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棋博弈規則是什麼

  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無意之中畫下了十七條橫線十七條豎線,這無意中的發明造就出了五子棋。下面小編給你介紹五子棋博弈規則,歡迎閱讀。

  五子棋博弈規則介紹

  五子棋改規則的呼聲已有5、6年了,但至今仍然無法達成共識。除了新規則本身難以面面俱到外,各提各的規則也是一個原因。

  單純認為改規則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變化量是個誤區。一個好的新規則不單要考慮這點,還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增加的變化量多還是少?假先假後研究準備量是否接近?規則穩定還是2年一換?規則是否簡單易懂?新手是否容易上手?趣味性競技性如何?是否承載舊變化?是否解放天元?甚至是否禁手及棋盤大小等。

  面面俱到的新規則近乎無解,選擇一個折中的辦法,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目標。

  山口規則試行已有幾年,以愛五子棋論壇戰來看,很多人得出這樣的結論:新增加的變化並不多,山口規則就是新版的RIF規則。

  我們有這樣的擔憂:拆透舊規則,提出新規則,再拆透新規則,不得不再提新規則。首先規則不穩定就很難接受,何況這樣做會讓棋譜研究越來越臃腫,棋手需要具備的棋譜量越來越大,最終讓新手望而怯步,導致後繼無人!!!這個問題越來越受關注,甚至成為改規則的焦點問題!

  針對這個擔憂,有人提出“可研究性”問題——我們需要新變化,但又不能太快拆透,需求的棋譜量也不應太多,研究的優勢又不能過大等等一系列問題。

  五子棋博弈規則可研究性問題的解決

  為了解決“可研究性”問題,我們開始借鑑其它棋類,發現中象、國象也面臨相似問題卻無法變革規則***比五子棋更尷尬***;圍棋是個很好的借鑑物件,規則簡單,變化超大,軟體弱小,因此有些新規則借鑑圍棋的棋盤,甚至提出比拼5連的數量等。

  很多人知道我曾提過“博弈規則”,它的核心內容就是“連續走2手棋可交換,單走1手棋不交換”。這個規則的初衷是用來限制軟體、研究的急劇“膨脹”的,而這點剛好契合“可研究性問題”。

  我們之所以可以用軟體研究中盤,是因為開局定式的固定。比如瑞星開局,後邊10手定式就是必然的,無法變招。而博弈規則的“連續走2手棋可交換”是自主、自由的,它給棋手機會強行擺脫常規定式。

  這樣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首先,它將使中盤的研究變得“得不償失”。比如對手瑞星研究超強,那麼想法連走2手脫定就行;或許有人說連走2手對方可以交換,這有風險,但這與“研究超強”比起來,哪個更划算呢?

  五子棋博弈規則

  ***1***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

  ***2***空棋盤開局。

  ***3***黑先、白後,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4***棋子下在棋盤的空白點上,棋子下定後,不得向其它點移動,不得從棋盤上拿掉或拿起另落別處。

  ***5***黑方的第一枚棋子可下在棋盤任意交叉點上。

  ***6***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即:PASS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