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種植技術有哪些

  玉米作為糧、經、飼兼用的作物,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玉米的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玉米的種植技術

  一、栽培季節

  以春玉米***1月25日—2月10日***產量最高;其次是秋種***8月25日—9月10日***;再次是冬種***10月20日 —1月10日***;最次是夏種***4月25日—5月10日***。總之,玉米最佳播期的選擇,要根據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況,茬口的安排來確定。飼用玉米適宜於春種和秋種。

  二、選地、整地與施足基肥

  1、選地

  玉米是喜肥水、好溫熱、需氧多、怕澇漬的作物,過酸、過粘和瘠薄的土壤都會使玉米生長不良。因此,選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於管理、PH6.5—7之間、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

  2、整地和施基肥

  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條件。選地後進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兩犁兩耙,耕作層深30釐米以上,以達到“地平、土細、墒足、肥高”的整地質量要求。整地後按雙行植行距120—140釐米放線開溝,並按每畝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豆餅50公斤和過磷酸鈣50公斤做基肥條施於溝內;為了排灌方便,結合整地還應開溝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溝。要求做到畦平溝直,溝溝相通,排灌暢通。

  三、種子處理與播種

  1、選用良種

  適合本地的良種應是高產穩產,品質良好,抗病抗倒,又能適合市場需求,銷路好。目前飼用玉米選用“掖單4號”、“掖單13號”、“中單 321” 等品種。鮮食玉米選用“甜糯1號”、“蘇玉1號”等專用品種。一般直播田每畝用種量1500—2000克 。

  2、種子處理

  播前晒種3—4小時,一般用50—55℃的溫水浸種10—15分分鐘,冷卻後再浸6—8小時,然後用清水沖洗1—2次即可播種。

  3、播種規格

  玉米的產量來源於對光能和地力的利用,在一定範圍內,葉面積係數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產量也越高,因此,合理密植才能高產。種植密度須從品種、播期、土壤肥力、栽培條件等多種因素考慮。玉米株型有兩種:平展型和緊湊型。平展型品種宜稀植,一般畝植3000—3500株。緊湊型品種宜密植,一般畝植4500—5500株。玉米播種方式主要有等行距和寬窄行兩種。等行距種植規格是行距75釐米,緊湊型品種株距在17—20釐米,平展型品種株距在25—30釐米。寬窄行種植規格是寬行140釐米,窄行40釐米,緊湊型品種株距15釐米左右,平展型品種株距20釐米左右。目前我省推廣種植的鮮食玉米株型為緊湊型,適宜密植,一般畝植3500—4000株。種植方式主要採用寬窄行種植,寬行70釐米,窄行40—50釐米,株距30釐米。

  4、播種

  我省種植玉米由於溫度較高,一般採取直播栽培,而較少採用育苗移栽。具體方法是起畦種植,畦寬120—140釐米***包溝***,畦高約20釐米左右,在畦面上開兩行間隔50—60釐米的淺溝,將已處理好的種子每點雙粒播於溝中***按株距***,邊播邊蓋土,蓋土1寸並踏實。

  四、需肥規律

  玉米對氮、磷、鉀需求量最多,全生育期對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鉀次之,磷較少。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一般來說苗期***1—6葉***生長慢、植株小,吸收的養分也少,此時的施肥量應占肥量的10%左右。拔節至開花期***7—16葉***生長很快,此時正是雌雄穗形成發育時期,吸收養分速度快、數量多,是植株需要養分的臨界期,在此時供給充足的營養物質,能夠促進穗多、穗大。此時的施肥量應占總肥量的60%左右,後期***17葉以後***吸收速度逐漸減慢,吸收量也減少。施肥量應占總肥量的20%左右。氮、磷、鉀施用比例一般在3:1:2.8左右。磷、鉀肥應在前期施用。如果肥量不足,應主要用在拔節和開花期。

  五、田間管理

  1、苗期的管理

  玉米苗期是生根發葉和莖、節、葉分化形成的營養生長時期,根系的大部分在此時形成。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標是: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壯苗,做到苗全、苗齊、苗壯,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礎。

  ***1***定苗、間苗:掌握“去弱留強,間密存稀,定向、留勻、留壯苗”的原則,定苗一般在5片真葉時進行,每穴留一株壯苗,同時進行查苗補苗,帶土移苗,並澆足定根水,保證幼苗成活。如缺苗過多,可用補播種子的辦法解決。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進行1—2次,並結合施肥,適當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淺、行中深,定苗前淺,定苗後深,同時注意對病蟲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在5—6片葉時,第一次追施苗肥,每畝施尿素7.5—10公斤,於畦中間開溝條施,然後蓋土。苗期如缺水,應及時進行灌水,宜溝灌。在雨天、土壤潮溼、積水的情況下,要注意開深溝排積水,改善土壤通氣條件。

  2、穗期的管理

  穗期田管目標是:攻稈、攻穗、嚴防缺水脫肥,使植株整齊、莖節粗短、葉片寬厚,根粗量多,雌雄穗發育好。

  ***1***水肥管理:在8—9片葉時,進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稈肥,這次肥量佔總施肥量的25%左右,每畝施複合肥10公斤加氯化鉀7.5公斤,施肥方式為條施。在14—15片葉時***大喇叭口期***,進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這次肥量佔總施肥量的35%左右,每畝施複合肥20公斤加氯化鉀10公斤,結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葉和15片葉時分別進行一次根外追肥,畝用 50克 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氫鉀噴施。玉米從拔節到抽穗植株開始進入旺盛生長,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後是玉米需水的臨界期,這時缺水,發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協調,影響授粉,造成禿頂、缺粒或空稈,所以這時期應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雨水多的地區,要注意開溝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為害的危害期,都要噴施500—800倍敵百蟲或殺蟲雙+Bt粉混合噴施,防治玉米螟。

  ***2***中耕培土:為防止土壤板結,消滅雜草,提高根系的生長機能,促進根系的多發和深扎,穗期要根據土壤和雜草情況進行中耕、培土。一般拔節到抽雄前進行1—2次中耕,在行間進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斷部分毛根,刺激多發新根,增強抗旱抗倒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淺中耕1次,並培高土壟。

  3、抽穗結實期的管理

  此期是決定有效果穗數,每穗結實數和粒重的關鍵時期,此時,主要抓適量補肥***尿素10公斤***、抗旱與排澇、人工輔助授粉等工作。抽穗開花和灌漿時應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溼潤,滿足植株對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馬水為好。雨天注意排水,以免積水缺氧傷根。玉米開花期,如遇不良天氣,應進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時進行,可減少缺粒和禿頂。

  六、病蟲害防治

  原則上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在管理上要早發現早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葉斑病、鏽病、紋枯病等。蟲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蟲、玉米蚜、棉鈴蟲、小地老虎等。藥劑防治上,大小葉斑病、鏽病可用50%多菌靈500倍、紋枯病可用5%井岡黴素500倍液噴施。玉米螟、粘蟲可用10%氯氰菊酯2000倍加Bt粉800倍、玉米蚜可用20%康福多3000倍、棉鈴蟲可用Bt粉800倍加天力粉劑800倍噴殺。

  七、收穫

  根據不同的栽培目的,玉米的收穫期不同。鮮食甜糯玉米全生育期春、秋植80—85天,夏植70—80天,冬植90—100天。一般在授粉後16—22天收穫,夏種16天,冬種22天,採果後要及時供應上市。

  有機玉米種植技術

  選擇地勢平坦,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效能好,排灌方便的地塊,前茬未使用長殘效除草劑的大豆、小麥、馬鈴薯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實施以深鬆為基礎,鬆、翻、耙相結合的土壤耕作制,三年深鬆一次。耕翻深度20~23釐米,做到整地標準化。

  有機玉米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根據生態條件,選用通過國家或黑龍江省審定的畝產具有600~800公斤潛力的優質、適應性及抗病蟲性強的優良品種,發芽率標準到90%以上。直播栽培選擇生育期活動積溫比當地常年活動積溫少100~150℃品種。播前進行催芽、藥劑處理。

  播種 播期:5~10釐米耕層地溫穩定通過7~8℃時搶墒播種。第一積溫帶4月25日前後至5月1日前播種;第二積溫帶5月1日前後至5月5日前播種。種植方式:採用65釐米或70釐米標準小壟,選用耐密型玉米新品種,密度3500~3800株/畝。播種方法:按種植密度要求,採用人工播種和機械精量播種。播種要求播深一致,覆土均勻。直播的地塊播種後及時鎮壓;坐水種的播後隔天鎮壓。鎮壓時做到不漏壓,不拖堆,覆土深度3~4釐米。播種量:按種子發芽率、種植密度要求等,確定播種量。公頃播量=公頃保苗×百粒重***克***/淨度***%***×發芽率***%***×105×{1+田間損失率***%***}。田間損失率按10%計算。

  施肥 施用含有機質8%以上的農肥30~40噸/公頃,結合整地撒施或條施夾肥。施用尿素300公斤/公頃,其中尿素35%做底肥或種肥,另65%追肥。按每公頃施用磷酸二銨300公斤、鉀肥90公斤、鋅肥7.5公斤做底肥或種肥。玉米7~9葉期或拔節前進行追肥,追肥部位離植株10~15釐米,深度8~10釐米。視玉米生長情況,後期可適當進行葉面追肥。

  田間管理 化學除草可選用苗前封閉除草,苗後除草等方式,確保安全,有利作物生長。

  查田補栽或移栽:出苗後如缺苗,要利用預備苗或田間多餘苗進行坐水補栽或移栽。3~4片葉時,要將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鏟前深鬆、及時鏟趟:出苗後進行鏟前深鬆或鏟前趟一犁。沒有使用化學除草藥劑的,頭遍鏟趟後,每隔10~12天鏟趟一次,做到三鏟三趟;使用除草劑的趟二遍。

  灌水:在玉米拔節、抽雄吐絲期如遇乾旱應及時灌水。

  其它管理:拔節期前後,及早掰除分櫱,去櫱時避免損傷主莖。8月上、中旬,拿大草1~2次;玉米蠟熟末期進行扒皮晾晒。

  蟲害防治:黏蟲和玉米螟的防治,可適時用菊酯類農藥、白僵菌粉劑進行防治。大斑病的防治,可在拔節期至抽雄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應及時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用50%敵菌靈300~500倍液等噴霧,間隔7~10天一次,連續噴藥2~3次。 有機玉米田間管理技術之前介紹過有機玉米的種子選擇、選地、播種。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有機玉米的田間管理要點:

  出苗前及時檢查發芽情況,如果發現粉種、爛芽就要準備好補種用種或預備苗。出苗後如果缺苗,要利用預備苗或田間多餘苗及時坐水補栽。3-4片葉時,要將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出苗後要進行深鬆或產前趟一犁。

  頭遍鏟趟後,每隔10-12天鏟趟一次。做到三鏟三趟。

  蟲害防治以物理和人工防治為主。

  一、蟲害防治

  1、粘蟲: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有機玉米上有50頭粘蟲時達到防治標準,需進行人工捕殺。

  2、玉米螟:防治標準為百杆活蟲80頭。防治方法:

  ***1***高壓汞燈防治,當地玉米螟成蟲羽化初始期,每晚21時到次日4時,小雨也可開燈。

  ***2***、赤眼蜂防治:於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間1次或2次放蜂,每公頃放蜂22萬。

  二、草害控制方法

  1、採用人工除草和機械除草相結合的方法。8月上、中旬,放秋壟拿大草1-2次。

  2、種植抑制有害雜草的作物和使用輪作、休耕技術控制雜草。

  3、允許使用生草、秸稈和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覆蓋。

  同時要進行打丫子及站稈扒皮晾晒,及時掉丫子,避免損傷主莖。玉米蠟熟後期扒玉米果穗苞葉晾晒。

  三、收穫

  有機玉米完熟後期收穫。採取站稈人工收穫或者機械收穫。不可地面堆放,要單獨收割、單獨運輸、單獨存放、單獨加工、單獨包裝,防治與培土玉米混雜。收穫後要及時進行晾晒。籽粒含水量達到20%以下時脫粒,高於20%以上凍後脫粒。脫粒後的籽粒要進行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