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頂茶的製作及特點

  蒙頂茶是一種養生佳品,蒙頂茶的品質特點也是很特別的,蒙頂茶怎樣採製,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採製工藝,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蒙頂茶品質特點

  蒙頂甘露品質特徵為:外形緊卷多毫,嫩綠色潤;內質香氣馥郁,芬芳鮮嫩;湯色碧清微黃,清澈明亮,滋味鮮爽,濃郁回甜,葉底嫩芽秀麗、勻整。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真茶性冷,惟雅州蒙頂山出者溫而主祛疾……”也清楚地表明瞭蒙頂山茶是唯一中性茶這一無可比擬的功效。而現代醫學對蒙頂山綠茶的研究表明,常飲蒙頂山綠茶,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據全國茶葉研究所化驗專家分析,蒙頂山茶中含物質豐富,如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而且在全國第三屆防治食道癌學術論文集中,華西醫大研究人員以蒙頂山綠茶為實驗品作食道癌防治的論文中已證明蒙頂山綠茶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在炎炎夏季,蒙頂山綠茶更可作為人們消夏的首選飲品。因為蒙頂山綠茶鮮葉中天然物質保留有85%以上,而這些物質對防癌、抗癌、殺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葉所不及。所以,人們若在暑熱天喝蒙頂山綠茶,自然可以定心安神、消暑去熱。所以蒙頂山綠茶不啻為充滿功效的、無熱量的天然健康飲料。

  蒙頂茶採製過程

  採製過程

  古時採製蒙頂茶極為隆重而神祕。每逢春至茶芽萌發,地方官即選擇吉日,一般在“火前”,即清明節之前,焚香淋浴,穿起朝服,鳴鑼擊鼓,燃放鞭炮,率領僚屬並全縣寺院和尚,朝拜“仙茶”。禮拜後,“官親督而摘之”。貢茶採摘由於只限於七株,數量甚微,最初採六百葉,後為三百葉、三百五十葉,最後以農曆一年三百六十日定數,每年採三百六十葉,由寺僧中精製茶者炒制。炒茶時寺僧圍繞誦經,製成後貯入兩銀瓶內,再盛以木箱,用黃縑丹印封之。臨發啟運時,地方官又得卜擇吉日,朝服叩闕。所經過的州縣都要謹慎護送,至京城供皇帝祭祀之用,此謂“正貢”茶。在正貢茶之後採製的,是供宮廷成員飲用的,製法亦精,有雷鳴、霧鍾、雀舌、白毫、鳥嘴等品目。

  如今,蒙頂茶是四川蒙山各類名茶的總稱,有傳統名茶,也有新創制的,其中品質最佳的有“蒙頂甘露”、“蒙頂黃芽”等。今日這些“凡茶”,其實早已勝過昔日的“正貢”仙茶了。

  蒙頂甘露採摘細嫩,每年春分時節,當茶園中有5%左右的茶芽萌發明,就開園採摘,標準為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

  蒙頂茶加工工藝

  加工工藝分為高溫殺青、三炒三揉、解塊整形、精細烘焙等。

  蒙頂茶的製法

  蒙頂甘露——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新鮮芽葉適當攤放,以高溫殺青,經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觀,條索緊卷我毫,淺綠油潤,香氣高爽,味醇甘鮮,湯黃微碧,清澈明亮。

  蒙頂石花一一嫩芽經殺青後,即在鍋中整形,後經攤涼再入鍋復炒,低溫烘乾。銀芽扁直整齊,湯色黃碧,香氣純鮮,味甘雋永。

  蒙頂黃芽——製法與石花大同小異,唯殺青後要揉捻。色澤黃亮,芽呈金黃色,香純清,味濃鮮,湯色清黃明亮。

  萬青銀葉和玉葉長青是遲採的稍大芽葉製成,製法與甘露相同,唯茸毫減少,品質較甘露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