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種植技術及畝產量是多少

  魔芋的市場價格很高平,所以有很多的人想要種植魔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魔芋種植技術及畝產量,一起來看看。

  魔芋種植技術

  魔芋地下部分為球莖且根系較長,適宜在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透氣良好、有機質豐富的輕砂土壤生長,土壤鬆厚肥沃是保證魔芋根系生長髮育和塊莖正常膨大的重要條件。

  土壤酸鹼度對魔芋產量影響較大,多數魔芋品種適宜的pH值為6.5~7.0,中性和微鹼性的土壤也能種植魔芋,但酸鹼性較強的土壤不適宜魔芋生長,尤其是酸性較強的土壤種植魔芋時病害較易發生。花魔芋最適的pH值為6.5~7.0、白魔芋為7.0~7.50。

  在魔芋的整個發育期間,吸收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需肥規律氮:磷:鉀為6:1:8。魔芋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的需求也不同,在生育前期需肥量不大,當魔芋換頭後需肥量增加,塊莖膨大時達到需肥的高峰期。

  一、設施要求及條件

  種植組培苗須具備一定的隔離條件。一是空氣溼度在 80%-90% 左右;二是光飽和點為 17000-22000L x ,光補償點為 2000 L x ;三是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通風效能好,土壤不帶病菌;四是生長期最適溫度在 25 ℃左右。

  二、組培苗移植前技術要求

  1 、整地:開溝理墒,墒面寬 120cm ,疏鬆土層 30cm 。

  2 、土壤消毒:一是每畝用生石灰 50 公斤撒施於墒面,然後深翻;二是每畝噴撒 60 公斤 40% 甲醛 300 倍液,墒面加蓋塑料薄膜,關閉大棚,高溫悶薰 10-15 天,然後揭膜通風 7-10 天以上。

  3 、施肥:可施少量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及複合肥,深翻均勻混入土壤。

  4 、澆水:移栽前 1 天將墒面土層澆透水。

  三、組培苗移栽

  1 、消毒:組培苗出瓶後將根部培養基洗淨,然後用 50% 多菌靈 500 倍液浸泡5-8 分鐘消毒處理。

  2 、種植規格:組培苗種植株行距為15 × 15 cm。

  3 、澆水:組培苗定植後澆足定根水,以後再根據土壤的溼度確定是否澆水,一般土壤溼度保持在 50%-60% 即可。

  4 、保溫保溼:組培苗移栽完後,在墒面搭建小拱棚,以保溫保溼提高組培苗的成活率。溫度要保持在 13 ℃

  -30 ℃以內,空氣溼度要保持在 80%-90% 左右。

  5 、通風:組培苗移栽完後,要經常檢視小拱棚內的溫度和溼度,如發現溫度或溼度過高,要及時將小拱棚揭開通風降溫降溼,防止組培苗灼傷、腐爛。

  6 、施肥:組培苗成活後,至魔芋成熟期前,噴施農科 1 號***農科院生物所自制***葉面肥 2-3 次,施複合肥 1-2 次。

  7 、病蟲害防治:

  一是魔芋的害蟲主要是銅綠金龜子,成蟲齧食魔芋葉,幼蟲還蛀空球莖及根狀莖,其傷口可攜帶軟腐病病菌,造成軟腐病的發生,危害性很大。如發現土壤中有此蟲,可用敵殺死進行殺蟲。

  二是魔芋的病害主要有軟腐病、白絹病、根腐病、葉枯病和病毒病。魔芋的病害主要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生病害治癒率幾乎為零。若發現病株,立即將全株帶土取出地外進行燒燬或深埋,同時用 1000 萬單位農用鏈黴素兌水 50 公斤液灌穴***軟腐病***,或在穴內及周圍撒生石灰***白絹病***,及時控制,防止漫延。在高溫高溼的 6-9 月易發生軟腐病、白絹病等病害。在進入 6 月份後,要用農用鏈黴素每隔 7 天打一次,連續打 3 次,以防軟腐病、葉枯病等病害的發生,整個生長週期噴施 2-3 次,同時要根據不同的病害制定不同的防治方案。

  魔芋種植的畝產量

  一畝地需種240斤左右,畝產5000到1萬斤。

  魔芋種植要點

  準備地:把地耕成一排排的,中間留溝,然後一排排上面挖上塘。

  重地施肥,複合肥和農家肥混合用,然後傾斜放上景天魔芋種子

  然後覆蓋薄膜,等待發芽。

  生長過程中,注意除草和追加施肥,然後等待倒苗收穫。

  魔芋種植知識

  一、土壤的選擇

  魔芋喜溫耐蔭,喜涼怕熱,不耐強光和雨澇,是一種典型的陰性植物,因此,應選擇在溫暖、半陰、溼潤的地塊上進行魔芋的栽培。一般以光照條件好但又無強光照射的半陰半陽的緩坡、山間谷為最好。土壤疏鬆肥沃,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和有機質的中性偏酸、易排水的沙土是最適合種植魔芋的。另外,在魔芋種植時,不僅選擇酸性及粘土,不能連作,不能高溫,不能與茄科、十字花科瓜類等間作或者輪流種植。

  二、選擇良種

  選種是種植魔芋的基礎,是保證魔芋高產的一個很重要的步驟。應該選擇適應性強、抗蟲抗病、高產優質的魔芋種子,比如在貴州的修文縣花魔芋的產量最高[1]。一般具有形體飽滿、色澤正常、芽窩小、球莖上埠平、無損害、疤痕、破裂、無病蟲害、黴變等特徵的都是良種,在選擇種芋的時候都要選擇具有上述特徵的種芋。種芋以頭年新挖的新鮮根狀莖和球莖為好,要求頂芽表面光滑,頂芽粗壯,上部暗灰色,以白色的球莖為最好,大小以200-300g為宜。

  1.種芋種前處理

  ***1***晒種。播種之前將完好的種芋平鋪在地上,陽光下暴晒1-2d,利用太陽光,一方面可以殺死種芋中的部分病菌,另一方面太陽光可以能夠促進種芋養分轉化,以提高出芽率,加快出苗。

  ***2***傷口處理。凡是切塊的種芋或者收穫時被機械劃破的種芋,應該切除其中損壞的部分,然後使用草木灰或者石灰粉等塗抹傷口,防止細菌入侵,促進傷口的癒合。

  ***3***消毒處理。為了減少種芋上帶的病菌的量,播種之前將種芋放入福爾馬林200-250倍浸泡30min或者放在25%的多菌靈500倍浸種液中浸泡3-5h,取出晾乾進行播種。

  另外,為了促進塊莖頂芽萌發整齊迅速,延長其生育期,以利於快根的形成及幹物質的積累,常常還會對種芋進行催芽處理。主要是在播種前15-20d,將種芽置於溫室或者溫床,先在溫床上放一層土,將種芋放在上面,再用一層土將種芋埋起來,如此重複下去第二層、第三層,最後蓋上草簾。前10d溫度保持在20-25℃,後10d控制在15℃左右,溼度控制在75%左右,直到新芽伸長、新根伸出方可進行播種。

  三、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魔芋一般在春分尾、清明前,氣溫穩定在15℃左右進行栽種,應保持它的全育期在200d左右,海拔低的地區早點播種,海拔高的地區稍微晚點播種。栽培的方式根據土地的地勢及土質進行選擇,一般較平坦的地塊適合採用壟栽;坡地適合採用穴栽;土質較粘的平地適宜堆載。

  根據種芋大小及其他特徵,控制好種植密度,既不要因為密度過小,對根系不利從而影響最終產量,也不要因為密度過大,造成營養不足,影響魔芋成熟後果實的大小,合理控制密度,合理密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四、田間管理

  1.除草

  由於魔芋的根多平行於土壤的上層,因此,在中耕除草時易傷根,一般是在春耕後用除草劑進行清除。魔芋長出葉後,只能人工拔除草,以防傷葉、傷根。

  2.注意遮陰

  魔芋怕強光和高溫,在7- 8月份需要高稈作物遮陰。可在畦邊播種中高型玉米, 為魔芋創造半陰半晒的涼爽環境。

  3.覆蓋

  這是栽培魔芋田間管理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栽種的時候覆土6-9cm,然後再蓋一層5-10cm厚的草或者秸稈,草或者秸稈的厚度以蓋秸稈後不見土為宜。這樣既可以使得水土保持疏鬆溼潤,提高肥力,避免水土流失;又可以提高前期地溫,降低中期地溫,以利於魔芋的生長髮育。

  五、施足肥,施對肥

  在栽種後30-40d,魔芋剛開始萌芽出土時,可趁根系尚未佈滿土層前進行中耕培土,以增進土壤的通透性,這時施基肥可以和培土相結合同時進行。為延長葉片生長,除施足基肥外,還要適時分期施肥。追肥分為三次:第一次在5月底至6月上旬進行,以促進魔芋上部的生長;第二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進行,主要是促進魔芋地下的部分發育;第三次在8月下旬,用磷酸二氫鉀和水合理配比進行灌根。

  施肥的原則是以農家肥為主,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魔芋是喜肥怕瘠、需肥力強的塊莖作物, 在施肥中應該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忌偏施化肥。重施底肥,底肥施用量應占總用肥量的70%以上,肥足、肥優才能滿足魔芋全生育期的營養的需要,魔芋在生長期缺肥,會導致病害和減產,試驗證明,魔芋減產的重要因素首先是缺鉀,其次是缺磷,再次是缺氮。

  六、病蟲害防治

  魔芋的病害主要有日灼病、白絹病和軟腐病。日灼病可以採用間作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遮陰避免強光的照射,或者採用稻草、穀殼、麥糠鋪撒在葉面上遮陰降溫。6-7月是白絹病的發病高峰期,要加強檢查,發現病株,立即使用1%的石灰水或者石灰處理病株周圍的土壤。軟腐病除了嚴格選擇無病種芋外,可以用50% 甲託或65% 代森錳鋅500- 600 倍液噴霧[3]。

  魔芋害蟲主要有豆天蛾或甘薯天蛾的幼蟲,蟲量少時可以進行人工捕殺,蟲量多時用90%晶體敵百蟲或40%樂果1000倍液噴施即可。

  魔芋栽培方法

  一、魔芋對環境條件的要求。魔芋的地上莖酷似帶點的烏銷蛇,複葉呈羽狀,小葉作羽狀分裂,整個枝葉與一根獨幹形成一把醬油色的倒伸雨傘。地下莖膨大呈球狀,球莖內含一種有毒物質生物鹼,麻手麻口,但經用漂白鹼或灰鹼漂煮後即可食用。栽培時要選用上埠平、窩眼小、形如錐狀的作種用,頭年未爛完的帶殼魔芋不能作種用,魔芋喜冷涼氣候,耐陰溼。土質以深厚的壤土或沙鬆土為宜,重粘土、冷沙土不宜種魔芋。忌重茬地和前茬是辣椒和菸葉的土地。土壤PH值6.5-7.5為宜。微酸的土地亦可種植。

  二、栽培時間和方法。在4月中旬育苗,移栽以5月上旬為宜。育苗方法與紅薯育苗相同。用溼潤細土或細沙,一層土一層魔芋種。保持苗床內15-25℃,相對溼度75%。經25天左右,種芋開始萌芽,長出新根,即可移植大田。移植前,大田要深耕細耙,使活土層達26-33釐米。廂寬3米、溝深20-25釐米***以能排除積水為宜***,地整好後再橫向開播種溝。條溝窩栽,播溝寬16釐米。播溝的深淺、距離要根據種芋而定。一般選用中等大小***個重250克***的種芋。每667平方米用種量800-900公斤,小的種芋***個重50克以下***,每667平方米用種600公斤。下種前要重施底肥,摻施鉀肥,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1500公斤、鉀肥5公斤。肥料與種芋不能相接觸,下種後要蓋上3.5-5釐米的細土,再施窩子肥。種芋要傾斜錯落,防止天旱、雨淋,以利出芽迅速而不傷芽爛種和幼芽正常生長。

  三、魔芋的田間管理。一是要追肥,魔芋因長塊莖,需肥量大。出苗後要及時追肥,每667平方米用人畜肥4000公斤,尿素或硫酸銨等5-7.5公斤進行提苗。二是要勤中耕***一般3次***、勤除草,保持土壤疏鬆。中耕時不能損傷魔芋根部,以免造成爛苗。每中耕1次,即追肥1次,培蔸1次。白露前後再追1次稀糞肥,每667平方米3000公斤,以增強地上部分長勢,抑制葉片衰老,推遲倒苗期,延長光合作用時間,以促進球莖的膨大。天旱時要抗旱,直至倒苗為止。三是防病治蟲,發病盛期為7-8月份。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在病株周圍撒些生石灰粉或硫黃粉,以防病害擴大蔓延。同時,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每10天1次,連續2-3次即可達到防治效果。蟲害主要為山芋天蛾、根蛆、線蟲和老母蟲等,用90%的敵百蟲0.5公斤對水400公斤噴霧,可達到防治效果。

  四、魔芋採收。魔芋整個生育期為7個月左右。當地上莖杆發黃倒苗時,就可收穫。最佳收穫期在10月份倒苗後1個月左右,因倒苗後1月內,地下塊莖還可繼續生長。如倒苗後雨水不多,霜雪不大,天氣比較暖和,則收挖時間還可適當延遲,以提高產量。收挖後的魔芋,將好芋和傷芋分開攤晾,待吹乾水氣後,即在室內地板上或在油氈等防潮物的地面上堆放貯藏,或加工、銷售。


猜你感興趣:

1.八月魔芋種植管理技術

2.花魔芋種植技術有什麼

3.農業特色產業調研報告範文

4.黃芩種植技術

5.蘑菇菌種植培養

6.如何種植木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