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心理素質的提高論文

  教師心理素質是教師自身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社會和現代教育對教師這一職業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教師心理素質的提高》

  摘要:教師心理素質是教師自身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社會和現代教育對教師這一職業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認清教師的心理素質與教育質量之間的關係,理清教師心理素質的結構,才能提出可行的提高教師心理素質的方法,本文將就以上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教師 心理素質 提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大眾的需求已經不再簡簡單單滿足於物質層面,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高。致使對教育的渴望,對教育效果的要求都在不斷提高,這種情況對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考驗和更高的要求。然而近年來,教師的心理素質問題開始慢慢凸顯出來,成為了制約教育質量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和教師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的心理素質直接關係到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一、教師心理素質與教學質量的關係

  教師的心理素質實際上可以劃分為教育心理學得範疇,“我國古代的《論語》、《師說》及西方古羅馬的《雄辯術原理》等論著中,都蘊含著教師心理思想”。後來隨著學術的發展,在上世紀初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心理科學研究,這在科學上對教師的心理素質提出了要求。因為教師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可以從以下幾點簡單說明。

  ***一***教師的自身職業理解對愛崗敬業精神的影響

  教師這一職業一直被社會公眾所尊敬、所認同,被比喻為園丁培養出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棟樑之才,被比喻為蠟燭,具有燃燒自己奉獻他人的高貴品質。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要充分理解自身這一職業的特點,要耐得住寂寞,甘願為學生的發展付出自己一切的努力,再所不辭。伴著自己一代又一代學生的成長,有的學生比老師出色,社會也在不斷衍生出許多新的職業,而教師則是在這一固定崗位上甘為人梯,甚至有的教師生活一直很清貧,所以有時候難免會有低人一等的心理誤區。作為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自身職業的特點,找到自己的神聖感,才能有利於培養自己的愛崗敬業精神,才能有利於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

  ***二***教師的理解能力、創新能力對現代教學方式的影響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學生在學習知識路上的引路人。然而,教學工作是一項非常需要理解能力和創造的工作,只有教師首先理解所傳授的知識,才能完整準確地將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同時在教學的路上總會出現新知、新情況、新問題,一代又一代學生也在不斷給教師提出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因人、因事在富有求實精神的同時又要具有創新精神,而不是生搬硬用別人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這一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學方式的創新與現代化。

  ***三***教師自身情緒的掌控能力對課堂氣氛以及突發情況的影響

  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忍受適度的焦慮、寂寞、煩躁等是衡量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教師工作天天和天真活潑的孩子打交道,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挫折,如個別頑皮學生的惡作劇,學生成績的下降,生活中的諸種煩惱、不順心等等”。對待這些問題,不同心理素質的教師就會有不同的反應,只有平和地應對生活和工作中得不順心,才能在開展課堂教育時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才更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四***教師在教育中良好人際關係對開拓課堂意外教育的影響

  我國已故心理學家丁攢曾說過:“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係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人際關係失調而來的。”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必然要和學生、領導、家長打交道,心理素質健康的教師善於協調處理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從而使問題合理解決,達到預期的目的。教師為人師表,他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師會將這種有利資訊傳達給學生們,應該稱為一種課堂以外的教育。

  ***五***教師對教育環境適應和改造能力對現代競爭環境下學生個人素質培養的影響

  隨著教師的績效也和競爭開始掛鉤,教師也在時時面臨著社會的壓力,面臨著激烈競爭,他們是否能正確地對待這種競爭,體現著一名教師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好的教師可以處理好這種競爭與存在的關係,他們可以將這種心理素質、這種能力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對社會競爭及社會現狀有一個充分的準備。

  二、教師心理素質結構的構建

  “教師心理素質一般被認為是教師在教育和教學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直接影響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教育教學效果的比較穩定的各種心理特性”。根據現如今社會和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教師的心理素質結構可以簡單地分為以下幾種。

  ***一***教師的職業道德與敬業精神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是處理教學活動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要求。體現在工作中主要表現為能否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以及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是非、好壞和善惡的行為準則及其意義的認識,即所謂的為人師表。

  先如今教師也在重重壓力下接受著社會各方面的誘惑,能夠經受住考驗,保持自己的敬業精神,一切以教育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腳踏實地,為教育事業著想是教師敬業精神的體現,更是時代的呼喚。

  ***二***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和傳授、輔導能力

  教師的學習、創造、傳授、輔導能力可以歸納為教師的教學心理素質,這種心理素質是在不斷的教學實踐形成和發展而來的一種基礎心理素質,是教學工作的保障與推動力量。這其中可以包括教師的智慧、言語能力、非言語能力等。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又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個人人格心理素質

  教師需要根據這一職業的特徵具備傳統特性與時代特點,具有物質需要的同時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教師本身的性格是長期以來從事教育工作而逐漸形成的穩定狀態及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是教師人格的重要體現,教師良好的人格既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又有利於學生人格的塑造;教師的自我調控能力是達到預期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證,是教師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提高教師心理素質的方式

  我們但從教育心理學得角度來考量教師的心理健康標準,這根據實際情況應該是多方面的。因此,對於教師心理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也應該是多方面的,一概而論則會造成沒有重點,沒有針對性,達不到提高教師心理素質的效果。

  ***一***堅持鍛鍊身體,維護身心健康

  健康的身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物質載體,正如我國中醫學理論中闡述的“六淫”、七情和五臟間存在內在的聯絡,身體的疾病會直接反應到情緒上。因此,要想確保心理健康就要學會鍛鍊身體,學會合理規律地生活,保持身心健康。

  ***二***積極學習,用文化知識保養心理

  人的性格發展是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文化知識的過程中達到和諧的,教師更需要在積極地學習中掌握本學科以外的知識,例如社會法制、社會道德規範,自然科學、什麼常識等等,在不斷地學習中開拓視野、啟迪心智、陶冶情趣,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認真工作,樂於交往

  “工作的最大意義並不限於由此獲得的物質報酬。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工作的意義之一即它能表現出個人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教師應該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尋找自己的成就感,在平凡的教學工作中尋找專屬於教師的那份獨有的快樂。同時,要在工作之餘樂於交往,在交往的過程中尋找人際關係的和諧,實現自己的不斷進步,保持心理平衡。

  ***四***懂得自我心理保護

  教師在心理承受挫折的時候,在面臨困難的時候,應該採取合理的方式進行表達與宣洩,使自己教容易接受挫折與困難,不至於引起情緒上過分痛苦與不安,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本文只是簡單地對教師教育心理素質與教學質量之間的關係進行了闡述,對教師心理素質的構建進行了概要的總結,並對如何提高教師心理素質提出了一些建議。教師的心理素質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教學質量甚至關係到我過人口素質的長遠發展。如何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這一課題,也必將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水平與教育要求的不斷髮展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伴隨著會出現新的情況、新的問題,這需要一輩又一輩教育人繼續努力探討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韓進之.黃白.我國關於教師心理的研究[J].心理教育與發展.1992年第4期第36頁

  [2] 李向群.教育心理素質淺議[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3期總第61期第37頁

  [3] 羅小蘭. 教師心理素質的理想構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第23卷2003年第9期第57頁

  [4] 李向群.教育心理素質淺議[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3期總第61期第39頁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