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冬植馬鈴薯

  冬植馬鈴薯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冬種作物之一,栽培容易,生產期短,成本較低,產量高,用途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冬植馬鈴薯的方法。

  冬植馬鈴薯的種植:土壤選擇

  選擇排灌方便、肥沃的砂質土,適時早播,這是奪取高產優質的基礎。種植時間應在割完晚稻後立即進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種植最為理想。注意如用水稻田改種馬鈴薯的,最好進行深溝高畦種植,不宜選擇土質粘重易板結的水稻田。為防止病害蔓延,忌與花生、菸草、番茄等茄科作物連作。

  冬植馬鈴薯的種植:種子處理

  播種前要求進行催芽晒種處理。馬鈴薯在收穫後有50-60天的休眠期,凡未萌發的薯種都要進行催芽。催芽方法:

  分散貯藏

  各農戶將種薯置於室內乾燥、通風處均勻攤開。如果發現薯塊有部分腐爛,要把腐爛部分切除。

  催芽前進行切塊

  在種植前10天進行。馬鈴薯的頂端芽眼首先發芽,並有抑制中、下部芽眼萌發的作用,如果頂端幼芽遭受損傷或被切除,則其他芽眼會迅速萌發。為了取得較多的種薯,就要對馬鈴薯進行切塊。辦法如下:①2.5兩以上的大薯切法:從中部橫切下,頂端部分縱切為2-4塊,每個切塊具有1—2個芽眼,並且都連結有頂端部位。臍部切2-3塊。②2兩左右切法:橫一刀、縱一刀,即分四塊。③1兩左右小薯切法:縱一刀,分二塊。④1兩以下小薯切法:在頂部切下0.6-0.8釐米即可,不要完全切開。

  切塊消毒

  薯種切塊後用0.2%多菌靈或百菌清***100斤水加2兩藥劑***藥液噴射消毒,噴溼即可。也可用草木灰塗切口。涼幹後進行沙床催芽。

  沙床催芽

  在室內乾燥、通風處進行催芽。用清潔乾淨的河沙在通風陰涼處作催芽床,將切好的薯塊密集平鋪於地面,然後蓋上溼河沙3釐米厚。在河沙上密集鋪放小塊莖,再在其上鋪蓋上河沙。如此一層小薯塊一層溼河沙***鋪放2—3層為宜***,鋪好後用麻袋或禾稈圍蓋好。經6-8天后,當大部分薯塊萌發出芽***芽長出一粒花生仁大小***便可播種。注意事項:催芽中,要經常檢查河沙溼潤度,太乾要及時噴水,忌底部積水。

  冬植馬鈴薯的種植:栽培技術

  開溝起畦,施足基肥

  每畝播種量為80-110公斤。一般每畝播植3500-4000株。每畦寬1.33米,畦面寬80-90釐米;雙行種植,行距28釐米、株距25釐米,高畦種植***溝深約18-20釐米***,溝寬約43-53釐米,利於排水及田間操作。施足基肥:大田施足有機肥,每畝施農家糞雜肥1000-2000公斤加磷肥、複合肥各20公斤、硫酸鉀5公斤作基肥,混合施於畦中間。

  播種

  在畦面開兩行種植溝***中間間隔28釐米***,放種薯***每塊薯種間隔25釐米***,芽眼向上,復土蓋種。種後立即灌一次跑馬水,灌至離畦面2寸,切勿浸過畦面。以免引起種薯腐爛。1-2天后用都爾、拉索各2兩或金都爾1兩兌水120斤噴施畦面除草,最後蓋上稻草。

  水分管理

  植後要保持土壤溼潤,利於早出苗,以後要保持土壤溼潤。田間土壤表面發“白”、土壤缺水時應灌水,水量灌到畦高的一半為宜,待畦面土壤滲透水後排水。收穫前田間溝底不漬水,僅保持土壤溼潤即可。雨水過多時注意排水,尤其收穫前15天田間不能有漬水,以防薯塊吸水過量而裂口或腐爛。

  田間追肥

  ①出苗6-7成時,畝用5公斤尿素、5公斤複合肥加水40擔淋施7.5合肥要隔夜浸,方便溶解。

  ②苗高10釐米左右時,畝用5公斤尿素、5公斤複合肥加水40擔淋施。並進行小培土。

  ③封行後,畝用尿素5公斤,複合肥7.5公斤,加水40擔淋施並進行大培土。最好用低濃度豬尿水勤施薄施,這樣商品率較高,易豐產。大培土是決定馬鈴薯成品率高低的關鍵措施,培好土,使其結薯和薯塊膨脹均在土壤裡面,避免了薯塊露出而出現青薯***不合格薯***。

  冬植馬鈴薯的種植:病蟲害防治

  ①冬季生長前期

  高溫乾旱易受蚜蟲為害,可採用樂果防治;其它害蟲如馬鈴薯莖蛾、瓢蟲等防治採用50%敵百蟲800倍、50%敵敵畏乳劑1000倍、2.5%亞銨硫磷乳劑300-400倍。

  ②中後期

  易發生晚疫病,可用1:2:200***硫酸銅∶石灰∶水***波爾多液在發病初期及早防治,並加強田間管理檢查,發現中心病株立即拔除,以防病害蔓延。藥劑防治:代森錳鋅1000倍或75%百菌清600-800,病害還有軟腐病、病毒病、瘡痂病。注意選用無病薯種,注意防好蚜蟲,以防病毒傳播,發現病株及時拔株消除,田塊注意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