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早教如何開發智力方法

  早教關鍵期的寶寶,應該注意智力方面的開發,多引導寶寶到大自然中學習,不斷挖掘他們的能力。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寶寶早教開發智力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寶寶早教開發智力的方法

  1. 感知覺的培養

  感知覺是認識的門戶和基礎,兒童感知覺能力的發展,對於他們以後認識世界,掌握知識,以及從事各種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終生的實踐意義。經常帶孩子觀賞大自然的風光,以擴大他們的視野及開闊他們的眼界,讓孩子多看、多聽、多摸、多聞以促進其各種感知覺功能的發展。

  2. 語言能力的培養

  3~6歲是兒童熟練把握口頭言語的時期,良好的言語訓練能加快這一程序。可以通過遊戲、實物、兒歌、識字卡等,教小兒說話,背誦簡單的兒歌及複述簡單的故事,注意正確的發音,培養孩子辨音能力,豐富孩子的詞彙量並讓孩子懂得詞義;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物向孩子提問,如外出時問樹葉是什麼顏色等,並要求孩子回答。

  3. 觀察力的培養

  大自然千變萬化為孩子觀察提供了最豐富的材料,家長有意識地帶孩子多到戶外活動,並引導他們觀察自然景色及其變化,能大大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如遊戲、泥塑、圖片、幻燈及各種實物等活動,練習兒童觀察能力;引導孩子觀察每件日用品的用途***基本及多種用途***等。同時要培養兒童觀察地隨意性、組織性及順序性。

  4. 記憶力的培養

  學齡前兒童的記憶是形象記憶,他們對具體形象的東西比較注意也容易記憶,年齡愈小,圖片、實物、圖畫等在保持和再現所起的作用愈大,可以通過觀察影象、實物等讓孩子講出所見的事物,通過講故事後讓他們複述等來培養其記憶力;要培養孩子的有意記憶﹑理解記憶及記憶的永續性與正確性。

  5. 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培養

  人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是從小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學前期兒童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培養其思維能力時要注意與具體的形象相結合,如講“動物”這個概念時,要聯絡孩子在動物園所見到的各種動物,說出這些動物各自特徵及它們的共同點,使孩子真正懂得什麼是動物。可以有意識、有計劃地安排一些富於想象力的思維能力的活動,如做遊戲、玩魔方等,使其在活動中動腦筋、想辦法,培養其想象力及啟發他們的思維能力,鼓勵孩子多提問,讓孩子預想事情的結果等。

  6. 創造力的培養

  學前期是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埋藏,其創造的慾望僅僅開始萌芽,需要去發現、去培養及引導。可以通過具有創造性的遊戲、手工、繪畫、編故事等培養其創造力,讓孩子多參加實踐操作如參加小製作、泥塑等,使兒童看到自己的成果,體會到樂趣。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還可提出各種具有創造性的問題,讓孩子想並回答,如“你能用幾種方法玩皮球?”“你能用幾種方法系鞋帶?”等。

  早教的黃金階段

  因為正常的大腦發育在3歲以前最快,出生時腦重量為370克,此後第一年內腦重增長速度最快,6個月時為出生時的2倍,佔成人腦重的50%,而兒童體重要到10歲才達到成人的50%。可見大腦發育大大超過了身體發育的速度。

  第一年未時,腦重接近成人腦重的60%,到第二年未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佔成人腦重的75%,到三歲時,腦重已接近成人的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變慢。寶寶在出生後2-3年內,良好的刺激對腦力的功能和結構,無論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

  嬰幼兒時期是心理髮展最迅速的時期,年齡越小,發展越快。在3歲以下,特別是在0-1歲,小兒的智慧發展日新月異。

  寶寶一生下來就有很多潛能,如果不給予豐富的環境刺激,使這些能力發揮出來,就會受到窒息,永遠發揮不出來了。所以寶寶學習的黃金時期是3歲以前,最好從新生兒期開始教育。

  從新生兒期開始早期教育的效果,愛樂祺已通過種種實驗研究結果得到了證實。對於人來說,無論學習蒙氏半日制國際班、音樂、還是創作坊、外語,都是早期好。因為在人的這一行為可塑期,學習進步快,人的智力發展,年齡愈大愈慢。

  所以要發揮人的大腦的最大潛能,應特別注重0-3歲的早期教育。

  早教的誤解

  誤解之一

  教育物件的誤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對嬰幼兒的教育,更是對父母與養育者的教育。父母與養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心理素質,很容易將早教導向更大的誤區。

  誤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誤解。我們在調研中發現,70.5%的家長以為早教就是提前學習英語、識字與數學。結果,我國小學生的厭學情緒呈低齡化,厭學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學的調查表明,小學一小年級的厭學率兩年內上升了7個百分點。厭學者大都過早接受知識教育,而且往往採取灌輸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長的教育,開發智力是應該的,但學知識還不是它的目標。

  誤解之三

  教育內容的誤解。目的的失足必須導致學習內容的偏失。有些家長讓孩子很早就學寫識,讀英語,學畫畫,學鋼琴。但你看看周圍那些過年學習十八般武藝的孩子,長大了有幾個學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鋼琴就想離開。過於緊張的幼兒早期教育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還會阻礙孩子其他技能的發展。雖然還不能確切知道各種知識資訊是怎樣進入兒童大腦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當兒童心情不愉快時,記憶的大門是不可能開啟的。父母花一個小時的時間用提示卡片來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麼這一小時裡他就什麼也沒有學到。

  誤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誤解。中國人長期習慣了灌輸式教育,80後父母們自己是被灌過來的,也無形中接受了這些模式,雖然他們反對灌輸,但又做不到不灌輸。對話,互動,這才是早教的本質。但我們接觸的博士父母也習慣於對孩子進行灌輸。並不說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