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為什麼下調中國信用評級

  2017年5月24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釋出公告稱,將中國的評級由Aa3下調至A1,評級展望由負面調整為穩定。穆迪為什麼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呢?穆迪信用評級的標準是怎麼樣的呢?下面Sara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穆迪下調中國信用評級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原因

  2017年5月24日,美國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將中國長城資產的信用評級從Aa3降低至A1,並將我國前景展望從“穩定”調為“負”。這是25年以來,三大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惠譽國際、穆迪***首次降級我國。

  此次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下調,反映了穆迪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的財政實力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經濟體系整體債務將隨著潛在增長的放緩而繼續上升。

  另外,穆迪還表示,在2018年底前,中國政府的直接債務負擔與GDP之比將逐步升向40%,到2020年底時將接近45%。而未來五年的潛在增長率將降至近5%的水平。

  對此,中國財政部表示,此次穆迪下調我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基於“順週期”評級的不恰當方法,其關於中國實體經濟債務規模將快速增長、相關改革措施難見成效、政府將繼續通過刺激政策維持經濟增速等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

  大華銀行駐新加坡的分析師Suan Teck Kin表示,穆迪此次調降中國評級可能不會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廣泛的外溢效應,稱穆迪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估似乎“過於悲觀”。

  穆迪信用評級標準

  穆迪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具權威的專業信用評級機構之一。

  穆迪的信用報告系統有著固定的模式。如果某家公司的債券被賦予AAA評級,那就意味著穆迪相信,貸款給這家公司後,你收回本息的概率非常高。概率越低,評級就越低。從AAA到AA到A,然後就是Baa,最後是Caa到C級,穆迪在從Aa到Caa的各個基本等級後面加上修正數字1、2及3。低於Baa 的評級被認為是“垃圾級”,或者說是高風險的評級。其他評級公司的評級標準與此類似。

  穆迪還對信用評級給予展望評價,以顯示其對有關評級的中期走勢看法。展望分為“正面”***評級可能被上調***、“負面”***評級可能被下調***、“穩定”***評級不變***以及“發展中”***評級隨著事件的變化而變化***。

  注:前四個級別債券信譽高,履約風險小,是“投資級債券”,第五級開始的債券信譽低,是“投機級債券”。

  財政部迴應穆迪下調中國主權評級

  對於穆迪下調中國主權評級,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表示,穆迪下調我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基於“順週期”評級的不恰當方法,其關於中國實體經濟債務規模將快速增長、相關改革措施難見成效、政府將繼續通過刺激政策維持經濟增速等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

  財政部負責人指出,總體上看,新預演算法實施後,我國逐步依法建立了地方政府規範的舉債融資機制,政府債務規模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我國政府債務的負債率與上年相比變化不大。

  為何在此時調整評級?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15日,中美雙方剛剛發表了聯合宣告,其中一條就是中國從7月16日允許外資全資所有的評級機構在中國開始評級服務。在這段有些敏感的準備期內,穆迪下調中國的主權評級,箇中緣由倒是值得考量一番。

  央視解讀:穆迪這回“看走眼”了

  在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調降中國的信用評級後,作為風向標的10年期國債並沒有出現大幅波動,人民幣匯率也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市場上對於中國國債和人民幣的賣盤並不大,甚至連一貫做慣了驚弓之鳥的股市也小幅上漲。股匯債以及黃金為代表的商品這四大市場的反應都說明中國經濟前景看好。

  穆迪雖然看到了中國經濟中存在的債務問題,認為中國經濟將更加依賴政策刺激。但穆迪卻沒有看到中國經濟自身的彈性,以及通過主動的結構性調整所釋放出的潛力。目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難以繼續過去30多年裡兩位數的經濟增速。但近年來經濟增速仍在6%到7%之間,大大高於穆迪的預測。尤其今年第一季度經濟迎來開門紅,GDP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增速加快。這是繼2009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後,GDP增速首次出現連季加快,經濟穩中求進的勢頭得以鞏固。此外經濟發展動力強勁,出口、消費和投資傳統“三駕馬車”齊頭並進,新動能也在快速成長。

  穆迪認為中國的潛在增長未來幾年很可能會放緩,這在國際上也遠非共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在上個月釋出的全球經濟展望中稱,中國經濟未來兩年增速強勁,今年增速預期為6.6%,高於去年10月預測的6.2%。IMF表示,中國內部的政策支援有效的提高了經濟發展,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加大了對巨集觀經濟穩定性的關注,中國也繼續著手解決需求再平衡和工業產能過剩兩大經濟問題。

  對於中國經濟,穆迪可能“看走眼”了。穆迪、惠譽和標普三大評級機構都具有近百年的歷史,主要業務所佔市場份額都在九成以上,成為擁有全面資料積累的全球評級市場的壟斷寡頭。其在資訊的收集、儲存和整理方面具有深厚的祭奠,也擁有較強的公信力。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三大信評機構無所不知。三大評級機構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都有嚴重缺陷的記錄。在主權信用評級領域,三大機構難以接觸到國家經濟情況的非公開資訊。由於在資訊公開方面不同國家的資料採集和披露差異大,這就造成主權評級在操作上難以有統一的標準。因此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期間,歐盟就曾多次炮轟信評機構並不公正的運作方式。此外,由於法律原因穆迪去年不得不退出俄羅斯市場。同樣,中國特有的內在經濟政治結構區別於西方國家,評級機構評估中國情況時需多幾分審慎。

  當然,同時也應該注意到,雖然穆迪提出的中國經濟中的困難因素被誇大,但一些結構性的問題確實存在,如果不能妥善應對,會對未來經濟發展造成隱患。因此在實踐中既要中國經濟前景充滿信心,堅持以我為主的發展節奏,又應該對提到的問題高度重視,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而保證經濟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