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很多數學老師都想要學生快速掌握自己所教授的數學知識,此時應該制定好一份完美的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希望對你有用。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篇一

  一、指導思想:

  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新《課標》基本理念,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課的班級還是二年級, 經過了一年的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習習慣等相對來說已有了較大的轉變;完成作業情況也較好,大部分同學作業清楚,態度端正,對數學表示出了較大的興趣。不過還有一小區域性同學由於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種種原因,尚不能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學起數學來感覺還是有點累。學生樂於計算,但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有點麻木,不注意審清題目意思,急於動手,以至於粗心大意,沒有很好的解決問題。需要更加的嚴格要求,多動手,多思考。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來。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轉載自

  三、教學目標:

  1 .認識計數單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 . 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 . 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 .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 . 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 .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認識條形統計圖*** 1 格表示 5 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 . 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 .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材分析:具體目標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1. 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2. 通過購物等活動,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和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讓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4. 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混合運算要有一定的順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

  5. 引導學生掌握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第二、四單元:表內除法

  1. 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應用。

  2. 使學生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能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3. 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第三單元:圖形和變換

  1. 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直觀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會藉助三角板識別以上三種角。

  2. 通過觀察、丈量、比擬、歸納,使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3. 使學生能夠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4. 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

  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

  1. 聯絡生活實際學習萬以內的數,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 通過實際操作,具體感受大數的實際含義,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逐步發展數感。

  3. 通過 撥一撥 等教學活動,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第六單元:克和千克

  1. 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觀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千克

  2. 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 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第七單元:加與減

  1. 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具體的情境中滲透德育。

  2. 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 引導學生探索整十、整百數的加減的口算及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4. 引導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第七單元:加與減

  1. 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導學生探索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

  3. 引導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八單元:統計

  1.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 引導學生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並能完成相應的圖表。

  3. 使學生能根據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能做出簡單的預測,能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廣泛運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具體措施:

  1. 繼續加強學習慣例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認真審題和計算、重視驗算、規範書寫格式等的教育。

  2.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學習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教材通過數小正方體木塊, 10 個是一長條, 100 個是一層,這樣的 10 層就是一千個 有這樣 10 個大正方體就是一萬個,體會 “ 千 ” 萬 ” 實際含義。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內或操場上辨認方向。通過數學遊戲你問我答,神奇的 495 練習萬以內加減法,通過設計圖案複習認識圖形,通過實驗泡黃豆,填寫和繪製統計圖表等,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再如:開展 “ 分一分 ” 活動,大量平均分的過程中,體驗除法的含義,等等。

  3.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協助學生積累參與數學活動的經驗。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數學活動的紀律。

  4. 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冊教材提供了很多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教材中還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如 “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哪些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並與同伴說一說 ”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5.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和相關思想的滲透。

  6. 發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學中,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發明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根據本班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確定合理的教學起點和重點,結合外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適當的教學素材創設教學情境,同時,適時地記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時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7. 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培養。採取生生互幫與教師輔導相結合、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層面的對學困生進行輔導。

  8. 加強估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本冊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技能。例如,估計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進行萬以內加減法計算時,先估計得數的大致範圍,再進行計算。學習丈量時,先估計測量的物體有多長,再實際測量,這樣做,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計技能。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計算方法時,肯定演算法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篇二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教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在經過了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更多關注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讓學生在思維中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本冊教學內容有:

  第一單元有餘數的除法;第二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第三單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第四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二***;第六單元圖形與拼組;第七單元混合運算;第八單元時、分、秒的認識;第九單元統計;第十單元總複習。

  ***一***、數與代數

  1、有餘數的除法:⑴、有餘數除法的認識;⑵、有餘數除法的筆算

  2、萬以內數的認識:

  ⑴、千以內數的認識;⑵、萬以內數的認識;⑶、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近似數;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幾千幾百加減幾百。

  3、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⑴、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口算;⑵、簡單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估算;

  ⑶、稍複雜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⑷、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驗算。

  4、萬以內加減法***二***:

  ⑴、較複雜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⑵、估算;

  ⑶、應用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⑷、回顧整理。

  5、混合運算:

  ⑴、兩步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⑵、帶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⑶、應用加減運算解決問題。

  6、時、分、秒的認識:認識時、分、秒。

  ***二***、空間與圖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⑴、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長度單位的進率和簡單的換算。

  2、對稱:認識對稱現象。

  3、圖形與拼組:

  ⑴、平面圖形的認識:

  ①、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②、五邊形、六邊形的初步認識;

  ⑵、圖形的拼組。

  ***三***、統計與概率

  統計:分段統計。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奇妙的動物世界: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

  2、戶外活動:加深對統計過程的體驗,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五***、回顧與整理:回顧整理全冊內容。

  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數與代數: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各數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②、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會口算表內有餘數除法、百以內加減法、能計算

  三位數的加減法及兩步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③、能正確辨認鐘面上指示的時刻,認識時、分、秒,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進行簡單的換算。

  2、空間與圖形:①、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

  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五邊形、六邊形。②、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估測、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③、結合例項,感知對稱現象。

  3、統計與概率:

  ①、能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②、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掌握分段統計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運用:

  ①、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認識。②、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二***、 數學思考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經歷從生活情境中認識較大數的過程,能用萬以內數描述具體的事物,發展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

  3、經歷探索三位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4、在解決簡單的混合運算問題中,體會分析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5、在對長方形及正方形特徵的探索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6、經歷對資料的蒐集、整理、分析過程,體會統計的工具性,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

  ***三***、 解決問題

  1、能用加減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用加減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能用統計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

  ***四***、 情感與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材重點內容分析:

  結合教學內容的類別分析,我認為“數與代數”中的認識萬以內數及這些數的大小比較;有餘數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樣性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空間與圖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及換算,認識對稱現象,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統計與概率”中分段統計是重點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難點分析:

  在教學“數與代數”教學內容中,關鍵是給學生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們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體會出“萬以內數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性和有餘數除法及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必要性”,在這個基礎上,學生才會較好地理解算理和計算方法,所以說在該類知識中,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會結合具體情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即計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學“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時,認識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單位之間的換算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是教學上一個難點部分。在時、分、秒之間的換算是教學上的一大難點知識。在“統計與概率”部分中,分段統計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的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採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和遊戲。

  3、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理解所學內容。例如:萬以內數認識。讓學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傳單上一些物品的價格來加深對三、四位數的認識,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

  5、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6、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篇三

  一、指導思想:

  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新《課標》基本理念,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課的班級還是二年級, 經過了一年的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習習慣等相對來說已有了較大的轉變;完成作業情況也較好,大部分同學作業清楚,態度端正,對數學表示出了較大的興趣。不過還有一小區域性同學由於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種種原因,尚不能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學起數學來感覺還是有點累。學生樂於計算,但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有點麻木,不注意審清題目意思,急於動手,以至於粗心大意,沒有很好的解決問題。需要更加的嚴格要求,多動手,多思考。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來。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轉載自

  三、教學目標:

  1 .認識計數單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 . 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 . 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 .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 . 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 .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認識條形統計圖*** 1 格表示 5 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 . 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 .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材分析:具體目標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1. 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2. 通過購物等活動,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和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讓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4. 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混合運算要有一定的順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

  5. 引導學生掌握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第二、四單元:表內除法

  1. 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應用。

  2. 使學生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能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3. 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第三單元:圖形和變換

  1. 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直觀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會藉助三角板識別以上三種角。

  2. 通過觀察、丈量、比擬、歸納,使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3. 使學生能夠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4. 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

  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

  1. 聯絡生活實際學習萬以內的數,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 通過實際操作,具體感受大數的實際含義,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逐步發展數感。

  3. 通過 撥一撥 等教學活動,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第六單元:克和千克

  1. 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觀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千克

  2. 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 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第七單元:加與減

  1. 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具體的情境中滲透德育。

  2. 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 引導學生探索整十、整百數的加減的口算及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4. 引導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第七單元:加與減

  1. 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導學生探索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

  3. 引導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八單元:統計

  1.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 引導學生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並能完成相應的圖表。

  3. 使學生能根據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能做出簡單的預測,能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廣泛運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