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窯瓷器收藏方法

  吉州窯瓷器我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而且還是產量最大,窯口最多,品種豐富的國家,那吉州窯瓷器怎麼收藏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辨偽:即鑑定這件陶瓷確是真品,還是後代的仿品或偽作。這是鑑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例如,一件帶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應鑑別出它確是康熙時期製作的瓷器,還是後代仿造的偽品,要仔細識別。

  2. 斷代:即鑑定陶瓷製作的時代。例如,龍泉窯瓷器,宋、元、明均有生產,要鑑別出它是宋代、還是元代事明代的產品。

  3.斷窯口:即鑑定陶瓷的產地,屬於某一窯口的產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鑑別它窨是耀州窯製作還是臨汝窯製作、或是其它窯口製作的。

  4. 評價:即評定這件陶瓷質量的優劣,以及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瓷器收藏鑑定方法

  第一方面、從瓷器的胎體來看--胎質:較為疏鬆,含褐色鐵質;胎色:淺灰褐色、底足胎色暗紅。

  第二方面、從瓷器的釉質來看--釉質:較厚,淌釉較多;釉色:豐富多變,主要有黑釉、黃釉、白釉、黃褐釉、天藍釉、茶葉釉等,而起最有名的的就是花釉。

  第三方面、從瓷器的器型來看--最有名的的器型是腰鼓,底釉黑色,有藍斑或白斑,其它器型有盤口壺、罐、三足盤、葫蘆式瓶等,黑釉居多。

  第四方面、從瓷器的紋飾來看--裝飾方法多彩多樣,主要紋飾有褐彩點、圈、花草紋、花朵、三角、蓮瓣。另外紅綠彩碗、綠釉獅型枕、劃花枕、褐黃釉劃花枕。

  瓷器收藏曆史

  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一時期最名貴的瓷器主要是青瓷和白瓷。青瓷瓷窯有越窯、甌窯、婺州窯和德清窯。其中以越窯瓷器質量最高。越窯主要分佈在今浙江上虞、餘姚、紹興等地。胎質堅硬緻密,釉汁純淨,淡青色、青灰色為主。常見器物有碗、碟、罐、壺、洗、盆、盒、耳杯、香爐、唾壺、虎子、水孟等。白瓷產在北方。北齊範粹墓出土的白瓷,釉層薄而滋潤、呈乳白色,但普遍泛青。白瓷的出現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大創造,它是後世各種彩繪瓷的基礎,沒有白瓷,就不會有青花、釉裡紅、五彩、鬥彩、粉彩等各種美麗的彩瓷。

  隋唐時期 在眾多的隋唐瓷器體系中,工藝最好、社會影響最大的當推越窯和邢窯。越窯青瓷,精巧玲瓏,款式新穎,渾厚飽滿,線條挺拔,比例和諧。還用劃花、刻花、鏤雕、捏塑等工藝做出卷草、小花、對蝶、飛鳥、纖雲、鳳凰、蛟龍、人物故事等裝飾,並用金彩、扣金邊等工藝美化器物。邢窯白瓷有突出成就,改變了過去一直以來青瓷獨尊的局面。邢窯白瓷胎體潔白細膩,如銀似雪,薄而規整。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分別代表那時南方瓷業和北方瓷業的最高成就,後人通常用“南青北白”來概括當時瓷業的特點。

  宋代

  中國瓷器發展到宋代,達到一個高峰。名窯輩出,爭奇鬥豔,當時最著名的有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產品各具特色。除定窯外,其他四座均為“官窯”。“官窯”是宋皇室專項的瓷窯,專門為皇家燒製高階生活用瓷和藝術陳設瓷。

  “官窯”的瓷器的造型、釉色、裝飾,均要按朝廷設計的式樣生產,專供朝廷享用,嚴禁流人民間;工藝上精益求精,在胎質、釉色等用料上不惜工本,工匠也是挑選民間最為優秀者,“官窯”瓷器生產,宮廷需要時就興,不需要時就停,因而生產量小,加之工藝技術對民間絕對保密,嚴禁模仿;“官窯”瓷器只准藏於宮中,禁止流散民間。由於上述因素,所以“官窯”瓷器十分珍貴。此外,宋代民窯中較著名還有:耀州窯、磁州窯、越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等。

  元代

  元代以後,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有官窯也有民窯,元代瓷器中最突出的成就是青花瓷、釉裡紅和樞府***卵白***釉瓷。青花瓷的燒製成功,是我國制瓷史上劃時代的創舉。青花瓷具有下列優點:髮色鮮豔、呈色穩定;屬釉下彩,紋飾不褪;白地藍花,有明淨、素雅之感;實用美觀,深受人們喜愛。

  青花瓷器成為景德鎮瓷器的主流,成為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聞名於世。釉裡紅也是元代景德鎮重要發明。樞府釉瓷是元代官府機構—樞密院在景德鎮定燒的瓷器。胎體厚重,釉呈失透狀,色白微青,恰似鵝蛋色澤,故稱卵白。此外,景德鎮燒造的一個創新品種是銅紅釉。上述瓷器存世稀少,彌足珍貴。

  明代

  明代制瓷中心仍在景德鎮,官窯和民窯並存。明代最有名的瓷器品種除青花、釉裡紅外,還有五彩、鬥彩等。就青花而言,以明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最為珍貴,這時期的青花,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被譽為我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

  就鬥彩而言,它是一種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彩瓷工藝,以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負盛名。成化鬥彩,基本上都是官窯產品,早在明代就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就五彩來說,當推明嘉靖、萬曆時期的五彩瓷器最負盛名。習慣上所謂的典型嘉靖、萬曆五彩,指的是青花五彩瓷,它是官窯彩瓷,其色彩主要以紅、綠、黃三種。此外,明永樂時期的甜白瓷,胎薄釉瑩,光照見影,給人以“甜”的感覺,也很珍貴。

  清代

  我國制瓷業發展到清代臻於鼎盛。不僅繼承發揚了明代傳統的青花、五彩,並創新了絢麗多姿的粉彩、琺琅彩和古銅彩,還出現了多品種的單一色釉。青花,雖不及明青花,但康熙民窯青花卻別具風格,獨步其朝;釉裡紅,康熙、雍正時的釉裡紅和明代宣德時期的釉裡紅,在歷史上共享盛名;青釉瓷,雍正時達到歷史上最成熟的階段;五彩,康熙時因發明了釉上藍彩和墨彩,比明代更上一層樓。上述各種瓷器,都很珍貴,價格誘人。 琺琅彩,始於康熙,雍正、乾隆時製作水平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

  由於生產的器物進貢皇室使用,故在選料、製作及繪畫上都是上乘的。這種瓷器,不僅由皇帝指派專人監製,且還是由皇帝親自選好造型、花紋,由景德鎮工匠接樣燒 好瓷胎,再送到北京,再讓最好的畫師繪製好花樣,定稿後再由“畫磁人”繪製在瓷胎上,最後人彩爐低溫燒成。琺琅彩是我國彩瓷中最名貴的一種。 粉彩,始於康熙,雍正時臻於成熟,在歷史上頗負盛名,多半是為統治者使用,故技術上精益求精,也很名貴。 此外,康熙時的郎窯紅、虹豆紅、素三彩等,也都較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