:家長陪孩子練鼓會養成兒童的惰性和依賴性,不利於其獨立個性的形成;另一種意見認為:孩子小,光想玩,沒有能力對自己行為負責,必須陪練和監督。這兩種見解從某一側面講都是有道理的,兒童學習器樂很多是在四五歲時就開始的,由於智力因素,他們在課堂上能夠接受、領會和理解得相當有限,教師的許多要求和意圖都有賴於家長帶到孩子的練習中去貫徹。另外,什麼

  時候練鼓,針對什麼問題去練,恐怕也是幼兒無法自己做到的。這足見家長在課下輔導的重要性。但這裡面有一個“度”的問題,許多家長在輔導時從識譜、手法、姿態、動作等等各方面全部“包辦”,形成家長出“腦子”孩子出“手腳”的局面。他們監督孩子練鼓的每一個過程,一發現問題,立刻指出,並且常常會因急躁、生氣而責罵孩子。這種情況,應認為是家長輔導工作的失敗。

  家長在孩子練鼓時,扮演的角色應該是一個充滿友愛的欣賞者,是一個耐心而慎重的提醒者,而不是“監工和警察”。不管孩子的演奏是否真的令人欣賞,家長都應用享受的樣子來聽孩子打鼓,讓孩子覺得他的學鼓活動能夠給整個家庭帶來快樂。家長可以經常和孩子這樣交流:“你打***彈、拉***得一遍比一遍好了,很好聽!但是如果你能再注意一下某某問題,就更棒了!你是否能把這兒再重點練幾遍?”在每次練鼓前,家長應該與孩子探討一下,這次練習的重點

  是什麼,通過練習應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這樣幫助孩子用理性分析的眼光有目的地去練習,會提高練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家長對孩子不一定永遠是一張笑咪咪的臉。當孩子撒謊、耍賴或故意找各種理由不練鼓時,家長完全可以嚴厲批評,或不予理睬,做“冷處理”之後,仔細分析其根源,再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批評孩子時,家長應儘量避免用“愚笨”、“沒有音樂細胞”之類的字眼。因為它屬於“能力”的範疇,從心理學上講,“能力”屬於人內部的、穩定的因素,一般來說是不可改變的。如果家長這樣來指責他,孩子就會認為怎麼努力也沒用,反而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如果孩子考級沒通過或演出不成功或某次回課不理想,也不應歸因於孩子笨,家長要引導孩子從外部條件***如“運氣”、“環境”***或內部的不穩定條件***如“努力程度”、“情緒”等***去尋找原因,總結經驗教訓,這樣可以使學生意識到,目前不夠好,但通過努力和調整狀態就會取得好的成效,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

  在器樂學習過程中,兒童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和家長則起著主導作用。尤其是家長,不像教師那樣每週只與學生在課堂上接觸短短的幾十分鐘,在生活起居中,家長最瞭解孩子的思想狀態和情緒,以及練習老師留的作業是否吃力,效果如何。家長應及時就這些問題與老師溝通,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綜上所述,家長在兒童器樂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不斷提高自身音樂修養,研究兒童的心理和教育學的一般規律,認清自己在兒童器樂學習活動中的責任,充分發揮積極作用,相信你的孩子一定能夠成功,你的教育一定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