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雞的技術和方法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那麼人們是如何飼養雞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飼料選擇

  一般來說,優質土雞的生長速度較慢,對飼料營養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也不能只喂單一飼料,以免造成營養缺乏,影響生長髮育,降低成活率。應當選擇優質土雞系列全價顆粒料或混合飼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種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雜糧代替部分混合料。

  雛雞飼養管理

  雛雞的生長髮育特點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群居、膽小。因此,在飼養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點:

  飲水與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後,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於喂料。水溫以32℃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雛雞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刺激食慾。一般開飲後即可開食。把開食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差,必須餵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雛雞出殼2天后,食慾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雛雞生長髮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鐘吃完為宜。

  環境溫度與溼度。育雛的關鍵是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以育雛器下的溫度為例: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週下降 2℃,夏秋季每週下降3℃,降至21℃為止。雛雞對溼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溼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儘量保持在55%- 60%的水平上。溼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溼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

  注意分群,加強巡查。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對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經常巡查雞群,其意義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瞭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活動、糞便狀態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生長雞飼養管理

  生長期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飼養目的是使雞得到充分的發育,為後期的育肥打下基礎。飼養方式是放牧結合補飼。一般應注意以下兩點:

  公母雞分群飼養。一般公雞羽毛長得較慢,爭鬥性強,對蛋白質及其中的賴氨酸等物質利用率較高,飼料效率高。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增重慢,飼料效率差。公母分養有利於提高整齊度。生長期採用定時補飼,把飼料放在料槽內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淨吃飽為止。

  驅蟲。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2次驅蟲。主要是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介面服或把藥片研成粉,再與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藥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藥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檢查雞糞,看是否有蟲體排出。並要把雞糞清除乾淨,以防雞隻啄食蟲體。如發現雞糞裡有成蟲,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藥量驅蟲1次。

  育肥雞飼養管理

  即10周齡至上市的時期。此期的飼養要點是促進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肉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澤度,做到適時上市。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隨著肉雞的日齡增長,體內增長的主要組織與中雞階段有很大差別。肉雞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雞的肉質,提高胴體外觀的美感。此期一般應提高日糧的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肉雞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達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為了達到這個水平,往往需增加動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採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讓雞採食大自然的昆蟲及樹葉、雜草等節約飼料;另一方面,提高雞的肉質風味,使上市雞的外觀和肉質更好。在進入育肥期,應減少雞的活動範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視殺蟲、滅鼠和清潔消毒工作。以預防疾病發生。

  疾病控制

  導致雞病發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飼料配合不當、溫度過高過低、應激與外傷等;化學因素,如藥物過量、誤吃農藥吸入有害氣體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應抓好如下幾點:

  牢固樹立防重於治的觀點。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針,但在養殖戶當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輕防,導致雞隻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樹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觀點。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多數重大傳染病都可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疫苗接種成功與否,與雞隻的母源抗體、接種方式和接種時間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不同的雞場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式。

  樹立綜合防治的觀點。即從建場、進苗到飼養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要從有利於防疫的角度去考慮,這是防疫規則的總要求,是養雞業走向產業化、集約化的基本要求。

  育雛雞的飼養管理技術

  1.飲水和飼餵

  ***1***、飲水:雛雞運回後立即開始飲水,若是經長途運輸後到達的雛雞,讓雛雞稍事休息後給予飲水。出飲最好先飲4%的紅糖水或4%的葡萄糖水,同時配合快補或21金維他、育雛七天樂或氧氟沙星注射液飲水3~5天,促進卵黃吸收和防止細菌病的發生。

  ***2***、開食:即第一次吃飼料,一般在出飲後2~3小時開始,若為平養,應在地面鋪上與地面顏色反差較大的物品***如報紙***,撒上飼料,以幫助雞隻識別食物。

  2.溫度與溼度

  ***1***、雞適宜的溫度,在小雞未到前24小時給溫,使室內溫度達到34~36度範圍內,以後每週降2度,夏天降至室溫為止,冬天降至25~26度即可穩定。

  ***2***、通過觀察雞群的動態,判定溫度高低:溫度過高,雞群遠離熱源,張嘴呼吸,兩翅下垂;溫度過低,雞群出現扎堆;要調好室內溫度的高低,以達到整個雞群均勻分佈為宜。

  ***3***測量溫度,應在雞舍不同高度、不同部位掛幾個溫度計,且舍內溫度白天應比夜間高2度,並嚴防煤氣中毒。

  ***4***育雛室在1周內相對溼度必須接近70%,一般要求第一週65%~75%,第二週至第七週為60%左右,條件好的控制到55%~65%。

  3.光照、通風換氣

  ***1***光照除了能刺激蛋雞性成熟外,還有殺菌消毒作用。開始育雛1~3日齡,可用人工光照補充到23小時,4~14日齡緩慢降至18小時,此後每週縮短1~2小時,直至縮短到自然光照。

  ***2***保證合理的通風換氣:整個雞舍氣流速度基本一致,做到無死角、無賊風、避免穿堂風,這一點對高密度飼養雞舍最為重要。

  4.斷喙及稱重、分群

  ***1***雛雞斷喙:一般在7~10日齡為宜,一般上喙切1/2,下喙切1/3,切後用烙鐵烙燙,使毛細血管結痂為止。斷喙前、中、後三天在飼料中拌入WK3,同時加入快補或21金維他飲水以減少應急反應。

  ***2***稱重、分群:檢查平均體重是否達到品種標準體重,將達不到標準體重的雞群單獨飼養,料里加入禽利健,飲水中加入快補或靈芝Vc,促進生長。

  雞的飼養管理技術

  1場址選擇與使用

  提供優越的雞舍環境是養好雞的首要條件。農村空閒的山地、林地、果園都可以作為養雞的場所,但場地要求開闊,空氣暢通,地面相對較為平坦,周圍活動場所寬暢。場與場有足夠距離,相對遠離公路和生活區。場與外界有隔離帶,有圍牆或圍網與外界隔開,場內有足夠活動空間。雞活動時使其不與其他禽類或動物接觸。一般一個場年飼養3~4批,實行全進全出制,每平方米飼養12羽,不過度放牧,提倡輪牧。每批出欄後應徹底清洗消毒,空置2周以上。消毒3~5次以上,每次更換消毒藥品種。以達到徹底消毒目的。

  2育雛管理***0—30日齡***

  2.1育雛前準備清洗消毒育雛舍,準備好水槽、料槽、墊料、飼料、常用藥品、保溫設施等,進苗前1周將所需用具,連同墊料***穀皮***一同薰蒸消毒24 h,進苗前12 h應做好預熱工作.若雞苗到達時溫度達不到,應先加熱。將所有帶有雞苗的箱盒放在保溫房內***注意遠離熱源***,此時可先加入水、飼料,待室內溫度足夠時.再慢慢將雞苗放入育雛舍內。

  2.2保溫措施保溫是第一關。是養好雞最關鍵的一關。首先要求育雛舍能保溫。但也應設有窗,雛舍高度1.6~1.8 m。最好用木製天花板***吸水性較強***。一般保溫方法可採用地炕升溫法、鐵皮箱管道昇溫法、紅外線燈泡升溫等。雛雞1日齡時舍內溫度應達30~32℃,以後每週下降2℃,直到脫溫。夏天保溫時間10~20 d,甚至更短。冬天保溫時間應達到40 d,甚至50 d。觀察雛雞溫度是否正常,關鍵看雞分佈是否均勻,活動、進食、飲水、睡態正常,有無尖叫聲。若溫度不夠,容易發生雞白痢,此時,雛雞發出尖叫聲.稀糞粘於肛門或見肛門潮溼.此時應給雛雞加溫,並添加藥物治療。

  2.3免疫程式與預防用藥雛雞1日齡時用3倍量MD疫苗作頸背皮下注射;4~5日齡斷喙,***可用加工有直徑0.4 cm孔洞的電烙鐵燒烙雞喙。既簡單快速,又達到最小的應激目的,斷喙時飲水中加入多種維生素、維生素K、預防量抗菌素***,同時刺痘***此時選擇刺痘,可減少抓雞次數,減少應激。要求雞痘疫苗稀釋濃度足夠,一般每瓶疫苗500羽,加入注射水1/4疫苗瓶的量即夠.用鋼筆尖沾取少量疫苗在雞翅內側無血管處刺1針***;5~6日齡用1倍量新城疫一傳支LHl20二聯疫苗滴鼻免疫或2倍量飲水免疫***免疫前後3 d內新增適量多種維生素。免疫前將飲水器徹底清刷乾淨,不可消毒,停水2 h後將疫苗按每千羽1 kg飲水量稀釋,疫苗中最好加入保護劑,均勻添加於飲水器,再將飲水器均勻放置舍內。雛雞飲完水不能馬上加水、稍休息半小時後加水***:1~6日齡預防雞白痢:除了做好加溫工作外主要依靠飲水中加入藥物如氟苯尼考、恩諾沙星或氯氟沙星等藥物防治,連用5~7 d:8-9日齡雞法氏囊雙價弱毒疫苗2倍量滴嘴或飲水免疫***方法同前***;12~15日齡用禽流感疫苗作頸背皮下注射.每羽0.35~0.40mL***注意抓雞、圍欄時應有足夠空間,不要讓雞太擠造成事故***;10~20 13齡注意保溫,同時注意適當通風,此時可根據天氣狀況決定開關窗戶的大小.宜開單邊窗戶,通過開窗大小來調節空氣。使其不形成空氣對流;15~30日齡時在飲水中新增預防量抗球蟲藥如氨丙林或球必清等,預防時每天1一2次.發病時應及時增加藥量,甚至在10 kg飲水中新增青黴素800萬U,此時應更換墊料。達到清除墊料中卵囊的目的;2l~23 13齡時用3倍量雞法氏囊雙價弱疫苗飲水:25—28 13齡用l倍量新城疫一傳支LH52二聯疫苗滴鼻免疫或用2~3倍量飲水免疫。

  2.4飼養管理要點

  2.4.1新鮮全價飼料選擇高檔雞花料,滿足雛雞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能量13.40 MJ/kg、粗蛋白21%、足夠的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建議10~20日齡雛雞使用正大牌飼料510#或華龍400#,雞花料用量為250~300 g/羽;新增飼料時應少量多次,吃完再添,料桶每週清潔消毒1次。2l~40 13齡使用正大中雞料5ll#或華龍中雞料402#,中雞料一般用量為800~900 g/羽。

  2.4.2潔淨、衛生飲水一般使用顆粒料。藥物、新增劑添加於水中較為方便。添加藥物應做到均勻.按說明或加倍藥量。首先溶於水桶,再按比例擴容後新增到每個水壺。育雛期間,雛雞在疫苗免疫注射、斷喙、生病、天氣惡劣、轉舍、消毒等應激時飲水中應加入適量水溶性多種維生素。加水要及時,水位要足夠.至少每天清潔飲水器1次,飲水器每月消毒1次。徹底清潔飲水器難洗的部位,如槽位、壺13內側。

  2.4.3清潔衛生、消毒全面消毒工作至關重要。不要停留在口頭,要重在落實。一切用具定期清潔消毒,定期清掃消毒環境,墊料定期更換,保持鬆軟、乾燥,每週帶雞消毒1次,一般使用高效低毒廣譜消毒劑,如消特靈、燒鹼、菌毒敵、過氯乙酸等,輪換使用。

  2.4.4適時分欄雛雞進欄時飼養密度為40N50羽/m².20日齡時20—30羽/m2.40日齡降為20羽/m²。

  2.5注意事項

  1***把握好育雛溫度,注重判斷標準,新手應在舍內掛溫度計,利於判斷,要準備好缺電時的加溫燃料,如木炭、木材等,如果溫度達不到要求,晚上應把雛雞抓到紙箱內過夜。

  2***育雛頭3 d,雛雞宜飲用30~40℃溫水,並加抗白痢藥物,判斷白痢的標準主要是看雛雞肛門。羽毛有水樣粘於肛門即說明有白痢。

  3***育雛溫度尤其頭3 d應保持32~33℃.以後逐漸下降,每週降2℃,至脫溫。但溫度也不宜過高.過高時會引起雛雞脫水,表現尖叫聲,煩燥,遠離熱源、暴飲等。

  4***雛雞舍地面應保持乾燥、乾淨、鬆軟,不應有任何異物,因為有異物時雛雞會產生異食癖,墊料應及時清除,一般l一2周清墊料1次。

  5***進雛前,預先將多種維生素、少量抗生素加入水中,在食盤、料桶中新增少量雞花料,在一切準備就緒後,觀察舍溫是否達到32~33℃.若達不到先不放雞苗,待舍溫達到要求時,再放入雞苗並關上門。

  6***晚上應當有值班制度,以防意外事故發生,如斷電、堆壓等。

  7***雛雞飼料應選擇高檔料.以增強體質。

  8***適時調整雛雞密度.讓雞羽生長、活動有足夠空間。

  9***根據氣候,增減空氣流通量,處理好保溫與通風的關係。

  10***養好雛雞應做到手腳勤快,認真觀察,各項工作及時跟上。

  3育成期管理***30~42日齡***

  育成期管理相對容易,要分疏密度,保溫通風,預防用藥,衛生消毒,增加運動,新增青料***多雛***,及時喂料,充足飲水。育成期管理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中雞生長快速,必須有足夠氧.應及時分疏密度,及時轉群或分欄,密度一般為15~20羽/mz,轉群前後2 d新增預防量抗生素.天晴時開始放牧,雨天不放,突然下雨時及時趕回並預防用藥。

  2***中雞的生長強度雖比育雛期低些。但體重增加仍較快。採食量不斷增加,是骨胳、內臟器官生長髮育的主要階段。因此,中雞飼料營養也應全面,一般要求能量為12.14 MJ/kg、粗蛋白19%、氨基酸、維生素全面。從小雞料過渡到中雞料。應採用逐步過渡的辦法。即2種料對滲拌勻飼餵2—3 d。及時調節料桶高度,其高度應與雞背平高。

  3***根據冷天、熱天、早晚溫差情況.處理好保溫與通風的關係,及時開、關門窗,避免雞得感冒等呼吸道病。一旦輕微發病,立即朋泰樂菌素、環丙沙星等藥物治療。

  4***應搞好衛生消毒.每週帶雞消毒和地面環境消毒1次.每週清潔水池1次,必要時水池清水消毒。水槽每天清潔1次,料桶每週清潔1次,墊料每2周更換1次.若墊料管理不好,太髒、板結甚至如爛泥,雞容易患大腸桿菌病,這時應立即更換墊料,飲水中加氟苯尼考、利氟黴素等藥物治療。

  5***巾雞放牧,在野外吃些青草、蟲子,一般羽毛生長亮麗。若不能從野外補充攝食,應在水巾適當加多種維生素。晚上10:00過後關燈,讓雞充分休息。

  6***水位應足夠,水位降低時要及時增加飲水,以滿足生長需要用水。水位高度及時調整,讓雞順暢飲到水。

  7***注意消毒,換上雨鞋,穿上工作服,謝絕參觀。

  8***注意認真觀察,夜間值班時,要細聽雞群呼吸有無異常聲響.雞群是否安靜。

  9***做好各項記錄,飼料、用藥、雞群狀況,死亡數量、溫度、密度等。

  10***若養混合苗時,此時最好採用公母分群飼養,降低殘次品率。利於增重。

  4育肥期管理***43日齡以上***

  育肥是為了促進脂肪沉積,增加肥度、改善肉質、增加羽毛亮度。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

  1***加強雞新城疫疫苗免疫1次:時間安排在50~65日齡,使用l系疫苗l倍量皮下***肌肉***注射或NDC30—86株疫苗3倍量飲水。

  2***適時分疏密度***以12羽/m2為宜***或剔除殘雞,可先出售部分雞,以降低密度,減少成本付出。

  3***提高日糧能量水平,即使用大雞料,能量水平一般為13.40 MJ/kg、粗蛋白16%。

  4***水槽、料槽數量應足夠***1個/100羽***。

  5***做好衛生消毒T作,保持室內環境乾淨、舒適。

  6***光照強度宜弱,晚上10:00過後應關燈。

  7***減少飼料浪費,降低飼養成本。飼料佔總成本70%~80%。注意以下幾個環節來減少飼料浪費:***1***使用正規料槽,料槽數量要足夠,料槽高度要適合;

  ***2***用正規廠家飼料,飼料顆粒應大小均勻,口感好;

  ***3***喂料應一日多餐。一次給料不能太多;***4***精確斷喙,利於減少飼料浪費;***5***飼料貯存間要密閉,防止鼠害。

  8***夜間售雞,適時上市。夜問出售時要關燈,用手電照著抓雞,不驚擾其他雞。因為飼料轉化率隨日齡增長而逐斷下降,料肉比增加。為減少成本,提高效益,應適時上市。把握市場資訊,分析價格走勢,決定最佳出欄時機。

  9***及時清理雞糞。清洗、消毒、空置雞舍後再消毒,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