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荊芥_荊芥的種植技術與方法

  荊芥,又稱芥穗,為脣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種植方面需要講究哪些方法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荊芥的種植方法。

  荊芥富含芳香油,以葉片含量最高,味道鮮美,生食熟食均可,但以做涼拌作料為多,一般將嫩尖作為夏季調味料。味辛香,微溫,莖葉、花穗均可入藥,具解表、散風、透疹之功效,還可驅蟲滅菌,是常用中草藥之一,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栽培投入少,見效快,是農民朋友致富的好專案。

  荊芥的種植視訊

>

  荊芥的種植方法

  1、整地施肥

  荊芥播種比較密,生長期施肥非常不便,所以土地選好後,應多施基肥,每畝可施用堆肥、廄肥或薰土等有機肥2000千克以上,重茬地要增施底肥,禁用硝態氮肥。將基肥均勻撒於地面後耕深25釐米左右,深耕後,做成寬1.2米左右、高10釐米的畦。畦做好後,為提高種子發芽率,應進行澆灌塌墒,待土壤乾爽後,再進行淺翻。在翻地之前可撒施土壤處理顆粒劑,防止地下害蟲對種子造成為害,影響發芽率。翻地不宜過深,5~6釐米即可,整平後待播。

  2、繁殖方法

  一般都用種子繁殖,在4月份播種。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篩選,揀出其中的雜質和已損傷的種子,然後用水浸泡12~24小時,撈出後晾晒到通風乾燥處,這樣可使種子內部新陳代謝加快,增強成活力,提高發芽率。由於荊芥種子細小,為使播種更均勻,可等到種子表面無水時摻拌適量細沙或細土,種子與沙土的比例為3∶1,攪拌均勻後即可播種。在畦上用工具順畦開溝,溝距20釐米左右,溝深5釐米左右。將種子撒入溝內,通常每畝地用種量為1千克左右。

  播種後,蓋土1~2釐米厚,用腳稍踏實,再用鐵耙耬平,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播後澆水,保持畦面土壤溼潤,有利出苗。播後地溫在16~18℃時需10~15天出苗,如地溫在19~25℃、溼度適宜,約1周就可出苗,出苗前後也要保持土壤溼潤。

  3、田間管理

  施肥排灌。荊芥幼苗期需氮肥較多,為了促使稈壯穗多,也應適當追施磷、鉀肥。當苗高15~20釐米時,順行間撒入一些化肥,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餅肥25~40千克。幼苗期應經常澆水,以利生長。成株後抗旱能力增強,可不再進行澆灌,但夏季久旱無雨,土壤含水量在8%以下,植株呈萎蔫狀態時應進行輕澆水,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大。荊芥在此時期最怕水澇,如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掉田間積水,以免引起病害。當苗高20~25釐米時,加施氯化鉀10千克,開溝施入,施後培土。當苗高30釐米以上時,每畝撒施腐熟餅肥60千克,並可配施少量磷、鉀肥。7月份荊芥進入生長後期,此時一般不進行田間管理,讓其自然生長,這樣可以抑制生殖生長,有利於營養生長,提高產量和質量。

  間苗定苗。當苗高6~10釐米時,間去過密的弱苗、小苗。當苗高10~15釐米時按行株距10~15釐米留苗2~3株進行定苗,如有缺苗,應將間出的大苗、壯苗帶土移栽,最好選陰天移栽,避免在陽光強烈時進行。移苗時儘量多帶原土,補苗後要及時澆水,以利於幼苗成活。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荊芥生長髮育良好的關鍵措施,主要是疏鬆土壤,提高地溫,調節土壤水分,剷除雜草,這樣才能夠促進根系發育,保證幼苗的健壯生長。當苗高5釐米左右時,用小鋤鬆土,劃破地皮即可,防止傷根。幼苗期中耕要突出“早、淺、細”3個字:“早”是指出苗後要及時進行中耕;“淺”是指中耕深度不能超過5釐米,以防傷根、傷苗、跑墒;“細”是指中耕時做到深淺一致,土壤疏鬆細碎。

  荊芥進入生長期後,也要經常中耕除草,保持田間土鬆無雜草,20天左右進行1次,或視具體情況再定,撒播的因不便中耕,所以要注意除草,或適當中耕1~2次,一般封行後就不便進行鬆土了。鬆土宜淺,以免傷根。中耕宜在土壤乾溼度適中時進行。

  4、病蟲害防治

  地老虎、螻蛄、銀紋夜蛾等主要蟲害。防治方法:栽植前用辛硫磷等進行土壤處理;螻蛄可採用毒餌誘殺;地老虎和銀紋夜蛾幼蟲發生期噴蘇雲金桿菌乳劑、滅幼脲等,發生嚴重時噴灑菊酯類農藥防治。

  根腐病。7~8月高溫多雨荊芥植株易發生真菌感染,感染後地上部迅速萎蔫,根、根莖變黑、腐爛。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播前每公頃用70%敵磺鈉***敵克鬆***15千克處理土壤;發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澆灌根際。

  立枯病。多發生在5~6月,低溫多雨、土壤很潮溼時易發病,發病初期苗莖部發生水漬狀小黑點,小黑點擴大後呈褐色,莖基部變細,倒伏枯死。防治方法:選用良種,加強田間管理,做好排水工作;遇低溫多雨天氣,要噴波爾多液1∶1∶100倍液,10天噴1次,連噴2~3次;發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靈1500倍液防治。

  黑斑病。該病為害葉片,產生不規則形褐色小斑點,後擴大,葉片變黑色枯死;莖部發病呈褐色、變細,後下垂、折倒。發現後應注意防治。

  5、採收與加工

  採收莖葉宜在夏季孕穗而未抽穗時,芥穗宜於秋季種子50%成熟、50%還在開花時採收。選晴天露水乾後,用鐮刀割下全株陰乾,即為全荊;摘取花穗晾乾,稱荊芥穗;其餘的地上部分由莖基部收割、晾乾,即為荊芥梗;在收穫藥材時,需選留種株,待種子充分成熟後再收割,放在半陰半陽處晾乾,幹後脫粒,除去莖葉等雜質後收藏。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發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麻疹;癰腫;瘡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產後血暈。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①《本經》: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溼痺。

  ②《藥性論》:治惡風賊風,口面歪邪,遍身頑痺,心虛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氣,除勞,治丁腫;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氣,能發汗,除冷風;又搗末和醋封毒腫。

  ③孟詵:產後中風身強直,研末酒服。

  ④《食療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勞風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理丈夫腳氣,筋骨煩痛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華子本草》:利五臟,消食下氣,醒酒。作菜生熱食並煎茶,治頭風並汗出;豉汁煎治暴傷寒。

  ⑦《本草圖經》:治頭風,虛勞,瘡疥,婦人血風。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並敷毒瘡。治吐血。荊芥穗,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熱痛,消腫,除諸毒,發散瘡癰。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風熱,通肺氣鼻竅塞閉。

  ⑨《綱目》: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及生瘡,陰頹,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