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燭影搖紅賞析

  《燭影搖紅》是中國近代音樂家劉天華創作的最後一首二胡曲,作於1932年,此曲是一首舞曲,借廣東小曲中的標題採用三拍子的華爾茲節奏,將繼承和借鑑相結合,在人們眼前展現了一派華麗、輝煌的舞會場面。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二胡曲《燭影搖紅》樂曲賞析的相關內容吧!

  二胡曲《燭影搖紅》樂曲賞析

  這是一首有畫面的樂曲,它所表現的意境,有人這樣描述:在人們眼前展現出了一個華麗、輝煌的舞會場面,舞會的女主人面帶微笑,婆娑而舞;眾多賓客們也在華麗、激情的曲調中翩翩起舞;但是聽者好像又看到女主人心中蘊含著的惆悵,其含義深刻,令人回味。

  此曲是中國式的華爾茲二胡圓舞曲,基調是輕快中見哀傷、歡愉時現無奈、沉醉裡出感慨,分明於翩翩起舞、盡情歡樂中見強顏歡笑、抑鬱悲憤與亡國破家之痛,具有象徵意味,含蓄、內蘊,頗懷警示之韻、憂患之味,是提防沉淪、喚醒沉睡的劃時代警示之作。縱觀《燭影搖紅》的歷史文化淵源,憂思難耐、悽清難遣當是其基調,亡國破家、哀輓憂患當為其主題。

  《燭影搖紅》創作的年代有其深厚的時代背景,該曲以樂景寫哀景的象徵標題與旋律抒寫出一種大廈將傾、狂瀾近倒、當以警醒的末世感傷情結,潛藏著“太山壞乎、樑柱摧乎、因以涕下”的時代感慨;可謂一首於輕快旋律中透露出憂慮、歡樂場景中體現出哀傷的,表現了美麗的清冷、無奈的歡快、沉重的苦悶與不可預測的亡國破家痛恨交織在一起的,具有象徵暗示意味、清冷焦慮情懷的“悲愴奏鳴曲”。其標題是詩意化的,然而融人了悲憫與警示;其節奏是西洋舞蹈化的,可又透露出縷縷憂鬱與感傷;其曲式是傳統變奏化的,卻頗具慨嘆與長恨的意味;而題材則飽蘸著深沉的時代覺醒、民族憂患與國家興亡意識。

  引子

  引子中第一個裝飾音後八度跳進音型,對第一個音是一種強調,就好像在一個舞臺上,突然出現一束光,讓人眼前一亮,燈光照在這個跳舞的女主人身上,慢慢的,她開始舞蹈,而接下來的三連音就好像一連串快速的轉身,接著她向周圍所有的人發出邀請,舞會開始。但是這句三連音的速度不能太快,還應該是穩穩的感覺,為後面的散板形成一個鋪墊。散板後面的兩小節為12/8,五個帶有頓音記號6 音的重複,活潑而跳躍的節奏,好像一對對應邀走進舞池的舞者。這段在全曲中起著橋樑的作用,引出全曲主題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從第八小節開始,共八小節,是全曲的核心音調,曲調優美,極富舞蹈性。這一部分可以看成是兩個樂句,各四小節,兩個樂句是一上一下,一問一答,相互呼應。就好像是翩翩起舞的男女正在交談,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熱鬧。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從十六小節開始,也由八小節組成,是對主題音調的第一次變奏。這個部分出現了連續的十六分音符音型,使音樂更活躍,情緒更熱烈,但在樂句結構、分句法、旋律線以及強弱變化等方面,與主題核心音調並沒有多大改變。

  第三部分

  第三段從第二十四小節起,九小節,是核心音調的第二次變奏,在這個部分不只有對旋律的加花變奏,還有節奏的變化,情緒更熱烈,變化更豐富,是全曲的高潮。這個部分與前面最大的不同,就是由於節奏變化引起的重音的變化,三拍子的曲調中出現了四拍子的結構重音。第二十九小節起是對前面樂句的高八度緊縮再現。從三十一小節九連音開始,旋律於高音區急轉直下,至第三十二小節,節奏突然慢下來,象徵著舞會的結束,客人漸漸散去,原來熱烈、輝煌的場面很快地暗淡下來。

  第四部分

  第四段從第三十三小節起,八小節。本樂段並不是核心音調的變奏,而只是運用了主題的節奏形式,是一個深沉而憂傷的樂段。仍然是歌唱性的旋律,但是悠盪的感覺已不同於前面歡快的節奏。這個部分深刻地描繪了主人公在盛大的舞會散去之後,又只剩下她自己,形單影隻,那種孤獨、悲傷的情緒再次向她襲來。

  尾聲

  尾聲從第四十小節最後一拍起,用緊湊的十六分音符音型和波浪起伏的旋律線表現出主人公煩亂的心緒;後面的音樂漸慢漸弱,情緒越來越寧靜,可能主人公太累了,不只是她的身體,還有她的內心,在那個舊社會裡,在那個人們飽嘗辛酸的社會裡,不知道哪裡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在舞蹈所表現的美好裡生活。她自己在思索,也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想。

  二胡曲《燭影搖紅》的創作背景

  燭影搖紅,原是詞牌名和曲牌名,調名來源於宋代詞人周邦彥。從詞面上來看,這個詞牌的意思是寫燭光,一支孤零零的蠟燭在燃燒,它的光和它晃動的影子交織在一起,此時紅色的火焰在黑暗中顯得是那麼無力,但是又不得不盡力的燃燒自己,把自己的光和熱帶給別人。劉天華此曲創作於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正值日寇佔領東北全境,成立偽滿洲國,中華民國風雨飄搖,國難當頭、民族存亡的關鍵之際。此曲以《燭影搖紅》為題,緊扣中國韻味的華爾茲舞蹈旋律示意,其“風景不殊正自山河有異”的奮爭、警示、鞭策、覺醒寓意不言自明,飽蘸著借歌舞之事發興亡之慨的象徵寓意。

  二胡曲《燭影搖紅》的演奏技巧

  對於此曲的演奏,首先要習慣於3/8,12/8這種民樂很少接觸的節拍形式,知曉這種節拍的輕重韻律,才能奏出其中韻味來。因此,用弓上的輕重,尤其是連弓要有節拍輕重的感覺,凡具有停頓的地方要富於彈性,要帶有舞曲音樂演奏的特點。此曲是劉天華的絕唱,是他在創作眾多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作品中,極富有浪漫色彩的一首曲子,在演奏中也應當包含這種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