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雞養殖密度是多少

  在山雞的養殖中我們要合理控制好養殖的密度,這樣更加有助於養殖好山雞,密度的範圍都是多少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野雞養殖密度,希望對你有幫助。

  野雞養殖密度

  野雞飼養密度直接影雛雞的生長髮育、雞群的整齊度、平均體重、育雛成活率和健康狀況。飼養密度過大,以上指標變差,飼養密度過小,房舍利用率低。

  野雞10日齡以內:每平方米養60—80只。

  野雞20日齡以內: 每平方米養30—40只。

  野雞30日齡以內: 每平方米養25—30只。

  不同的脫溫方式,密度稍有不同。一般立體籠養密度可以稍高,箱肓網肓其次,地面平養密度稍低。 脫溫後,隨日齡的增長和飼養方式而分價段進行調整。

  山雞孵化技術

  選蛋

  用蛋孵前要儘量利用兩週以內的種蛋,要求蛋型正常,大小適中,蛋殼厚薄均勻,顏色協調一致。

  消毒

  入孵前要把孵具和種蛋消毒,用每立方米空間用高錳酸鉀15克、福爾馬林30毫升,在25℃~30℃的溫度下燻蒸20分鐘,便可殺死種蛋上的病毒。

  溫度

  孵化溫度要根據胚胎髮育情況採取前期高、中間平、後期略低、出雛期稍高的施溫方法。溫度分別為:入孵前種蛋預熱6~8小時,蛋溫36℃~38℃;孵化1~7天38.8℃~39.2℃;孵化8~14天38.5℃~38.8℃;孵化15~20天38℃~38.5℃;孵化21~24天***出殼***38.5℃~39℃。

  溼度

  孵化前期相對溼度為60%~65%,中期為55%~60%,後期為60%~68%,出雛期應為70%~75%。

  翻蛋

  為使種蛋受熱均勻,必須通過人工或自然翻蛋,從入孵的第二天起,2~4小時翻蛋1次,翻蛋的角度180度,孵化20天后停止翻蛋。

  晾蛋

  一般從孵化16天開始每天晾1次。21~24天,每天晾兩次,晾蛋的時間長短不等,根據情況靈活掌握,當蛋溫降至35℃時繼續孵化。

  噴水

  在孵化21~24天時需每天噴水1次,水溫35℃左右,待幹後繼續孵化,在反覆晾蛋、噴水的作用下,蛋殼由堅硬變鬆脆,有利於雛雞破殼。

  照蛋

  第一次照蛋在入孵後6~8天,主要檢查種蛋受精率情況,正常蛋可發現胚胎上的眼點,蛋內顏色發紅並帶有血絲,無精蛋卻無任何變化,發現後要及時取出無精蛋。照蛋的次數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操作,主要檢查胚胎髮育情況,並查出死胎蛋。

  山雞開食方法

  野雞開食對於野雞養殖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那什麼叫開食呢?開食及第一次投喂飼料或者食物。開食的早晚直接影響雛野雞的成活率,開食過早,野雞大部分不會採食,影響野雞的整齊度,即使能夠採食也會造成消化不良,引起各種疾病。開食過晚,又會影響生長髮育,增大死亡率。

  開食可喂粗蛋白為25%以上的全價配合飼料。

  野雞最好採用溼喂法,1日齡在墊紙上撒飼料。任其自由採食,第2天開始,逐漸改用食槽料桶,讓野雞自由採食。

  飼餵次數:1-8日齡每日飼餵7-8次,9-22日齡每日飼餵5-6次,22-30日齡每日5次,31-60日齡為4次,飼料要保持新鮮,每次給料不要太多,以吃好為宜。

  因此養殖好野雞,開食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