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的重要作用及其意義

  創新思維是創新活動的智慧結構的關鍵,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創新教育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1、創新思維能力的有與無,將決定一個人的發展前途。

  兩個大學畢業生同時被分配到一個公司。兩年過後,A大學生被提拔為副科長。B大學生對此心理很不平衡,他找到公司老總說:“我們兩個不是一塊來的嗎?工作上我們都非常努力,怎麼提拔了他,沒提拔我啊?”老總非常有耐心,說:“小B,那好吧,我要給你說清楚了。但是,你來了這麼久,你幫我幹一件事吧。現在是下午四點整,你到街上隔壁的自由市場去一趟,看有什麼東西賣的沒有,回來跟我說一聲。”

  小B說,“那好,我去看一下。”說完咚咚下樓了,不一會回來說: “老總,市場上有個農民推著手推車,正在賣土豆***馬鈴薯***。”老總問:“這一車土豆大概有多少斤啊?”“老總,我沒問,我去問一下。”小B又轉身跑下樓去,回來後說:“老總,這車土豆300多斤。”老總問,“大概多少錢一斤呢?”“噢,我還真沒問,我再去問一下吧。”

  不一會回來說,“老總,八角錢一斤。”老總又問:“要是全部都買了,能便宜點不?”“老總,您等一會,讓我再去問一下吧。”過有一會工夫,小B氣喘吁吁地上樓說:“老總,我問好了,6角錢一斤就賣的。”老總看小B前後跑了四趟,汗水出來了,端一杯熱茶過去,說:“小B你先坐下,休息一會,”於是,又把提了副科長的小A叫了過來,說:“小 A,你到隔壁市場去看一下,有什麼東西要賣沒有,回來給我講一下。”小A既穩重又迅速地下樓了。不一會兒回來了,對老總彙報說:“有個農民推著一車土豆在賣。”

  “大約有多少斤啊?”“我順便打聽了一下,300斤多一點。”“那多少錢一斤呢?”“我還真問了一下,8角錢一斤。”“要是全部包了都買呢,他能不能少一點啊?”“我也問那位老農啦,他說6角錢一斤就賣。”老總說:“叫他進院裡來吧,我們都買了。”小A緊接答道,“我已經叫到門口了,老總,就等您一句話啦。”……小B一看到這個過程和結果,心裡明白啦,氣消了,走人了。

  不言而喻,由於創新思維能力上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結果或結局,踏實肯幹固然重要,但從某種意義說來,有無創新思維能力,即應變思維的能力,超前思維的能力,聯想思維的能力等更為關鍵。這個故事深刻啟示我們,只用體力工作的員工,只能夠得上基本稱職的員工,既用體力又用腦力工作的員工,才算得上合格的、優秀的員工。

  2、創新思維能力的高與低***大與小***,將決定一個人的事業天地。

  古今中外,大凡在事業上有所建樹、有所作為的人,可以說,都是創新思維能力很強的人。他們憑藉高超的創新思維能力,對事物進行優化組合,正確評價,對資訊進行科學判斷,認真梳理。一句話,他們靠智慧、靠特色、靠創新、靠點子,開拓出了事業上的一片廣闊天地,被人們所讚頌,所稱道。

  清代名將楊時齋,善於逆向創新性思維,組織管理軍隊,指揮訓練打仗,既做到了“軍中無閒人”,又展示了他的非凡謀略,在歷史上傳為佳話。

  在行軍打仗時,他把聾子留在左右使喚,從而避免了軍事機密的洩露;他讓啞巴傳遞密信,即使被敵方捉住,也問不出所以然;他讓瘸子守放炮座,既堅守了陣地,又避免了逃兵;他讓盲人伏地遠聽,以及時察覺敵人的行動,先機制敵。顯然,通過創造性的逆向思維,使兵員都派上了用場,編配上達到了最佳組合,整體作戰能力得到了最大發揮。

  另據報載:南方有一家合資企業,在一般人看來,勞動生產率已經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地步,再沒有任何潛力,乃至任何招法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公司下屬一位車間主任應聘競爭上崗。上任後,在認真調研論證、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他對公司所屬四個車間分別採取瞭如下措施——

  第一個車間都是男孩***同志***,好,加幾個女孩***同志***進去,效率大大的提高。我們經常有人說的,叫男女搭配,工作不累。“女”+“子”=好。

  第二個車間都是青年人,好,加幾個中老年人進去,老成持重,效率明顯提高。

  第三個車間都是中老年人,好,加幾個青年人進取,增添了活力,效率直線提高。

  第四個車間,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有。怎麼提高效率呢?經過認真分析發現,這個車間都是本地人。好,加幾個外地人進去,都拼命地摽勁幹,效率大幅度提高。

  結果,面貌改變了,效率提高了,效益增強了,事業做大了。

  3、創新思維能力的顯與隱,將決定一個人的目標設計。

  有無創新思維能力,有哪個方面的創新思維能力,準確瞭解、把握自己創新思維能力的大小及其表現形式,將有助於自己的發展定位和目標設計。

  1979年我被提升為排長後,在仕途道路發展上,有五種前景路子可供選擇:一是做政工幹部;二是作軍事幹部;三是做技術幹部;四是做後勤幹部;五是做轉業幹部。我根據自己形象思維能力比較突出,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等特點,選擇了政工幹部這條路徑,經過努力,83年我由排長破格提升為指導員,87年任副教導員,***任教導員,92年被提升為副團職,96年任研究生隊政委。實踐證明,我確立的方向是對頭的,路子走的是對的。

  可見,清楚自己創新思維能力的高低及方面,可以使我們每個人正確認識自己,科學設計自己,從而更好地鍛鍊發展自己,修正完善自己。事業的成功乃至輝煌、偉大,要求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與自身的能力、興趣、個性、風格和價值觀念相結合。如果不瞭解自己屬於何種素質、何種型別的人才,就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僅工作幹不出色,事業不會有為,而且還會不自覺地浪費自己可貴的天賦。試想,孫中山如果不重新選擇,就不會成為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魯迅、郭沫若如果不重新選擇,充其量不過是個高明的醫生,他們決不會成為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愛因斯坦如果不重新選擇,就不會成為舉世聞名的物理學家;陳景潤如果不重新選擇,就不會成為震驚世界的數學家。

  4、創新思維能力的超與凡,將決定一個人的勇氣謀略。

  創新思維能力超高、超眾,就能敢於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敢於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敢於思考別人沒有思考過的問題。創新思維能力的超與凡,將決定一個人的勇氣、膽識的大小,謀略水平的高低。

  記得很小的時候參加遊園聯歡會,看到一則至今不忘的燈謎:有一個財主,臨終前把三個兒子叫到身邊說,家裡有17匹馬可當遺產分,大兒子分得1/2,二兒子分得1/3,三兒子分得1/9。

  17匹馬的1/2是8匹半,難道要殺掉一匹馬分馬肉嗎?三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於是請來村裡的一位智伯幫助解決難題。

  智伯想了又想,終於找出了答案:他從自己家裡牽來了一匹馬湊成18匹,大兒子得1/2是9匹,二兒子分1/3是6匹,三兒子分1/9是2匹。9+6+2=17匹,還剩下一匹,就是智者從自家牽來的,自然又牽了回去。矛盾擺平了,句號畫圓了,皆大歡喜了。

  這位智者,智就智在他高超駕馭並巧妙極致地運用了創新思維中的多元思維、偶然思維、無界思維、超常思維等知識理論,以及深奧數學原理,解決了現實中看似沒有答案即“難題的難題”。

  現實告訴我們,事物發展結構不都是說一就一,或一分為二的,有時則是一分為三或一分為多。事物這種一分為多和多元發展,從某種意義上,更具普遍性和規律性。在自然界,很多動物是四足或多足的,很多花是多瓣的,很多植物是多根、多枝、多葉、多果的,很多山脈是多峰的,所有的河流都是多彎的……也就是說,日常生活中,類似上述困擾我們的難題比比皆是。如果我們創新思維能能力很高超,很獨特,就會有膽有識,信心百倍,思路就寬,辦法就多,就能迎刃而解,“柳暗花明”。否則,創新思維能力低下,無勇無謀,就會一籌莫展,束手無策,甚至“走投無路”。

  談創新思維的作用和意義

  創新思維的滲透

  有這樣一句話幾乎人人耳熟能詳:“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愛迪生的名言,讓我們懂得勤勞和汗水可以造就出天才和成功。其實不然。因為在這句話的原文後面,還有這樣一句關鍵的話:“ 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愛迪生向我們傳達出什麼?成功不單單是汗水那麼簡單,那靈感究竟又是什麼?

  靈感,其實就是一種卓有成效的思考方法,引領人們發現新的途徑的一種方式,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本質上,就是一種創新思維的化身***影子***。

  回顧歷史長河,從古到今,從古代四大發明,到近代工業製造,小至企業發展,大至社會行業興衰,都離不開創新思維因子的滲透作用。勤勞並不能帶來本質性的改變,汗水不能提升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創新性和創作力,卻能!

  時光車輪行至二十一世紀,電子計算機出現,令如今的時間網路普及、新行業不斷誕生、人類工作方式、人際溝通途徑等等諸多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世界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時代,而新的多個行業,如創意產業和資訊產業發展的基石就是創新思維,人類日常的經濟生活沒有像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如此依賴創新思維的作用。

  創新思維的作用

  中國電子商務教父馬雲有這樣一段關於懶的講演,認為這個世界實際上是靠懶人來支撐的: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爾·蓋茨,他是個程式設計師,懶得讀書,他就退學了。他又懶得記那些複雜的dos命令,於是,他就編了個圖形的介面程式。於是,全世界的電腦都長著相同的臉,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厲害的餐飲企業,麥當勞。他的老闆懶得出奇,懶得學習法國大餐的精美,懶得掌握中餐的複雜技巧。弄兩片面包夾塊牛肉就賣,結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個M的標誌。必勝客的老闆,懶得把餡餅的餡裝進去,直接撒在發麵餅上邊就賣,結果大家管那叫PIZZA,比10張餡餅還貴。”

  以上這段話,從側面反映出因為“懶”,引發出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的重要性。所謂,創新有法,思維無法,貴在創新,重在思維。只有創新思維的存在,才能有富有成效的新產品的誕生、一個有意義方法的提出,一個成功契機的誕生。正因為這些“懶人”的創造性發明和創新的出現,新行業得以誕生,企業得以發展、財富得以匯聚,社會得以進步、世界才有了今天這樣的精彩。即創新思維是引導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基石。

  創新思維的意義

  不同行業和環境,創新思維,有多樣的表現形式。但本質上,是人的一種思維能力的體現,創新思維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著異乎尋常的作用,讓今天各行各業的人都非常重視。

  首先,創新思維促使知識融會貫通,知識優化組合。

  知識是多種多樣的,一個人只能掌握一定量的知識範圍,而由於創新思維的產生土壤絕不是貧瘠和單一的,這樣就促使人們瞭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多個領域,使知識的門類涉獵更廣、體系化更強,同時在不斷的思考和學習中,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知識優化組合。

  其次,創新思維促使企業自主創新,培養國際品牌。

  中國的民族品牌的樹立,需要依靠自主創新,企業的產品沒有創新就沒有市場,企業的發展沒有創新就難以維持,管理陳舊沒有創新難免死氣沉沉,企業可能缺乏競爭力。因此創新思維對於企業而言,尤其重要。縱觀當前國際市場,民族品牌屈指可數,寥寥無幾,2008年的前世界500強新鮮出爐,前50強中,沒有一家中國企業。究其原因,沒有自主研發和創新的能力,亦步亦趨只能甘為人後。

  中國的強大,離不開民族企業的發展,民族性國際品牌樹立,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經濟實力的側面體現,因此民族品牌的塑立,企業文化創新、研發創新、管理模式創新等等,都離不開創新思維的支援。

  再次,創新思維能解放想象力,促進教育體制的完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新作用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作用。當前中國基礎教育進行“新課改”,提倡素質教育。而創新思維就是素質教育之一--創新素質的核心。而基礎教育“新課改”的實行,促進學生的多方面能力發展,促使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得以發揮,想象力得到激發和保護。而想象力的延伸和發展,就是創新思維的源泉,因此創新思維促進了教育體制的完善發展,而這對社會的明天、民族的未來至關重要。

  最後,創新思維能促進社會重視創意產業發展,督促立法體制的完善。

  當今行業類別寬泛,很多行業都需要創新思維,比如創意產業等這些行業門類的發展,完全依靠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獲得發展。而是否具有創造力、創意能力,就是評判他們是否適合此行業發展的標準。

  而如果社會各界重視創新,也就會對這些原創作品更加推崇,進而促進人們尊重原創、反對剽竊的行業正氣。這樣個人團體以及社會同時加強對原創作品、創意創新的保護意識,也能更加激發創意產業行業的蓬勃發展,也推進相關部門對此類行業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立法措施,促進我國法律法規的完善之路。

  邏輯思維在創新思維中的作用

  創新思維就是創造新思想的思維活動。在創新思維中,邏輯思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創新思維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要了解邏輯思維在創新思維中的作用,必須弄清楚什麼是邏輯思維。

  一、邏輯思維

  “邏輯”一詞是由英文logic音譯過來的。它來源於希臘文,原意指思想、理性、規律性等。由此可知,邏輯思維就是理性的思維,也就是有規則、規律的思維。研究這種邏輯思維的學科是邏輯學。自從亞里士多德建立邏輯學以來,邏輯學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門成熟的科學。邏輯學主要研究思維的形式及其規律、規則,它力圖通過規範人們思維的形式來使人們的思維正確、合乎理性,人們也把邏輯學叫做形式邏輯學。邏輯學又可以按其歷史的發展分為傳統的形式邏輯和現代形式邏輯。

  什麼是邏輯思維呢?邏輯思維有一條基本規律--充足理由律。據此,邏輯思維就是在充足理由基礎上所進行的思維活動。邏輯思維的形式、規則和規律主要就是為了人們能必然地得出結論或者說是為了人們的思維有充足理由而制定出來的。下面舉幾個推理和論證***邏輯思維的兩個主要內容***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邏輯思維的三段論推理有一個正確的形式:

  所有的M都是P,

  所有的S都是M,

  所以,所有的S都是P。

  下面舉兩個符合這種推理形式的例子。

  例一:

  所有的犯罪都是危害社會的,

  所有的過失殺人罪都是犯罪,

  所以,所有的過失殺人罪都是危害社會的。

  例二:

  所有法律允許的行為都是受法律保護的,

  所有正當防衛的行為都是法律允許的行為,

  所以,所有正當防衛的行為都是受法律保護的。

  上述兩個推理的具體內容各不相同,但仔細分析一下,它們的邏輯形式卻是相同的。邏輯學把這種正確的思維形式總結出來就可以用來規範人們思維,使人們得出結論有充足的理由。

  邏輯推理中的充分條件假言推理有條規則: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後件,否定後件就要否定前件。

  根據這條規則,充分條件假言推理有這樣一個有效式:肯定前件式,即前提中肯定假言命題的前件,結論肯定它的後件。例如:

  如果誰是殺人凶手,那麼誰就具有殺人時間,

  某甲是殺人凶手,

  所以,某甲具有殺人時間。

  為什麼要制定這樣一個邏輯規則呢?主要是為了思維過程有充足的理由,能必然地得出結論。如果採取“肯定後件式”結果如何呢?試看下面一個例子:

  如果誰是殺人凶手,那麼誰就具有殺人時間,

  某甲具有殺人時間,

  所以,某甲是殺人凶手。

  邏輯學認為這種推理形式是無效式。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個思維過程中結論的得出儘管是有理由的,但是理由是不充足的,結論不是必然得出的。

  在邏輯學中,論證也是要求符合充足理由律的。關於論證方式有一條規則:論證方式必須正確有效。這條規則的要求是論據與論題之間必須有必然聯絡,即論據能合乎邏輯地推出論題。就是說,這一規則直接體現著充足理由律。要使論證方式正確有效,就要求推論步驟正確無誤,即必須合乎推理規則,這也是為人們由論據能必然地得出論題而制定的。

  如果違反這一規則,就會犯“推不出”的邏輯錯誤。例如:

  李某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績,因為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李某好好學習了。

  這個論證運用的必要條件假言推理是無效的,因而不能由論據必然地推出論題。

  以上所述的思維活動都是有充足理由、由前提能必然地得出結論的思維活動,這種邏輯思維活動是狹義的邏輯思維。這種思維活動就是典型的形式邏輯思維活動,這樣的邏輯思維人們在實際生活中用得是比較少的。邏輯思維有廣義的和狹義的之分。廣義的邏輯思維是指由比較充足的理由能基本合理地得出結論的思維活動。為了和狹義的邏輯思維相區別,我們也可以把這種廣義的邏輯思維叫做理性思維。人們在實踐中所用邏輯思維大多是這種邏輯思維活動。例如,一些規章制度的制定、一些工作計劃的形成、一個領導的決策等等,都是這種廣義的邏輯思維的結果。

  另外,邏輯思維要求條理性、層次性,也可以看作是對思維要有充足理由的要求。只有把思想表述得有條理性、層次性,才能使人知道你的思想是有充足理由的,是合乎理性地得出的,才能顯示出你思想的邏輯性。這也是人們把條理性、層次性看作是思維具有邏輯性的原因。

  二、邏輯思維在創新思維中的作用

  邏輯思維對人的創新思維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但人們對邏輯思維的錯誤理解和運用也可能形成對創新思維的阻礙作用。

  1、邏輯思維對創新思維積極作用主要有如下幾點:

  ***1***邏輯思維能對非邏輯思維提出的創新性思想進行邏輯論證。這是邏輯思維在創新思維中最重要的作用。人們運用直覺、靈感、頓悟、想象等非邏輯思維提出的創新性思想在一開始的時候通常是粗糙的、不繫統、不完善的,這就需要邏輯思維對之進行加工,把它變成比較系統、完善的知識系統,使之逐步變為科學知識。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等等新的科學思想的形成過程都是如此。

  邏輯思維能力對人類來說很重要。沒有邏輯思維,人所提出的新思想就不會得到論證,就難以被人接受,對人的言行就沒有多少指導作用。沒有邏輯思維,人類的科學知識也就失去了理性的基礎,人類的認識也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樣的高度。

  人是理性的動物。絕大多數人都是講道理的。你的新思想、你的主張之所以不被別人接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你沒有把它論證得很清楚,講述很清楚。

  ***2***運用邏輯思維也能直接提出一些比較具有創新性的新思想,儘管通過邏輯思維提出創新性的新思想在人們提出的創新的新思想中所佔的比重很少。例如,門捷列夫利用他發現的元素週期律,從理論上預測了許多先前化學中未知元素的存在,並對這些元素的某些性質做了描述。後來,這些元素果然被發現了,並且它們的性質也和門捷列夫所預見的很相符。

  ***3***邏輯思維還有利於人們篩選和評價新的思想。不管採取哪些創新思維的方法,都有可能提出兩種以上甚至更多的新思想。這時就要根據可行性、可能性及社會經濟效益來篩選。篩選的過程,就是藉助邏輯思維對每個新的思想進行分析、比較進而做出判斷,決定取捨,這就是邏輯思維的任務。

  創新思想形成之後,還需要進行鑑定,做出正確的評價。包括和現有的成果進行比較並判斷其水平和等級;通過計算和預測,判斷其應用價值和經濟效益;通過推理,說明其應用前景和繼續改進的可能性,等等。

  ***4***邏輯思維還是傳授和傳播新思想的重要手段。很多新思想的真理性是明顯的,它們的真實性早已得到論證和實踐檢驗。但真理的明顯性具有相對性,在這個人看來是明顯的並不需要進行邏輯論證的東西,在另一個人看來卻是非常複雜的並且需要進行專門邏輯論證的。這就需要進行邏輯論證,以便做到以理服人,達到知識傳授和傳播的目的。

  2、邏輯思維對創新思維可能導致的消極作用有如下幾點:

  邏輯思維本身對創新思維沒有阻礙的作用,但人們對邏輯思維的錯誤理解和運用卻可能形成對創新思維的阻礙作用。

  ***1***邏輯思維加上錯誤的前提推出的結論能阻礙人們的創新思維。邏輯思維的前提是我們已知為真的科學知識或我們假設為真的知識,而作為前提的這樣的知識則是不可靠的。人們通常會忽視這一點,而堅信邏輯思維得出的結論是絕對可靠的。從而常常以此為依據對創新性的思想進行否定,阻礙創新思維的發展。馬可尼提高了無線電裝置的功率和效率之後,勇敢地試想向大西洋彼岸傳送訊號。專家們嘲笑他這種“天真”的想法。他們說,無線電波向光一樣直線傳播,不能順著地球的曲面行進,而要射向宇宙空間散失掉。根據邏輯,專家們講的非常正確。可是馬可尼不聽這些堅持做實驗,獲得了成功。當時,無論是馬可尼還是專家們都不知道大氣層上面有一個電離層。電離層反射回了無線電波。如果馬可尼一直死板地按照邏輯行事,那麼,他永遠也不能取得這樣的成功。

  對既有知識、傳統觀念的態度人們已有過大量的論述,也已基本達成一致的意見。傳統的形式邏輯就認為在形成假說時“必須運用已有的科學知識,但不要被傳統觀念所束縛”。我們這裡不想再多贅述了。然而,要人們“敢於違背邏輯規則”,很多人就感到難以理解了。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邏輯思維一般只能使人們在原地打轉轉,不能產生新思想。要提出一個新思想,要創新,就必須突破陳規,也就是說必須運用非邏輯思維去衝破和違背既有的邏輯規則。科普寧認為,歷史上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只有藉助於智慧的危險的突然的飛躍,即當出現擺脫嚴格推理的沉重枷鎖的能力時***這種能力就叫做想象、直覺、機智***,才能完成自己最出色的結果。” 尼采提出要用鐵錘進行思考,似乎隨時準備著用鐵錘把舊有的知識和規則砸個粉碎。

  ***2***如果把邏輯思維僅僅理解為狹義的邏輯思維***形式邏輯的推演***的話,那麼這樣的邏輯思維相對而言就比較具有常規性,嚴密性,缺少創造性。一般說來,邏輯思維的前提就已經蘊含了結論,這也就是說僅僅依靠邏輯思維本身是很難推出新結論來的。人們發現新思想的思維方向或方法是很多的,甚至是無限多的,邏輯思維只是為人們發現新思想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向或方法,其對創新思維的作用也是比較有限的。即使有少量新思想是由邏輯思維推匯出來的,其創新性也是較小的。前面我們提到,門捷列夫利用他發現的元素週期律,從理論上預測了許多先前化學中未知元素的存在,並對這些元素的某些性質做了描述。這是利用邏輯思維所進行的直接創新,但其創新性和元素週期律的發現相比要小得多,沒有元素週期律這一新思想的發現,也就不可能有利用元素週期律推匯出新的化學元素這樣的新發現。

  綜上所述,儘管人們對邏輯思維的錯誤理解和運用可能導致對創新思維的阻礙作用,但邏輯思維是創新思維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其對創新思維起著多方面的正面的積極作用。我們在進行創新和創新思維活動時,要注意發揮邏輯思維對創新思維的正面的、積極的作用和影響,克服邏輯思維對創新思維可能帶來的負面的、消極的作用和影響。總之,我們對邏輯思維在創新思維中的作用應該有足夠的認識,在這個以創新和創新思維為主旋律的時代,一定要高揚邏輯、理性的精神。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