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並軌政策解讀問題分析

  在這辭舊迎新之際,養老保險制度也迎來了新政策,成為當下熱門話題。無疑,養老金並軌關係到許多人的切身利益,那麼究竟如何解讀這一新政策?養老金並軌又將給普通市民及國家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養老金並軌問題分析。歡迎借鑑。

  養老金“雙軌制”宣告破除 養老金正式並軌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2014年12月23日審議了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我國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

  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公佈了《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確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則。隨著《決定》的正式公佈,養老金 “雙軌制”宣告破除。方案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另外,職工如果未領夠139個月即死亡,養老金餘額可繼承。

  改革後養老金如何計算?

  ①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 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②個人工資超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低於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基數。

  養老金並軌四大問題解讀

  問題一:養老保險待遇會降低嗎

  《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14日公佈,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這一比例與企業職工一致。面對這一訊息,“養老金待遇會不會下降”成為機關事業人員普遍擔心的問題。

  官方給這些人吃了一顆“定心丸”。根據決定,對改革前已退休人員,保持現有待遇並參加今後的待遇調整;對改革後參加工作的人員,通過建立新機制,實現待遇的合理銜接;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通過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決定還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表示,根據新規,“老人”***已退休人員***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其退休待遇不會降低;“中人”***目前在職人員***和“新人”***以後新入職人員***雖然基本養老金水平會出現下降,但由於“中人”會根據視同繳費年限發過渡性養老金,職業年金 ***一種補充養老金***的建立也一定程度彌補“新人”基本養老金的損失,所以,總體來看,機關事業人員的養老待遇將保持穩定,不會出現大幅縮水。

  問題二:工資水平會上漲嗎

  雖然養老金待遇總體上不會大降,但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講,由於個人要承擔佔工資8%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佔工資4%的職業年金,其工資收入勢必將會減少,因此,漲工資成為了公務員群體的普遍訴求。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公務員表示,“讓公務員繳納養老保險可以,但我們的工資這麼低,能給我們先漲工資嗎?”

  李實認為,過去公務員不用交任何費用就能拿到很高的退休金,現在一下子要支付工資的12%,這對於很多工資只有2000元的基層公務員來說承擔起來比較吃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國家可能會通過提高工資的辦法來加以補償。“畢竟公務員工資很長時間沒有調整了,可以正好利用調整養老金這個機會來調整工資,所以,給公務員漲工資這個可能性非常大。” 李實說。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此前已經確定“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的思路,在外界看來,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也將很快推出。

  問題三:養老保險“待遇差”會縮小嗎

  在養老金並軌前,由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用繳養老保險,但退休後的養老金標準卻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因此,“待遇差”問題一直備受詬病。

  有統計顯示,中國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佔退休前工資收入比例***超過80%,個別甚至達到100%。而目前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則在50%以下。那麼,在養老金並軌後,企事業單位職工之間的養老金待遇差距會縮小嗎?

  李實表示,隨著改革的實施,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的養老金替代率必將逐步拉近,但二者差別過大,立即趨同並不可能。此外,兩者之間養老金待遇的差距縮小不在於降低公務員養老金,而在於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要通過“提低”的辦法來縮小差距。

  李實認為,決定提出“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等情況,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當前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每年漲幅差不多在10%左右,公務員可適當降低漲幅,這樣增幅一大一小,過幾年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會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