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瓷器收藏方法

  近年來,古瓷器在國際拍賣市場上一直呈現出不斷上漲的行情,被許多專業藏家視為儲值投資、陶冶情操的新寵。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第一,要“古”。古瓷、古董貴在一個“古”字。古瓷器屬於傳統收藏,加之瓷器的儲存不如金玉、銅石等物容易,越古越少,越古越貴。韓國曆史上盛產李朝白瓷的時期大概相當於中國的明朝,韓國人對它們極為珍視,品相上乘的李朝白瓷常常會被韓國人視作傳家寶貝。目前,李朝白瓷佳品的拍賣成交價多在數百萬元人民幣,一般白瓷也有數十萬元人民幣的落錘價。雖說其在拍場上的價格遠低於同時代的明朝青瓷,但相比現代的愛馬仕瓷器而言,400 多年前的古瓷顯然更具收藏價值,使用起來也更顯“高大上”。

  第二,要“稀”。物以稀為貴。器少、人無我有,這樣的古瓷便是人之所欲。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貴。據有關資料統計,從北宋晚期至今傳世的御用汝瓷總數不超過百件,且分別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少數收藏家手中,故有“縱有家產萬貫,不如汝瓷一件”的說法。在當前國內外古瓷收藏界,多以宋代“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作品為熱點。而劇中的李朝白瓷因在16 世紀被韓國部分民窯模仿燒製,因此在總體稀缺性上尚不算極為罕有,都教授使用它們做餐具也不算太過暴殄天物。

  第三,古瓷的價值還在於瓷器是不是“美”。器物精美、製造工藝複雜或別有藝術情趣的作品自然受人追捧,其收藏價值也就愈高。具體而言,古瓷器的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造型,看古瓷的器型是否完整、端正,是否能給人以堂堂大氣或秀麗典雅的美感;二是裝飾,判斷古瓷還在於它的刻劃、模印、貼塑、施釉、繪畫、題詞等裝飾手法是否得當,裝飾效果是否能產生相應的藝術美感。越是造型完整端莊、裝飾得當的古瓷器,其市場價格也越高。在劇中,女主千頌伊在打掃客廳時不慎打破的瓷罐正是因有朝鮮16 世紀著名才子許筠先生的親筆題詞,所以其裝飾之“美”、身價之高便不比尋常,所以也難怪“八風不動”的教授亦心疼得不能自已。

  此外,由於瓷器屬於易碎品,因此在儲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防千頌伊這樣的“女主”。在存放地點的選擇上要避免“都教授式”的無保護性擺放,—般建議將古瓷存放於有軟囊的錦盒或有玻璃門的櫥櫃中,櫥櫃的託板應考慮選用木質擱板,以降低拿取時的碰擦隱患。另外,木質擱板上最好不要塗抹油漆,以防止油漆和塗料粘連陶瓷藏品的底部。擺放時,瓷器底下也不宜墊放厚紙等物,以免發生傾倒等意外。

  古董瓷器收藏鑑定技巧

  瓷器的紋飾及瓷器的款識,古瓷器畫法和刻法都是自然而流暢,新的瓷器那怕筆法再熟練,也難免呆板生硬,仿字也很難仿得神似,古瓷器青花款都是深沉於釉的下面,新瓷器青花款則似浮在釉上面。

  瓷器的釉由於長時間受空氣和塵垢的侵蝕,再加上氣溫變化,釉面分子的走失,釉的表面開片會比較緊密,而新瓷器開片會有崩裂狀。古瓷器因為年代久了,瓷器釉面光澤會深厚而且溫潤,光是由內而發出來的,比較自然,新瓷器光就會很浮了。

  古瓷器的彩繪,顏色沉著含蓄,彩與瓷器的胎的接得非常自然,新瓷器會過於鮮豔。

  古瓷器因為原料的特殊性而顯出不一樣的顏色,就是仿品也不能及的。像龍泉瓷器胎體含有大量的鐵元素,再加上製作工藝的不一樣,使古瓷器的足部邊緣呈現鐵紅色,我們叫“二次氧化”。

  古瓷器的金色,時間久了會因磨損變色,或者只留下痕跡,假瓷器的金色鮮豔、沒有那麼容易剝落。古瓷上後添金色,認真觀察會有原來剝落的金色的痕跡。1840年以前的瓷器,金色一般用金粉描畫會比較深沉,1840年以後,仿造的古瓷器金色是用金水描畫,光澤度會比較鮮豔。

  古代燒的精品瓷器是給皇上用的東西,做得差是要砍頭的,所以工匠都會用心製作,因為柴窯的溫度很難控制,成品率非常低,在這種低成品的前提下,而且差品都是要廢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