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反季節的栽培技術

  番薯是對於腸道是種非常好的食物,反季節栽培番薯能解決人們的所需,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番薯反季節的栽培

  為了提高種甘薯的經濟效益,除進行產後深加工外,還可通過反季節栽培提早甘薯上市。現介紹兩種反季節栽培技術。

  1、甘薯5-6月上市栽培技術

  採用在溫室大棚加小拱棚內壟間蓄水的辦法,以提高保溫效果。12月至次年1月便可栽插。用莖尖脫毒苗在小拱棚內栽培,5月上市每667平方米產量1300kg。收入大大高於常規種植。

  栽培管理要點:在寬約150cm的小拱棚內,用寬幅薄膜蓋兩壟***每壟頭70cm***壟頭用土堵塞後在壟溝灌水***需水量每667平方米約17t***。將7-8張展開葉的長苗水平插,通過換氣使小拱棚內溫度保持在5-35℃範圍內。如外界氣溫升高,可開啟大棚側面換氣。3月上旬去掉大棚室內小拱棚,3月中旬開啟大棚兩側,4月上旬除去頂部大棚,以4月中旬溫度為準,根據氣象條件可作適當調整。小拱棚內如長期在40℃以上,加上光照不足,會使薯皮變淡,因此如果沒有晚霜為害,可提早全部開啟大棚。品種宜選用在低溫條件下塊根膨大性好、薯塊外形好的早熟品種。

  2、7-8月上市鮮薯的栽培技術

  可參照蔬菜栽培辦法,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就可插苗。薯苗取自大棚溫室內電熱溫床1-2月份培育的5-6短苗,小拱棚下可覆蓋兩小壟***壟寬65-70cm***;也可只覆蓋一大壟***壟寬100-120cm***交叉雙行插。插後澆薄糞水,成活後覆蓋地膜,等晴天小拱棚內氣溫高時,將地膜開孔扒出薯苗;如陰雨天插苗亦可先覆蓋地膜再插苗,插孔用土封緊,薯苗直立不使葉片貼附在薄膜上。若插後尚未成活時,遇連續晴天高溫,則應在膜上適當蓋草,以免灼傷母葉甚至造成死苗。至4月後外界氣溫有20℃以上時,小拱棚內溫度超35℃,可先揭兩頭及中間一側換氣降溫,調節膜下土溫在25-30℃,對薯塊膨大最為有利。

  5月以後外界氣溫穩定在25℃以上時,去掉小拱棚,保留地膜以提高土溫,進入梅雨季後既利於排水,又保護壟土免受雨水衝擊。如選取用黑色地膜,還可減少雜草生長;進入7月高溫乾旱時蓋膜具有減少水分蒸發,發揮保墒的作用,據試驗結果,8月份收穫的甘薯蓋膜比不蓋膜可增產30%-50%,因此完全可以收回投資。

  品種宜選用早熟品種,若7月早收的應短直插3000株/667平方米,以減少結薯數,提高商品薯率;若上市的則以水平插或斜插4000株/667平方米為好,能生產150-300g的中型薯塊,提高商品薯率。

  雙季紅薯的栽培經驗

  一、品種選擇 選用脫毒早熟品種,定植3個多月就可收穫,可錯季上市,得到可觀的經濟效益。早熟品種可選擇日本黃薯、豫薯10、蘇薯8號等。這些早熟品種蔓長50~70釐米,適合密植。4月中下旬定植,7月中下旬收穫,還可栽一茬紅薯。

  二、施肥起壟 紅薯耐旱怕澇,早熟栽培應選擇排水良好、地勢較高的沙質土壤。紅薯需要氮、磷、鉀的比例為1:0.7:2,還需一定數量的鋅、鐵、錳、硼等微量元素,紅薯忌氯,氯化鉀中的氯離子紅薯很難吸收,且影響紅薯品質,所以在生產中施用硫酸鉀較好。每畝需施充分腐熟的優質土雜肥2~3立方米、碳銨20~30公斤、過磷酸鈣100公斤、硫酸鉀30~40公斤。結合施肥深耕起壟,壟高30釐米左右,壟寬50~60釐米,小行寬50~60釐米,大行寬70~80釐米,採用地膜覆蓋栽培,也可加小拱棚雙覆蓋栽培。

  三、適時定植 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5℃、5~10釐米深地溫穩定在17℃時即可定植。要將壯苗、弱苗分別種植,防止大苗欺小苗。覆蓋地膜前,可用辛拌磷或9%的敵百蟲晶體拌炒麩皮或穀粒撒在土裡,在紅薯老產區可用5%的甘薯莖線靈顆粒劑每畝1~1.5公斤同時施入。栽植深度5~6釐米,地表外留3~4片葉為好。對徒長苗可從根部截去一段,留20釐米左右栽植。因早熟栽培應採用高密度栽培才能早收高產,一般每畝4000~5000株。

  四、科學管理 定植後3天及時查苗補苗,及時中耕除草培土。紅薯進入生長中期要防止受澇。適時防治卷葉蟲、甘薯天蛾等,進入雨季時,容易導致薯蔓生根旺長,此時可結合拔草,把生根的薯蔓提起來斷根,然後再放回原處,嚴禁翻蔓。對於已發生嚴重徒長的地塊要進行摘心和化控。對於地力一般、早衰地塊,應結合澆水,每畝施入硫酸鉀複合肥15公斤左右,同時噴施磷酸二氫鉀及紅薯膨大素2~3次。

  夏甘薯高產的三要點

  一、防止莖葉徒長夏甘薯生長季節正處在氣溫高、雨水多的季節,莖葉長勢快,如不及時控制,容易造成旺長。一般甘薯秧長到50~60釐米時,每667平方米噴縮節安10毫升,或助壯素20~25毫升。對於缺肥的苗,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0千克或磷酸二銨20千克,追腐熟人糞尿1000千克,方法是在壟背旁邊開穴。施肥後澆水,水滲下隨即蓋土。

  二、保護莖葉不翻秧甘薯翻秧由於莖葉受到損害,減少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少,造成減產,同時翻秧還會造成葉片翻轉重疊、密集,傷害了秧頂梢,促使腋芽發生新枝和小葉,造成減產,幅度可達20%~30%。

  三、及時防治病蟲害近幾年,甘薯天蛾發生較重,一旦發現應及時噴灑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2000倍液進行防治,確保甘薯有足夠的葉面積,同時生長期間要及時防治蚜蟲,以防傳入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