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巧妙運用

  初中歷史插圖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能傳達豐富的教學資訊,激起學生參與的主體性與思考的主動性,讓學生從新的角度來展開思考與思維,今天給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觀閱。

  插圖的巧妙運用:增強學生讀圖意識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總是習慣於讀文字,而容易忽視插圖,即使教師讓學生來觀察插圖,大多學生也只是一掃而過,並沒有從根本上重視插圖,讀圖意識淡薄這是歷史教學中的一個普遍現象。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讀圖意識的培養,要引發學生對插圖的重視,讓學生重視插圖,學會讀圖。

  ***一***教師要將插圖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

  教師要重視插圖,將插圖靈活地運用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圖片相對於文字來說更有吸引力,那麼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將這種吸引力放大,將學生的眼光聚集於此,將學生的思維聚集於此,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引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用插圖來匯入新課。如果匯入只是照本宣讀,平鋪直敘,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厭學情緒滋生,就不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與教學效率的提高。而運用插圖則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思維的亢奮狀態。

  ***二***傳授學生讀圖的基本方法

  學生對插圖不重視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不知道如何看,沒有掌握讀圖方法。教師要注重讀圖方法的傳授,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讀圖方法,學會讀圖,能夠從圖中讀出更為豐富重要的資訊,自然就會愛上讀圖。

  一是帶著問題讀圖,增強針對性。讀圖時不是單純而孤立地讀圖,而是要緊密聯絡教學內容,提出問題,有明確的目的,這樣才能避免讀圖的盲目性,有針對性地展開。為此不要急於讓學生讀圖,可以由教師來提出問題,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問,再經過教師的整理形成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讀圖。

  二是圍繞重難點讀圖,提高有效性。重難點的突破是制約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如果只是單純的文字閱讀,學生所獲取的只是文字材料,而並不能在頭腦中形成表象,不利於學生的理解。而通過插圖則可以將文字材料轉換成立體而直觀的畫面,這樣更加利於學生的理解。

  插圖的巧妙運用: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圖片與文字都是資訊的重要載體,是歷史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二者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以不同的角度來傳遞資訊。圖片可以將文字材料簡單化、直觀化,而語言又可以將插圖資訊更豐富。將插圖與文字結合起來,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更加利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與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用語言來描述插圖資訊

  教師要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插圖展開全面的觀察與認真的思考,用語言的形式來描述插圖,並在學生之間展開充分的交流,使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觀察更全面,表述更準確,交流更充分,討論更激烈,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麵粉的出口增長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主動思考來描述這個圖表,這樣學生便可以直觀而清晰地認識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出現短暫春天這一現象以及原因,從而使學生高效地展開學習。

  ***二***用插圖來描述文字材料

  插圖所表達的資訊比文字材料更簡單易懂,直接生動,可以將複雜的知識簡單化,更加利於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將文字材料轉換成圖片的形式,如關於清朝的疆域,如果只是就文字來展開學習,學生往往難以形成直觀的印象,此時教師就可以將這些文字轉換成圖片,這樣更加利於學生的直觀記憶與形象認知。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動手繪圖,這同樣是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手段。

  如在學習秦朝的統一時,當時政局混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來繪製圖片,通過圖片來體會秦王掃六合一統天下的過程、策略以及影響等。將眾多的知識點凝聚在一張圖中,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理順知識,利於學生對此部分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插圖的巧妙運用: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我們的歷史教學也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灌輸,而是要確立學生在整個歷史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性學習。課本插圖包含著更為豐富直觀的歷史資訊,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想象,這正是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手段。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藉助課本插圖來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引導學生通過對插圖的觀察與分析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培養學生髮現與探究的能力。

  如在學習“山頂洞人”這一內容時,我們就可以圍繞著山頂洞人的生活這幅插圖來展開。讓學生帶著這樣幾個問題來展開觀察與探究:1.從圖片中看到了什麼,說說山頂洞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2.觀察畫面中的具體人物,他們在幹什麼,他們掌握了什麼技術?3.說說畫中人物的關係以及社會組織的特點。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來認真地閱讀教材,觀察插圖,從中獲取豐富而直觀的資訊,再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充分交流與討論,步步深入,進而達到對這一節知識點的深刻理解與掌握。

  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的講解教材內容,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所展開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探究的主人,整個活動是圍繞著學生這個中心有效展開的,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在教師的主導下,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自主性。這樣學生所學到的不只是現成的歷史結論,更是一種思維,一種方法,這樣更加利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利於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與歷史思維的培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