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的功效與作用

  杏的營養價值很高,而杏仁的營養價值更豐富。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麼?

  1.《名醫別錄》:杏核仁,五月採之。其兩仁者殺人,可以毒狗。生晉山川穀。

  2.孫思邈:杏仁作湯,如白沫不解者,食之令氣壅身熱;湯經宿者,動冷氣。

  3.《本草拾遺》:杏酪濃煎如膏,服之潤五臟,去痰嗽。

  4.《養性要鈔》:治食杏仁中毒,下利煩苦,方以梅子汁解之。又方以藍青汁服之。

  5.《本草圖經》:杏核仁,今處處有之。其實亦數種,黃而圓者名金杏。相傳雲種出濟南郡之分流山,彼人謂之漢帝杏,今近都多種之,熟最早。其扁而青黃者名木杏,味酢,不及金杏。杏子入藥,今以東來者為勝,仍用家園種者。山杏不堪入藥。五月採,破核去雙仁者。

  6.《神農本草經》: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痺,下氣,產乳金瘡,寒心奔豚。

  7.《本草經集註》:解錫、胡粉毒。

  8.《名醫別錄》:主驚癎,心下煩熱,風氣去來,時行頭痛,解肌,消心下急,殺狗毒。

  9.《藥性論》:治腹痺不通,發汗,主溫病。治心下急滿痛,除心腹煩悶,療肺氣咳嗽,上氣喘促。入天門冬煎,潤心肺。可和酪作湯,益潤聲氣。宿即動冷氣。

  10.崔禹錫《食經》:理風噤及言吮不開。

  11.《醫學啟源》:除肺中燥,治風燥在於胸膈。《主治祕訣》雲,潤肺氣,消食,升滯氣。

  12.《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潤肺,潤腸胃,消麵粉積,下氣。治疳蟲。

  13.《本草綱目》:殺蟲,治諸瘡疥,消腫,去頭面諸風氣皶皰。

  14.李杲:杏仁下喘,治氣也。桃仁療狂,治血也。桃、杏仁俱治大便祕,當以氣血分之。晝則難便,行陽氣也;夜則難便,行陰血也。故虛人大便燥祕不可過洩者,脈浮在氣,用杏仁、陳皮;脈沉在血,用桃仁、陳皮;所以俱用陳皮者,以手陽明與手太陰為表裡也。賁門上,主往來,魄門下,主收閉。故王氏言,肺與大腸為通道也。

  15.《本草綱目》: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風、降氣、潤燥、消積,治傷損藥中用之。治瘡殺蟲,用其毒也。治風寒肺病藥中,亦有連皮尖用者,取其發散也。

  16.《長沙藥解》:肺主藏氣,降於胸膈而行於經絡,氣逆則胸膈閉阻而生喘咳,藏病而不能降,因以痞塞,經病而不能行,於是腫痛。杏仁疏利開通,破壅降逆,善於開痺而止喘,消腫而潤燥,調理氣分之鬱,無以易此。其諸主治,治咳逆,調失音,止咯血,斷血崩,殺蟲蚭,除ZHA刺,開耳聾,去目翳,平胬肉,消停食,潤大腸,通小便,種種功效,皆其降濁消鬱之能事也。

  17.《本草求真》:杏仁,既有發散風寒之能,復有下氣除喘之力,緣辛則散邪,苦則下氣,潤則通祕,溫則宣滯行痰。杏仁氣味俱備,故凡肺經感受風寒,而見喘嗽咳逆、胸滿便祕、煩熱頭痛,與夫蠱毒、瘡瘍、狗毒、面毒、錫毒、金瘡,無不可以調治。東垣論杏仁與紫菀,均屬宣肺除鬱開溺,而一主於肺經之血,一主於肺經之氣;杏仁與桃仁,俱治便祕,而一治其脈浮氣喘便祕,於晝而見;一治其脈沉狂發便祕,於夜而見。馮楚瞻論杏仁、栝萎,均屬除痰,而一從腠理中發散以祛,故表虛者最忌;一從腸胃中清利以除,故里虛者切忌。諸藥貌雖相同,而究實有分辨,不可不細審而詳察也。但用杏仁以治便祕,須用陳皮以佐,則氣始通。

  18.《藥徵》:杏仁主治胸間停水,故治喘咳,而旁治短氣結胸,心痛,形體浮腫。

  19.《本經疏證》:麻黃湯、大青龍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黃加術湯、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厚朴麻黃湯、文蛤湯,皆麻黃、杏仁並用,蓋麻黃主開散,其力悉在毛竅,非借杏仁伸其血絡中氣,則其行反濡緩而有所傷,則可謂麻黃之於杏仁,猶桂枝之於芍藥,水母之於蝦矣。

  20.《本草便讀》:凡仁皆降,故***杏仁***功專降氣,氣降則痰消嗽止。能潤大腸,故大腸氣閉者可用之。考杏仁之性似無辛味,似乎止有潤降之功,而無解散立力,但風寒外束,肺氣壅逆,不得不用此苦降之品,使氣順而表方得解,故麻黃湯用之,亦此意耳。桃仁、杏仁,其性相似,一入肝經血分,一入肺經氣分。至於解毒殺蟲,彼此均可,在乎用者之神明耳。

  21.《本草新編》:杏仁,味甘、苦,氣溫,可升可降,陰中陽也,有小毒。專入太陰肺經。乃利下之劑,除胸中氣逆喘促,止咳嗽,墜痰,潤大腸,氣閉便難,逐痺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