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安徽種植的藥材

  安徽是眾所周知的中藥材種植基地,那麼到底適合種植什麼樣的藥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丹蔘

  丹蔘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丹蔘用途廣,療效高,全國需求量增長很快,有些年份供不應求。需求量迅速增加的原因,除人為的因素外,主要是科技開發使丹蔘的用途越來越多。科研發現丹蔘不僅有活血化瘀的功能,而且治療心腦血管病、肝病、脈管炎及神經性衰弱等多種疾病均有新的療效。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人類膳食結構的變化和社會老齡化的出現,心血管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丹蔘在臨床治療和預防過程中發揮著其它藥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丹蔘的身價倍增,用量翻番。由此可見:當前,在適宜地區選擇無汙染、無公害地塊,選用優良品種,採取規範化的丹蔘栽培技術,生產綠色中高檔丹蔘的效益還是不錯的,市場的潛力還是相當大,同時效益也相當客觀。

  半夏

  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草本植物。以塊莖供藥用。味辛,性溫。具有健脾合胃,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能。主產於四川、湖北、貴州、浙江、河南、江蘇、安徽等省。半夏是生產多種止咳化痰中藥飲片、劑、露的主要原料。供需矛盾日益加大,商品現價為40-50元/公斤。價格一直堅挺,後市看好。現就全國產出的數量僅能滿足市場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供需缺口實為罕見。其原因:

  ***1***野生資源枯竭。

  ***2***人工發展緩慢。

  ***3***生產中成藥的廠家為注重自己的品牌拋次貨多的水半夏而改用旱半夏投料。半夏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喜隱蔽環境,陽光直射溫度高時易發生倒苗,宜與果樹高杆作物間作,塊莖直播可連作。預計今後1-3年內半夏將繼續緊缺,將成為中藥材品種中的一顆燦爛輝煌的明珠。

  板藍根

  眾所周知,板藍根、大青葉是大路藥材,2003年非典性肺炎發病快,流行範圍廣,為我國人民立下了漢馬功勞,但近年來板藍根種植一直處於低潮,其原因是:一是國家惠民政策的影響下,糧食直補。糧油、蔬菜價格不斷上漲,紛份棄藥種糧食蔬菜。二是非典過後藥材價格回落。三是近幾年天氣不盡人意,自然災害時有發生,造成板藍根大面積受災,甚至絕產。近幾年庫存基本用空。專家預測,板藍根的種植不可忽視,前景非常廣闊,目前是發展種植的良好時機。

  板藍根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山地河灘都適宜,在栽培1-2年的果、林即可間作,抗旱力強,耐貧瘠,春夏兩季都能種,特別是我國西部土壤氣候適宜,又有傳統和技術,以中藥材生產管理規範***GAP***為準則,發展板藍根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

  安徽半夏種植的方法

  1.選地整地 選好土地,重施有機底肥,以前茬種玉米、豆類的土地為好,宜選溼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鬆、呈中性反應的砂質壤土或壤地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或玉米地、油菜地、麥地、果木林進行套種。底肥要畝施萬斤左右含磷鉀多的優質農家肥,儘早冬耕作畦。無論冬播或春播,封凍前土地都要澆一次透水,以利土壤風化、肥料分解。春播前地要保持好墒情。半夏不宜連作,連作一年減產不明顯,連作三年以上嚴重減產。發生過半夏爛母的地塊不能再種植,否則爛母更加嚴重。

  地選後,於冬季翻耕土壤,深20釐米左右,使其風化熟化。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廄肥或堆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播前,再耕翻1次,然後整細耙平作寬1.3米的高畦,畦溝寬40釐米。長度最好不超過20米,以利灌溉。最好封凍前澆透水,以利於第二年春季出苗。如栽種前土壤乾旱,應澆水,待水滲透,地面幹後播種。

  2.選用良種:質地緊實、芽頭豐滿、切開含有沾手的乳白黏液為良種;質地鬆軟、皮黴變或擠時出水的為劣種,受水淹過的種後易生腐爛病。柳葉、芍藥葉型產量高。不結珠芽的半夏不可作種。

  適時春播,使珠芽在土中形成:黃淮地區在二月下旬,北方在二月底三月初,當離地面5~10cm的地溫達6℃以上,開始催芽,這樣可提前播種,延長生育期。黃淮地區“驚哲”前後當離地面5~10cm的地溫達8℃以上,種栽芽已催出,即可種植。這樣可藉助於早春地溫高於氣溫的地下小氣候,使芽提前15~20天進入生長髮育階段,而且在使葉柄在地下橫生的同時,珠芽也提前15天左右形成。珠芽形成得早,在土中長得快,產量也高。

  播種時覆土適當:根據珠芽在葉柄上著生的垂直高度為種莖直徑2.6倍左右的特性。為使珠芽在地下形成,減少一次培土,儘早形成新植株,一般種莖種植深度要稍大於種莖直徑2.6倍左右,但最深不超過10cm,最淺不少於5cm。栽時種莖上蓋些土雜肥拌生物鉀肥,有明顯增產效果。

  噴除草劑和蓋地膜:春播後地面噴乙草胺滅草效果極為顯著,蓋上地膜不僅保持土壤水分,還可將地溫提高4℃左右,使半夏提前20天進入生長期。冬播開春蓋地膜時,也要先噴除草劑。

  3.水肥管理 無論採用哪一種繁殖方法,在播前都應澆1次透水,以利出苗。栽培環境陰涼而又溼潤,可延長半夏生長期,推遲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積累幹物質。因此,加強水肥管理,是半夏增產的關鍵。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追肥4次。第1次於4月上旬齊苗後,每畝施入1:3的人畜糞水1000千克;第2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畝施用人畜糞水2000千克;第3次於8月倒印,當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脫殼重新長出新根時,用1:10的糞水潑澆,每半月1次,至秋後逐漸出苗;第4次於9月上旬,半夏全苗齊苗時,每畝施入腐熟餅肥25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尿素10千克,與溝泥混拌均勻,撒於土表,起到培土和有利灌漿的作用。

  經常潑澆稀薄人畜糞水,有利保持土壤溼潤,促進半夏生長,起到增產的作用。

  4.合理套種、混作:夏季高溫、烈日直射時間較長的南方,栽培半夏的地塊合理間作杆高葉稠的作物,夏天給半夏遮陽降溫保墒防倒苗。和小麥混作,麥收時僅割去麥穗,留下的麥杆、麥葉給半夏遮陽防倒苗效果顯著。套種、混作的作物都要佈局合理,對半夏適時適度遮陽,同時,秋雨過多時,做好排澇工作,以防地溼爛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