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的種植方法以及繁殖方法

  牡丹在1985年5月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第二名。那麼?下面小編帶你看看牡丹花的種植。僅供學習參考。

  牡丹花的種植方法

  牡丹在北方和南方栽培時間方法差別比較大。北方多在“秋分”前後栽種,栽植方法為垂直面栽下。南方多在“處暑”至“白露”栽植,栽植方法為斜栽法***植株與 地面呈25°——35°角***,藥用牡丹每畝栽植1500——2000株,觀賞用的每畝1000株左右。 國中原地區牡丹栽植方法以洛陽、菏澤具有代表性。 兩地多在“秋分”前後栽植,此時離土地封凍還有一段時間,地下根部可生長一個時期,對保證成活和來年生長都十分有利。一般新根長度可達12——15釐米。 具體栽植方法是:在已準備好的土地上按照預定的行株距,先挖穴,穴的大小以30——50釐米見方,深度為40——50釐米為宜,挖穴時要將表土和生土分 放。其次把牡丹苗放在穴內,使根系分佈均勻舒展,向四周垂下,便可填埋表土,後填生土,土填至半穴時,應用手輕提苗子並左右提動,使根頸***“五花頭”***與 地面持平為宜。土填滿後,用木棍輕輕搗實,立即澆一次壓根水。待土壤見干時,即可鬆土保墒。牡丹栽植的深淺之度以瘡口齊土面為佳,深則根不發,花不旺。

  牡丹花的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

  生長繁茂的大株牡丹整株掘起,從根系紋理交接處分開,每株所分子株多少以原株大小而定,大者多分,小者可少分。一般每3~4枝為一子株,且有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許和泥將根上的傷口塗抹、擦勻,即可另行栽植。分株繁殖的時間是在每年的秋分到霜降期間內,適時進行為好。此時,氣溫和地溫較高,牡丹處於半休眠狀態,但還有相當長的一段營養生長時間,進行分株栽培對根部生長影響不甚嚴重,分株栽植後還能生出一些新根和少量的株芽。若分株栽植過遲,當年根部生長很弱,或不發生新根,次年春,植株發育更弱,根弱則不耐旱,容易死亡。如分株過早,氣溫、地溫較高,還能迅速生長,容易引起秋髮。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利用牡丹枝條易生不定根而繁殖新株的一種方法,屬無性繁殖方法之一。方法是將扦插的枝條先剪下,脫離母株,再插入土壤或其他基質內使之生根,成為新株。牡丹扦插繁殖的枝條,要選擇由牡丹根部發出的當年生土芽枝,或在牡丹整形修剪時,選擇莖幹充實,頂芽飽滿而無病蟲害的枝條作穗,長10~18釐米。牡丹的根為肉質根,喜高燥、忌潮溼、耐乾旱。因此,育苗床應選擇通風向陽處,築成高床育苗。扦插時,插完一畦澆灌一畦,一次澆透。

  播種繁殖

  播種繁殖是以種子繁衍後代或選育新品種,是一種有性繁殖方法。播種前必須對土壤進行較細緻地整理消毒,土地要深耕細作,施足底肥。然後築成70~80釐米寬的小畦,穴播、條播均可。播種不可過深,以3~4釐米為度,播種後覆土與要面平。再輕輕將土壤踏實,隨即澆透水。

  壓條繁殖

  牡丹壓條繁殖是利用枝條能產生不定根的道理而進行的繁殖方法,將枝條壓倒或在植株上用土壓埋,不脫離母株,土壤保持溼潤,技條被埋處生根,然後剪掉栽植,成為新株,同樣屬牡丹的無性繁殖法。這種方法主要有:套盆培土壓條法和雙平法。

  組織培養

  組織培養繁殖是根據植物組織細胞的全能性,利用牡丹的胚、花芽、莖尖、嫩葉和葉柄進行離體培養。一般是將這些材料放入75%的灑精中浸泡5~10分種,並立即投入無菌水中洗滌,然後在5%的安替福民溶液中浸7~10分種進行表面滅菌,再用無菌水沖洗3~4次,最後放在培養基上進行無菌培養。基本培養基為MS,其它附加成分主要有不同濃度或不同組合的吲哚已酸、萘乙酸、吲哚丁酸、赤黴素、水解蛋白等。

  牡丹花的胚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鱗芽”。牡丹以鱗芽越冬。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四種。

  花芽:牡丹的花芽為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著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乾枯回縮一段。著生在乾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部的幼小花蕾***。

  葉芽:葉芽只抽枝長葉,多數著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著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後發育成枝條。

  潛伏芽:潛伏芽著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5年之久。

  不定芽:著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後抽生為萌櫱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7]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形狀、顏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百出,各有特徵。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癟瘦虛實等差別;顏色也有青綠、黃綠、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顏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鱗芽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