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飼養的要點有哪些

  近幾年河蟹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各種風險隨之加大。所以,規避風險,控制成本,注重細節,防微杜漸,把握要點,才能提高效益。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河蟹飼養的要點。

  河蟹飼養的要點:水草

  水草是養蟹的一個重要部分,各地種植的水草品種都不一樣,主要說一下伊樂藻。與其說會種伊樂藻,不如說會控伊樂藻。怎樣控制伊樂藻呢?那就是通過調節水的透明度及深度來控制。有以下兩種種植方法:

  第一,環溝種植。前期溫度低,建議水位在0.8~1米之間,這樣才能起到保溫作用,同時多肥水控制青苔生長,防止青苔在草上大量繁殖;中期“水不清,不加大水”,不要慢慢上水,這會使水草跟著水面生長,高溫天容易出水、開花,導致水草連根浮起而死亡***當溫度過高時,及時加水、割草頭,保證水草在水面30公分以下***;中後期伊樂藻多的塘,在避開蛻殼期時要拉掉一部分,特別是環溝內圈一定要及時疏通,以免導致河蟹不上阪田。在農曆7月20號左右,為了河蟹提前上市賣個好價錢,可以拉掉大部分的水草。

  第二,阪田種植。建議開溝種植,留出食路,根據阪田大小依次開1米寬、10公分深的土溝,把伊樂藻切成25公分左右,插秧式種在土溝裡,這樣種出的伊樂藻,整個養殖過程不出水、不上浮、根系牢。

  河蟹飼養的要點:飼料

  養殖前期:建議使用40~42蛋白的優質飼料,或喂煮熟的新鮮魚,多放螺螄,每畝從200斤逐步增加到500~600斤,並加強拌料,以保肝***保肝促長靈***、保苗***活力素***、誘食防腸炎***活性蒜寶***為主。

  養殖中期:建議以32~36蛋白飼料為主,選擇優質品牌飼料,防止梅雨季節有黴變原料的加入。

  養殖中到後期:建議加以少量玉米,防止河蟹大量夾草,並逐步以36蛋白飼料為主。

  養殖後期:建議喂40蛋白以上飼料,為了能在中秋節上市,應提前半個月喂小黃魚***凍魚***。

  河蟹飼養的要點:藥品

  各時間段的用藥:1~3月,清塘、肥水、保苗;3~5月,培菌、培藻;5~6月改底、穩水;6~8月,重在防病;8月以後,淨水、壯膘。

  用藥建議:

  ①5月份之後蟹塘培菌培藻做到適可而止,過量使用會使輪蟲大量繁殖,導致水體變白濁,從而影響水草的生長及河蟹的脫殼比。

  ②做到“會消毒”,消毒不是想到了才做,也不是發病了再去消毒。需抓準時間點:苗下塘3~5天及節氣點前,比如清明之前、穀雨之前等,特別在進入大暑時期段。

  ③學會“控制青苔”,有經驗的養殖戶會發現蟹塘有少量青苔,水質清爽,水草長勢旺盛,同比河蟹規格也大,正如一句話所說“一塘青苔,一塘好蟹”。所以建議不要盲目殺青苔,控制其不大量爆發即可。

  ④不要跟風用藥,每個塘口環境都不一樣,根據塘口的問題去用藥,多與養殖成功的人交流經驗,不要閉門造車,遇到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跟技術人員交流後再用藥。

  河蟹飼養的要點:螺螄

  螺螄可做河蟹的鮮活餌料,又可清水、淨水,放養螺螄是養蟹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水質環境的不斷惡化,以前過水養蟹模式早已行不通,導致養蟹對螺螄的需求越來越大,螺螄卻越來越少。每個養殖戶都有這種感覺:沒螺螄或螺螄少的塘水,很難調!

  所以,儘量在5月份多放螺螄,放養螺螄還需注意兩點:第一,不要在陰雨天放養螺螄,會導致成活率低;第二,在放螺前取樣檢視螺螄的成活率,確保其成活率。

  河蟹飼養的要點:魚苗

  蟹塘一般混養花鰱、白鰱及桂魚來調節生態平衡。如何混養鰱魚:低密度養殖每畝放養花白鰱20條左右,其中白鰱13條,花鰱7條;高密度養殖則每畝10條左右,白鰱7條,花鰱3條。如何混養桂魚:正常每畝放養10~20條。5公分以上的桂魚苗,如果蟹塘泥鰍較多可放30~40條,晚上放養為宜,這樣成活率較高。

  為什麼說“魚大蟹小”?花白鰱以浮游植物和動物為食,桂魚以小雜魚為主,魚大說明塘裡藍藻多、蟲子多、雜魚多,所以河蟹長不大!

  河蟹飼養的要點:蝦苗

  蟹塘一般都會混養青蝦,或混養龍蝦。青蝦建議每畝放養1~2兩抱籽蝦,不要過量放養導致青蝦小,價格低,且高溫時易與河蟹交叉感染,得不償失!混養龍蝦一定要多改底,勤防病,多種草,頂足料!需注意的是:三年清除一次,重新放養龍蝦苗。

  近幾年河蟹價格下跌,許多蟹農都在嘗試混養模式,有喜悅,有辛酸。一點個人經驗送給你們:“高溫養龍蝦,低溫養青蝦”。

  河蟹飼養的要點:交易市場

  由於河蟹交易金額較大,儘量賣給講誠信的人,保證電子秤的公正,兩天清一次賬。賣蟹更要看準時機,儘量不要選擇雨天,因大雨天氣取出的河蟹活力差,導致賣不掉、放不回的尷尬局面。另外,河蟹喜食南瓜,賣蟹前可在吊籠或網箱裡多放南瓜片增加蟹的體重。近幾年河蟹價格的高峰一般在中秋前10天左右和國慶節假日及賣蟹的後期,低峰則在國慶節一個星期後。所以,養殖戶應多到市場瞭解行情,觀察市場河蟹的發貨量及餘蟹,既要豐產,又要豐收!

  養蟹週期長,瑣事多,做好每件小事才能避開大患。小細節定成敗,養蟹成功貴在細微與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