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長跑的來歷詳細講解

  馬拉松長跑是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專案,全程距離26英里385碼,摺合為42.195公里。那麼馬拉松長跑的來歷是什麼?關於馬拉松的相關知識你瞭解多少?喜歡跑步的朋友請注意。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馬拉松長跑的來歷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馬拉松長跑的來歷

  1、馬拉松長跑的來歷

  馬拉松是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專案,分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四分馬拉松三種,以全程馬拉松比賽最為普及,一般提及馬拉松,即指全程馬拉松。馬拉松賽跑專案的距離確定,要從公元前490年9月12日發生的一場戰役講起。這場戰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發生的,史稱希波戰爭,雅典人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儘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米勒狄派一個叫菲迪皮得斯的士兵回去報信。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在1896年舉行的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松賽跑這個專案,把當年菲迪皮得斯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為賽跑的距離。

  2、馬拉松長跑的比賽規則

  原本馬拉松比賽沒有設世界紀錄,只有世界最好成績。但國際田聯IAAF為了刺激公路比賽的發展,決定從2004年1月1日開始,設立馬拉松、競走等公路比賽的世界紀錄。選手的身體情況需得到比賽醫療機構的認可,方能參加比賽。北京奧運會馬拉松比賽運動員不能隨便喝水,42.195公里的距離對於人類來說,是一次對體能極限的挑戰。在比賽中,運動員雖然也會從路邊的小桌子或者是路邊站立的人手中接過來一些水。而這飲用水卻不是誰都可以隨便遞的。

  3、馬拉松長跑的運動魅力

  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賽場地的開放。其他體育專案,只要是可以用來比賽的,要麼是似曾相識的一塊地,要麼是司空見慣的一個圈,而馬拉松賽的場地多從城市道路選取,對參賽者來說,每跑一步、每過一段都是不同的風景。馬拉松的魅力之二,是對參賽者的包容。其他體育專案,只有同等選手才能同場競技,業餘愛好者幾乎不可能與專業運動員pk,而馬拉松賽不同,無論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愛好者,大家都可以擠在一起比賽。 馬拉松的魅力顯然不止兩個,但不可否認,正是開放與包容這兩個原因,讓馬拉松給人們帶來了更多歡樂。

  馬拉松的安全健身注意事項

  1、好的跑鞋大前題是要舒適,承託力足夠,而跑鞋的壽命是取決於鞋底中部的承託力而非鞋底紋理的磨蝕程度!太新或太舊的鞋會因為太緊、失去保護力和承託力而令腳部容易受傷。建議各位每跑了六百至八百公里便須更換跑鞋。曾受傷的跑手在選鞋時要加倍留意,也可諮詢足矯專業去挑選一對護足跑鞋。

  2、馬拉松賽雖然有水站為參賽者補給,但水或電解質飲料是不可忽視的準備, 因為業餘賽事的水站可能會因供水不足而令一些選手沒有補給。此外,選手也可帶備朱古力或香蕉來補充血糖,也應準備太陽鏡、帽、手錶和塗適量太陽油等。“練馬”的耐力訓練俗稱“儲裡數”,由賽前半年作準備,再每週加距離。

  跑馬拉松如何預防猝死

  馬拉松比賽發生猝死的原因中90%以上是心臟問題,常見的運動猝死,實質是心室異常顫動後,心臟會短暫地停止跳動、停止供氧,而人類的大腦只貯藏了大約10秒的氧氣。

  如果不能及時除顫,每晚1分鐘,存活機率便降低7%至10%。如果10分鐘後還得不到有效救治,生還希望就十分渺茫。

  1、不能盲目參賽

  一定要認真參加報名體檢,及時發現心血管可能存在的問題,並聽從醫囑。長跑和馬拉松都不是趕時髦,所以千萬不要為了虛榮心、趕潮流參賽。

  而極限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沒有長時間循序漸進的訓練,以從5k、10k、半馬到全馬的過渡,在沒有太多基礎的情況下參賽,就是在拿生命開玩笑。

  2、拒絕短期訓練

  參加任何跑步比賽都要有長期穩定的訓練,以及循序漸進的跑量。不能認為身體素質好、平時經常參加運動就可以直接參賽。短時間的跑步訓練不但無法改善心臟功能,反而會加重心臟負擔。

  賽前若身體不適,比如感冒發燒要以安全為上放棄比賽。賽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合理飲食。

  3、賽中學會自我保護

  合理分配全程體力,切忌因興奮在出發和衝刺時過猛。根據日本方面的資料顯示,最容易發生心臟驟停的是跑速是每小時9至12公里,也就是全馬完賽時間在3.5到4.5小時的“業餘高手”。而52%的悲劇發生在最後10公里衝刺階段。

  比賽時多注意脈搏或心率,若異常變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現胸悶、心悸、頭腦發暈、出冷汗、虛汗時,這是心臟不適,應停止跑步。

  在馬拉松猝死個案中,大多數人都是因為心臟病發死亡,但中暑、喝水過多導致血鈉過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所以一定要適量補水。

  4、賽後不要馬上停步

  比賽結束後應小步慢跑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止,然後進行全身放鬆活動,消除疲勞。賽後,有選手癱軟在地,這種情況還是頗具風險的。運動醫學專家建議,最好自主或者在志願者攙扶下繼續走動10分鐘,讓身心得到適度緩解,以免突然鬆懈或者停止導致身心健康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