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烤鴨閱讀的兩個小訣竅

  嚴格地說,語言學習是沒有捷徑的,但在掌握英語功底的情況下,雅思考試還是有小的訣竅,幫助學子提升分數,就是俗話說的,“開竅了”。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竅門1:堅持閱讀英文小說、報紙和雜誌,並堅持做閱讀筆記。

  理解出題者的思路對於提高考試分數是很關鍵的 ,雅思考試也是一種文化傳播的形式,因此對於英聯邦乃至整個英語世界國家的文化、歷史、生活、科技等的瞭解有助於提高雅思閱讀的質量。

  雅思考試的閱讀文章中時常會出現一些考生所不熟悉的一些背景知識。遇到這類情況,考生往往會一頭霧水,或者是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弄清楚文章的意思。一篇考生熟悉主題的文章和一篇考生完全不瞭解文化背景的文章,考生完成的情況一定是不一樣的

  竅門2:找到領頭句。

  傳統中文的寫作思路與英文的不一樣。中文更強調意象和暗示性;英文更強調組織邏輯,每個延伸都是基於一定的點。一般中國老師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教學生概括段落大意,但是方法是通篇全讀,領悟後自行總結。西方老師的方法就不一樣,根據西方段落寫作的特點,段落的主旨是通過topic sentence***主題句***凸顯出來的。老師在教學生概括段落大意時,會先教會學生根據段落結構的不同,主題句出現的位置不同去提取主題句,從而得到整段的段落大意。

  這就和中國學生的閱讀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了。所以,往往中國學生在做雅思題目時,因為沒有這種做題的習慣,就往往提取不了段落主題句,通篇全讀好幾遍,依然無法確定其段落大意,以至答錯題或沒法答題了。

  竅門3:提取資訊,不糾結於領悟每一段話。

  雅思閱讀考試是針對同學們出去讀書的實際需要,測試同學不同的通過閱讀獲取資訊的閱讀技巧。這些閱讀技巧包括:scanning***查讀***、skimming***略讀***和intensive reading***精讀***。根據不同的題型的具體要求,考生應相對應地用不同的解題方法進行高速解題。

  在雅思閱讀考試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很多考生都不知道那些答案是什麼意思,但就可以找到答案的情況出現。因為,雅思閱讀考試的相當一大部分的側重點是考察考生通過閱讀提取資訊的能力,而不是考考生對資訊真正領悟的能力。

  這裡僅僅是拋磚引玉,更多的竅門,請烤鴨們自己去總結和發現了。

  目標一:高考英語成績達到所報院校的要求。

  目標二:高考英語成績突出重圍獲得高分***115分-135分***,變短板為長處,爭取更大的優勢。

  實現以上任何一個目標,都必須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和規劃。學生不妨嘗試採用如下方法:

  聽力:每天晚上聽一篇短文或故事,每篇至少聽3遍。遍是泛聽,看能聽懂多少;第二遍精聽,逐字逐句,甚至連標點符號都能聽出來;第三遍再次泛聽,檢查是否能全部聽懂、聽明白。如果三遍下來沒有聽懂80%以上,說明選擇的聽力材料有難度,這時應選擇難度低的聽力材料。

  另外,看英文電影也是練習及提高聽力的好方法。還有如聽一些英文故事,並用自己的話複述整個故事也很有效。

  口語:每天朗讀英語課文,朗讀中注意糾音,調整語速。每天堅持張嘴練習,多和老師同學用英語溝通。

  揭祕“要命閱讀題”的三種思維策略

  在主流雅思閱讀題型中,“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段句搭配***讓很多學生在考場中為之苦惱、困惑,大把時間花在上面卻又落個忐忑不安,無法確定做出的答案是對是錯。故筆者稱之為 “要命題"實不為過。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一旦學生們碰到這種題,由於心態上的牴觸和畏懼,往往會稀裡糊塗,全憑感覺,覺得哪個段落像就選哪個了,也會常常抱怨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所謂技巧無法應用。事實上,此題型並不存在 “狠,準,穩,省時,省力”的猜題技巧,這一點是非常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明白此題型的殺傷力。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具備對付此題型的三種思維策略,多練習多磨合,擺脫懼怕心理,這種題型在真正實戰中也不是不能成為得分點的。

  思維策略一: “觀察形式, 認清本質, 因地制宜”

  這種題型存在兩種出題形式,一種是 “有NB: YOU MAY CHOOSE ANY LETTER MORE THAN ONCE”, 一般情況下所給出的題目中會有兩個句子隸屬於同一段,也就是說一般會有兩道題的答案是同一段,是一樣的,其餘的題目仍然是一對一,一個句子對應一段話. 另外一種就是 “無NB”. 這種情況就是完全一對一,所有題目均分別對應不同的段落,無重複性.

  如果是 “無NB” 的這種題型, 往往是某種意義上的 “HEADING”題的逆向題型, 即把段落的中心告訴我們了,讓我們去找與之匹配的段落,正好和HEADING題反過來. 當然並不排除 “無NB”題中存在某些題目不針對段落中心,僅僅針對細節內容的情況.抓住這個本質出題規律後,我們就不難發現在劍橋系列真題中 “無NB”的這種段句搭配題和 “HEADING”題的答案落點有很大的重合性,一般答案多能從段落的 “首部”和“尾部” 找到對應的出處. 除此之外, 因答案無重複性,所以假如在讀完某段段首即100%確定了對應答案, 就無需再把段落接下來的內容讀完, 做起來略為省時.

  相比較之下, “有NB”題的出題本質要 “複雜險惡”很多, 因為答案選擇具備重複性, 所以題目的本質並不是在考察學生捕捉段落中心的能力, 而是在考察學生 “詞彙量, 捕捉同意表達的敏感性”, 換言之, 就是在通過對 “同意轉換的考察” 來檢測學生對於語言的理解能力. 這樣一來, 答案可以存在於段落的任何一個角落, 僅僅讀完段首或段尾就能找到答案的便利通道不復存在. 為了區區四五道題,就要把全篇文章的每個角落翻個底朝天, 實在讓很多學生捉襟見肘.

  如果學生能充分了解這兩種形式下的兩種出題本質, 相信他們自然就能意識到兩種情況的 “難易差別”. 一般情況下, “無NB”題較易***當然和其它的一些題型比還是難一些***, 存在一定解題規律, 考場上的有限時間內有望做對一定比例。而“有NB”題, 因為不再是針對每個段落的中心思想, 是真正意義上的 “大海撈針細節題”. “耗時”, “難做” 所以建議考生們不要盲目回到文中漫無目的地找, 可以採取以下 “迂迴省時” 的做題思路:

  1. 把每個題目的要點輸理清楚, 標誌出來.

  2. 然後不做這個題目, 轉向做其他題目, 在做其他題目時, 順帶看一下其他題目的答案周圍是否存在這個題目的要點同義詞.

  3. 如果存在, 實現了 “一箭雙鵰”的省時目的, 如果不存在, 可以先做完其他題目, 如果時間允許, 再在這篇文章其他題目答案出處之外的地方搜尋這個題目的要點同義詞.

  總之, 筆者認為只有讓學生充分了解了題目的出題本質, 明確熟悉了整體的做題策略,才能慢慢擺脫對這個題型的恐懼, 才能在量力而行的情況下拿到題目後清楚自己: 是 “直接做” 還是 “迂迴做”, 還是 “放棄猜測”.

  思維策略二: “學會觀察, 發現捷徑, 省時省力”

  難道這種題目真的沒有所謂的“送分題”嗎? 嚴格意義上來說,真的沒有,但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告訴我們如果善於觀察和總結, 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律和相對的 “捷徑”. 筆者往往讓學生審題時注意觀察是否存在以下的 “捷徑標誌”, 如果存在, 往往意味著這些題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出答案, 抓住分數, 應該首先攻克.

  捷徑標誌1. “邏輯限定詞”

  如在 “where the expression AI was first used” 這道題中,“where” “first” 就值得學生關注, “where” 說明對應這句話的段落必須談到了地點,而 “first”就更容易幫助學生找出答案,因為其一對應段落必須涉及時間,其二對應段落中的時間應該是全文中最早的時間,這樣一來考生只要快速掃描全文找出時間點最早的段落,再進一步確認即可。這兩個“邏輯限定詞”可以讓學生在很短的情況下,在對段落並不一定完全理解的情況下做出題目,理所當然應該是一種捷徑。但如果考生沒有養成觀察的習慣,缺乏對這些限定詞的敏感性,往往會無目的,憑感覺的亂找,必然吃力不討好。

  捷徑標誌2. “特殊含義詞”

  如在 “the general aim of sociobiological study”這道題中, “the general aim”就是一個較特殊,具有特定方向性的詞彙,因為談到某個研究的總目的,往往不是在文章的開篇,就是在文章的總結段,這樣一來,就可以快速回到文中的首和尾段確定答案。類似於這樣的特殊詞彙還包括 “ overview/general plan/outline…..”等,值得培養學生的關注度。

  總之,不是每個題目都存在捷徑,但如果存在,卻不知道觀察和利用,就會失去寶貴的快速得分的機會,畢竟在真正的閱讀實戰中,時間就是一切的主宰。

  思維策略三:“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筆者在這麼多年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身上都存在著 “考前不求完美,考時狂求完美”的情況,很多考生考前並不能做到不抱幻想,腳踏實地,全面複習,反而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地複習,心裡隱隱期盼著自己 “強大人品”在考試時可以爆發助自己成功。 而真正在考場時,人品無法爆發時,就會亂了陣腳,碰到難題,很多學生會花很長時間考慮,做不出便會焦躁,更無法集中精力做下面的題。

  事實上,在平時課堂練習中,就值得培養學生 “及時割肉”的意識,如果一道題在2-3分鐘內無法確定答案,就應該暫時 “割肉”,只有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自己的能力可以發揮的題目上,才能真正實現效率的化。而很多學生恰恰因為考場上的 “完美”或 “患得患失”的心態,希望每道題都做好,把大把時間浪費在難題上,反而導致難題很多沒做對,後面的一些簡單題卻由於沒時間也不得不放棄。

  對於本文中所提到的這種題型,值得讓學生們意識到,在真正考場中如果碰到,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放心的答案,有時候放棄並不代表就是的失去。放棄了難題,卻贏得了較簡單題的高正確率,何嘗不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