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雞的技術與方法

  雞是市場上常見的牲畜。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飼養雞?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品種介紹

  烏骨雞胸寬體深,背腰寬短,身體勻稱,母雞小頸短,經多年選育,羽毛以黑色為主,翅羽、尾羽有明顯的墨綠色光澤。單冠,平頭,面板、肉髯、啄、耳、脛、爪均為烏黑色;肌肉、腹膜、骨骼烏黑,如墨染一般。

  烏骨雞早期生長速度快,生態放養條件下適當補飼,4月齡可達2kg以上,成年公雞平均體重2.45kg,母雞2.20kg。公雞5-6月齡開啼,母雞6-7月齡開始產蛋,300日齡產蛋50-60枚,500日齡產量120-160枚,蛋重52-58克,蛋殼主要呈淺褐色或白色,少數呈淺綠色。

  二、種蛋孵化

  1、種蛋選擇與處理:種蛋應選擇個頭大小適中、橢圓形、殼紋光滑、細密、無皺摺、殼色正常、產後5-7天的新鮮蛋為宜。種蛋在儲存前應進行消毒,防止細菌感染,可採用40℃的濃度為0.01-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2分鐘,洗淨取出晾乾即可。

  2、種蛋的自然孵化:自然孵化就是指利用雞的就巢本性特點來孵化出雛。孵化時選擇賴抱性強而又健康的母雞,用20釐米高的木箱***農村習慣用蘿蔸***作雞窩,墊上10-15釐米厚的稻草或松葉,放在無鼠、安靜、光線弱的地方,一次入孵種蛋18-20個,孵化期內每天定時放出母雞餵給營養充足的飼料和飲水。一般在孵化過程中要進行三次照蛋,及時發現和取出發育不全的蛋和死精蛋。

  三、雛雞的飼養管理

  雛雞是指0-60日齡的小雞。雛雞出殼後身體小,絨毛稀短,散熱快,體溫調節差,要求在飼養管理中採取相應措施提高雛雞的成活率。

  ***一***育雛準備

  1、備好飼料、疫苗、防***治***藥物。

  2、備齊飼養管理器具,如料槽、水槽、飲水器、天平、溫度計、注射器等。

  3、如在市場購買,要選好健康無病的雞苗。

  ***二***育雛方式

  母雞帶育數量小,不作專門介紹,這裡僅介紹常用的地面平養育雛技術。地面平養指的是在地面上鋪墊15-20公分厚的鋸末、穀殼等,雛雞養於墊料上的育雛方式,期間可逐步加厚墊料或清除更新墊料。地面平養育雛應把握好以下飼養管理要點:

  1、分群:把健康無病的雛雞選出後,按體重和體質相近的分在同一群。

  2、飼養密度:每平方米放養的適宜密度為1-2周齡40-50只,3-5周齡30-40只,6-9周齡20-30只。

  3、採食飲水裝置:料槽2.5-5公分/只;料桶30-40只/個。水槽1.5-2公分/只,飲水器80-100只/個;乳頭飲水器10-15只/個。

  4、溫度:1-2日齡33-34℃,3-4齡32℃,5-7日31℃,第2周30℃,第3周26℃,第4周22℃,第5周20℃,第6周18℃。通常採用白熾燈提供光照和取暖,燈泡離雞約10cm高,夜間尤其應注意開燈,供暖的同時還可防蚊蟲叮咬和傳染病。

  5、溼度:適宜的溼度使雛雞感到舒適,休息和食慾正常,不易得病,室內相對溼度以55-60%為宜。

  6、光照:前3-4天連續光照,每平方米4-6瓦;5-14天每天18小時光照,每平方米3瓦,2周以後可夜間持續照明,每平方米1.3瓦。通常第4天起光照14小時,以後每天減少15分鐘至每天8小時恆定光照,雛雞2周齡後可以放在背風處晒晒太陽、每天運動30分鐘。

  7、通風換氣:養雞後往往從第二週開始雞舍氨氣濃度上升較快,遇有刺鼻、眼情況應在氣溫較高的午後開門窗通風換氣,也可以裝小型排風扇換氣。

  8、斷喙:斷喙優點在於節約飼料和防止啄癖,提高育成率。

  9、飼料:推薦使用專用雛雞料。如自配,推薦配方:玉米49%,碎米10%,細米糠5%,麩皮5%,豆餅18%,棉仁餅或芝麻餅5.5%,魚粉5%,骨粉2%,食鹽0.3%。微量元素適量,每公斤料加多維生素15克。自由採食,少喂勤添,保持料槽和飼料清潔,7天后可餵給青飼料,喂量佔雞料的20%左右。雛雞開食後即可加喂佔日糧1%的砂礫。一般於2周後開始飼餵,每週每次100只雞飼餵450克,砂礫直徑大小為2毫米為宜,砂礫顆粒隨時間推移逐漸加大,可撒在飼料上面或另用槽讓其自由採食。舍飼小雞,更應注意補充砂礫。40天后逐步以農家糧替代配方料,逐步新增碎玉米、稻穀等原糧和增大青綠飼料用量,新換原糧按10%-20%-30%-50%-70%-100%逐漸增加,並在晴天開始放養訓練。

  10、飲水和開食:開食前應先飲水,2-4小時後開始喂料。最初1-3天的飲水中,宜加入8%葡萄糖,每公斤水加入1克維生素C,飲水溫度18-25℃。開食料可用仔雞前期全價飼料和碎米等。應少喂勤添,保持料槽和飼料清潔。

  11、在整個育雛期可在飼料中交替用0.2-0.3%的土黴素,0.02%氟哌酸,萬分之二的痢特靈防大腸桿菌病和沙門氏桿菌病。一週齡後至80日齡,飼料中拌入0.03%氯苯胍或三字球蟲粉、克球粉等交替用藥。抗球蟲藥用藥4-5天,停藥3-4天,然後更換用藥種類。除此之外,生產中要對飼料營養、飼養密度、墊料管理等恰當處置。

  12、飼養人員必須注意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理雞糞,定期消毒,器具保持清潔;供給清潔乾淨的飲水,天冷時供給溫水;更換飼料要循序漸進;及時將病、弱雞挑出治療和處理,避免疫病傳播和減少損失。

  13、免疫:常規病以防治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和球蟲病為主。用藥原則為交替用藥,兌入水中和拌入飼料給藥。從15-20日齡起就要注意雞球蟲病的防治,此階段應主要針對球蟲病驅蟲1-2次。抗球蟲藥用藥4-5天,停藥3-4天,然後更換用藥種類。

  雞的飼養管理技術

  選址

  場址的選擇是飼養生態雞的關鍵,要選擇天然林地。一般天然次生林好於原始林,闊葉林好於針葉林,天然林好於人工林,如有條件的話最好選擇針闊混交林。要求雞舍周圍30公里範圍內沒有大的汙染源.地勢比較平坦開闊,坡度不要大於10度。選擇背風向陽、水源充足、取水方便的地方建場。

  選種

  一般選擇肉用型、兼用型和蛋用型雞種的公雛,土雞品種也可作為生態肉雞品種,兼用型雞種最好。不過現在一般都選用羅曼小公雞和三黃雞來飼養。

  飼養管理

  育雛時間生態雞的飼養必須選擇合適的育雛季節,以利於生態雞的放牧飼養。最好在3~5月育雛,此期育雛成活率高。到中雞階段,由於氣溫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可得到充分的運動與鍛鍊,因而體質強健,對以後天然放牧採食、預防天敵非常有利。春雛性成熟早,產蛋持續時間長,尤其早春孵化的雛雞更好。

  育雛方法及馴養育雛舍按每1000只雞75平方米計算.溫度為33℃~35℃:,每週下降1℃~2℃。經過4~5周餵養後雛雞體重一般可以達到0.4公斤,按每隻雛雞l平方米設計雞舍,周圍最好是用籬笆和塑料網圍起來的運動場。進行院內散養時應分割槽種植牧草或用飼草訓練雛雞自由採食。訓練其聽聲音採食。經過3周以上訓練,雛雞增了強捕食的能力和預防天敵的本領,這時可以將其散放到林子、水庫邊或草甸裡,讓其吃草子、嫩草,捕捉昆蟲,自由活動,這一時期長達15周。在補料上可由日喂5次逐漸減少到2次,早晨放出時少喂,晚上回巢時多喂。

  飼料的配製飼餵生態雞的飼料必須是有機飼料。因此在種植生態雞飼料原料時,必須符合有機食品的要求;人工補飼的動物性飼料也必須按生產有機食品的標準執行。在人工飼料生產過程中嚴禁新增化學藥品,以保證生態雞的品質。天然飼料的質量取決於自然環境,主要有天然飼草、成熟的子實和各種天然昆蟲等。只有生態雞的天然飼料充足、營養全面,才能夠生產出營養價值高和滋補性強的優質產品。

  防疫程式雛雞在7日齡用H120滴鼻或點眼免疫,14日齡用法氏囊弱毒疫苗進行第一次法氏囊病免疫,21日齡用H52進行免疫,28日齡用法氏囊弱毒疫苗進行第二次免疫,2個月以後用新城疫1系苗肌注免疫。

  絛蟲病的預防雞絛蟲病在臨床上主要引起雞產蛋率下降、生長緩慢,嚴重者可引起死亡。發病雞群多數都存在環境衛生差、管理不好的現象。嚴重感染的雛雞表現下痢,食慾減退,逐漸消瘦,雙翅下垂,被毛粗亂,貧血、生長髮育受阻,嚴重時死亡。所以,要加強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同時用複合維生素B飲水,促進消化。

  預防天敵的危害在放養過程中,一定要預防天敵的危害。天敵主要有鷹、黃鼠狼、山貓等。近幾年雞場統計在l%的自然損失率當中,雞放養時受天敵的傷害就在60%以上,這時期雞體重已有0.5~1公斤,經濟損失較大。因此,在放養時期抓好安全,提高雞的成活率非常關鍵。預防天敵可以採用以下辦法:訓練好家犬驅逐附近的鼠類和鼬類,也可以用尼龍網把放牧場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