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栽培蒜黃的形式

  大棚種植蒜黃是個流行的方法,你知不知道大棚種植蒜黃有很多種方式,如單坡面大棚生產蒜黃,蒜黃水畦栽培技術等,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大棚蒜黃各種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怎樣用單坡面大棚生產蒜黃?

  ***1***建畦及遮光:可在棚內築淺畦,棚面及前窗晝夜加蓋草苫遮光;也可在棚內挖深50釐米的畦,在畦上加蓋雙席或黑色塑料薄膜遮光。  ***2***栽蒜:蒜黃一般多在10月至翌年4月期間生產,收割1茬需20天左右。應選鱗莖肥大、充實、不受凍害和不變黃綿軟的蒜頭,品種以蒼山大蒜、嘉祥大蒜為好。先把蒜頭外皮剝去,放在清水中浸泡10-12小時,然後撈出,把蒜頭下部帶有老根的莖盤摳掉,一頭挨一頭地栽在畦內,把散瓣插在蒜頭空隙處。蒜頭要擠緊,頂部要平,栽好一畦,立即覆蓋沙土,厚度以高於蒜頂部1.5-2釐米為宜,一般每平方米可栽幹蒜頭15公斤左右。

  ***3***栽後管理:

  ①澆水。原則上小水勤澆。一般栽後每隔4-5天噴1次水,澆水以水過地皮溼為宜。

  ②溫度管理。掌握前期高後期低。前期為促進蒜芽萌發,應保持較高的溫度,掌握在25-27℃。萌發後隨著蒜黃的生長,溫度降至18-20℃,可使蒜黃粗壯。

  ③空氣溼度調節。前期稍高,後期宜低。因環境密閉,空氣溼度容易偏高,造成蒜黃腐爛,應注意降溼。溼度高時,可揭開排溼孔後的塑料薄膜散溼;溼度低時,可在覆蓋的草苫上灑水增加溼度。

  ④應特別注意,蒜黃是軟化栽培,進行環境調節和作業管理時,應嚴可格避免光照。

  ***4***收穫:適溫栽培下,20天左右蒜黃長到30-40釐米高時便可收穫。收穫方法是,是用沿沙層橫割,每0.5-1公斤束成1捆。每公斤蒜種約收蒜黃1-1.5公斤。如種蒜肥大充實,可連續收割2-3茬。

  如何調節蒜黃窖池內的水面?

  如何調節蒜黃窖池內的水面?蒜黃生長過程中,保持根部適宜的水層,這是淄川蒜黃生產的一大特點,窖內水面的調節則是蒜黃栽培成敗的關鍵。為保證蒜黃正常生長,必須保持適宜的水層深度和流速。為播種方便,在排蒜種時,床面水要淺,一般為0.3~0.5釐米。水深了蒜頭容易漂起,排不均勻。在蒜苗生長的中後期,水深保持0.52~1釐米。若水層過淺,則窖內溫度低,蒜黃生長緩慢;水層過深,不利根部呼吸,也會使蒜黃生長受影響。窖內水的深淺,可通過出水口的高低來調節。出水口高,則水層深;出水口低則水層淺。蒜黃生產,窖內水必須是流動的並達到一定的流速。剛從地下流出的泉水溫度較高,流速快,可加速窖內水的迴圈,提高窖內溫度,保證氧氣的供應,保持水的清潔;若水流速過緩,則可能會使窖溫過低,蒜黃生長慢。同時,由於根的呼吸作用,水中氧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濃度逐漸長高,使水變質,掏了根系的活動,吸收能力下降,影響蒜黃生長,降低產量和質量。因此,保持適宜的水流速是必要的。根據淄川蒜黃產地多年的經驗,窖內日過水量每平方米麵積不宜少於是立方米。

  蒜黃水畦栽培技術

  蒜黃,屬於大蒜軟化栽培的產品,質地柔嫩、色鮮味濃,是冬春淡季上市的佳品。各地多用暖室或地窖進行軟化栽培,設施建造成本高,管理技術複雜。

  近年來,我們利用井水調控溫度進行蒜黃栽培試驗獲得成功,升闢了一條蒜黃生產的新途徑。該法簡單易行,不佔用耕地***利用溝地、河灘或庭院便可***,用工少、效益高。從每年10月開始到次年3月結束,一般能生產蒜黃5-7茬,每茬平均產量22-27kg/m2。該栽培方式在山東省沂源縣已迅速發展,推廣面積已近100hm2,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其栽培方法介紹如。

  一、畦址的選擇

  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距水井較近或地下水位較淺的溝地、河灘地或庭院。

  二、建畦的方法及規格

  水畦一般呈長方形,畦寬2.0-2.5m,長以不超過15m為宜,畦周圍用空心磚、石塊等砌成寬40cm、高55cm的畦框,畦框兩頭的中間基部各預留10cm見方的進水孔和出水孔,進水孔應略高於畦面,出水孔略低於畦面。建好畦框後,畦內起上10cm,底部夯實後,填入過篩細沙整平。畦四周緊靠畦框做成深3cm,寬5cm左右的淺溝作為分水溝。畦面做好後,從進水孔放水入畦,檢查水能否在分水溝和畦面均勻、緩慢地流動。

  三、品種選擇

  生產實踐證明,選用休眠期短、蒜頭大、瓣多的蘇聯大蒜,雖然用種量大,但發芽快而整齊,產量、品質均高於其它品種。

  四、播前種蒜處理

  播前選擇個大、緊實、無病斑、無損傷、無凍害的新鮮蒜頭,清除鱗莖碎皮,用溫水浸泡12-24h,撈出晾至半於,挖去老莖盤和殘存的蒜薹,並注意保持蒜頭完整。

  五、播種方法

  播種前在分水溝上斜蓋瓦片以便於排蒜。播種時,將蒜頭密排在溼沙上,空隙處用散蒜瓣填滿、填緊、蒜頭頂部要平齊。播種最以每m217.5kg左右為宜。

  六、播後管理

  1.遮光軟化播種後在畦框上覆蓋塑料薄膜,其上密排30cm厚的玉米秸,進行遮光和保溫。

  2.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指採用電泵抽取井水,通過井水在畦內的流動散熱保持溫度和水分,評通過控制放水時間控制蒜黃上市期。因此,水分管理是蒜黃水畦式栽培的關鍵措施。一股播種後7天內不放水,以防衝亂蒜種。7天左右扎住根後,放水入畦,讓水在分水溝,畦面均勻緩慢流動,水量大小以不超過蒜頭的一半為宜。水分管理應結合外界溫度的高低控制放水時間:外界溫度高時***夜溫不低-5℃***,一般隔1天放1次水,且只在夜間放水;外界溫度較低***夜溫低於-5℃或晝溫低於0℃***時,全天都應放水。

  3.溫度管理蒜黃生長的適溫為12~25℃。若溫度低,生長慢;溫度高,易腐爛。因此,應根據蒜黃生長的時間,結合外界溫度,採取合理措施,調節畦內溫度。10月份種植第1茬時,畦內氣溫高於水溫,易造成蒜黃徒長、細長,降低產量和品質。為防止這一現象,白天可在玉米秸上撒水,水量以薄膜上微有積水為宜。11月以後,氣溫低於水溫,應加強保溫,不再撒水。

  七、採收

  蒜黃長到40cm左右時即可收割,一般在10月以及翌年2~3月份播種,播後20天即可採收;但在寒冷的12用至1月播種的,需25天才可採收。為提高產量和效益,一般只收割一刀。收割後起出蒜頭,將畦內表層沙取出,運至向陽處攤晒以備再用,同時整修畦床,撒鋪新沙,即可播種下茬。2月份生產最後一茬時,可收割2刀。在收割第1刀時,注意不要切傷蒜瓣,割後放水即可。收割後的蒜黃趁中午光照強時眠晒約30min,待變成金黃色時,即可捆裝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