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歌唱教案

  讓幼兒能夠大膽的跟唱,並感受音高的不同。願意參與律動,並能替換歌詞進行演唱。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教案,老師們快來看看吧!

  範文一

  《哈嘍歌》

  拋問:

  1、此活動中,教師用何種方式來進行歌曲的教授?

  2、此活動中的遊戲設計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的關係是什麼?

  3、此活動中反思評價的內容是什麼?

  【活動目標】

  1、能夠大膽的跟唱,並感受音高的不同。

  2、願意參與律動,並能替換歌詞進行演唱。

  3、感受與老師同伴共同邊唱邊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吉他、手偶小鳥、桌子、椅子。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今天,我要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跟客人老師打招呼哦。”

  “老師們,請跟我互動起來哦!”

  “親愛的小朋友們,現在,我要來和你們打招呼了。準備好了嗎?開始嘍!”

  二、幼兒學習跟唱。

  “在我們唱歌的時候,飛來了一隻小鳥,它也想跟你們打招呼。”

  “小鳥飛來嘍!”

  “小鳥唱歌的時候,你們唱不唱呀?

  “對了,要仔細聽什麼時候唱?”

  “小鳥來啦。”

  ***教師帶領幼兒練習“哈嘍”***

  “那我們再跟小鳥唱一次。”

  三、幼兒嘗試分辨音高。

  “剛剛小鳥飛的高度是一樣的嗎?”“怎麼不一樣呢?”

  “哦,小鳥有時候飛得……高高的,有時候又飛得……低低的。”

  “還會飛到這兒。”

  “那我來唱,你們幫小鳥找一找。好嗎?”

  “哈嘍***65***,小鳥飛到了這兒。”

  “哈嘍***高***,小鳥要飛到哪裡去呢?”

  “哈嘍***低***,現在飛哪兒呢?”

  四、幼兒變小鳥玩遊戲。

  1、變小樹。

  “現在,小鳥要飛到樹上了,我的身體就變成了一棵樹”

  “小鳥飛來嘍。”

  “你們的小鳥呢?趕快變出來吧。”

  “剛剛,我看到有幾隻小鳥特別厲害,當我唱31的時候,它就飛得低低的?”

  “那小鳥什麼時候飛得高高的,什麼時候飛到中間呢?”

  “我們再飛一次,好嗎?”

  2、變大樹。

  “小樹長大了,變成了一棵大樹。”

  “你們也變成一棵大樹吧”。

  “小鳥飛來嘍。”

  “你們的小鳥呢?”

  五、捉迷藏遊戲。

  “小花貓,聽到你們好聽的聲音,也來了。”

  提問:小花貓是怎麼叫的?

  “哎,寶貝們,媽媽要帶你們玩一個捉迷藏的遊戲了。等媽媽來找你們的時候,你們要回答我哦。媽媽來嘍!”

  “咦,我好像聽到了大灰狼的聲音,寶貝們,趕緊躲起來吧。”

  “大灰狼走了,媽媽來找你們嘍!”

  範文二

  拍手點頭

  一,音樂選擇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節奏很好,而且配合拍手與點頭,非常適合小班的孩子們進行音樂教學。

  二,工具選擇

  會樂器的老師可以選擇自己會的樂器,不會樂器的老師,也可以選擇用伴奏帶。

  三,授課過程

  事先讓孩子按一定的間距站好位。

  讓同時授課的老師與孩子們一起做動作,也是起到了帶頭引導的作用。

  會彈樂器的老師開始彈奏音樂,當音樂起來,帶頭的老師聽歌詞的引導,然後做出相應的東西。包括拍拍手,跺跺腳。

  孩子們也開始跟著老師做同樣的動作。

  等孩子們的動作做得差不多了,熟悉得差不多了,引導的老師,就停止動作,讓孩子們自己聽歌詞,聽音樂,自己來做動作。

  四,創新過程

  對於這個歌曲來講,主要的動作就是讓孩子們來拍手,動作過於簡單,而且重複,不利於鍛鍊孩子的音樂節奏和肢體動作。因此,可以更好地豐富一下游戲的過程。

  老師彈奏音樂,然後自己唱歌詞,告訴孩子們,要按照老師唱的歌詞裡的動作來做動作。例如,老師要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點點頭,這樣孩子們就需要點頭,而不是拍手了。

  因為老師歌唱的時候,其歌詞是可變的,可以讓孩子不斷地去做不同樣的動作,對於孩子的音樂節奏,聽力鍛鍊,以及肢體語言的培養來講,有極好的效果。

  五,課程驗收

  最後,老師可以問一下小朋友,有誰已經學會唱這首歌了,看看到底有沒有小朋友已經學會了如此朗朗上口的節奏,如果孩子學會了,老師則可以讓孩子演唱一下,也可以讓會唱的小朋友唱,並帶動其他的小朋友繼續做動作。

  範文三

  可愛的小螞蟻

  【活動目標】

  在有趣的音樂故事中,聽辨節奏的快慢與強弱,體驗用響板表現小螞蟻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螞蟻教具、響板、教學課件及音樂。

  2、幼兒對小螞蟻的生活習性有初步的瞭解。

  【活動過程】

  1、手指遊戲:小螞蟻爬呀爬重點:有節奏的聽著音樂爬爬玩玩做遊戲——歌表演:螞蟻搬豆師:老師帶你們到森林裡去散散步,我們把自己變成可愛的小螞蟻好嗎?螞蟻的頭上有什麼的啊?***播放音樂***——出示小螞蟻,聽著音樂做律動小遊戲“小螞蟻爬呀爬”

  師:你們看看,我的小螞蟻是怎麼和我做遊戲的?它在哪裡爬呀?

  ——教師和幼兒一起遊戲。還想讓小螞蟻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結:我的小螞蟻是聽著音樂,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們,跟上嘍。

  2、拍拍玩玩:出門找食物重點:情景中用響板表現快和慢的節奏。

  ——聽螞蟻的腳步聲。幼兒聽聽說說,分辨聲音的強和弱。

  出示兩種樂器:大鼓和響板。“聽聽這是誰的腳步聲。為什麼?”

  小結:原來響板的聲音和小螞蟻的腳步聲有點像,小小的,輕輕地,你們聽小螞蟻高高興興的出門找食物去了......

  ——幼兒拿起響板和教師一起聽著音樂演奏,快快的,歡樂的。

  ——故事繼續講述:幼兒在情景中聽辨上行和下行的音樂,並使用響板聽著音樂表現螞蟻快快慢慢的腳步聲。

  ——觀看媒體:小螞蟻發現什麼啦?幼兒使用響板表現螞蟻爬樹的腳步聲。

  ——小螞蟻你們找到豆豆了嗎?找到什麼豆豆呀?幼兒和老師一起聽著音樂把豆豆搬回家。用響板快慢交替的演奏表現故事情景。

  ——該遊戲可視情況反覆玩一次。教師注意提醒孩子“小螞蟻要慢慢走哦,聽著音樂一步一步走,別讓身上的豆子滾落下來哦”

  3、音樂遊戲:搬起大飯糰——猜猜看看,小螞蟻發現了什麼?觀看媒體:區域性——整體——結合媒體變化,教師用響板表現,小螞蟻叫夥伴搬飯糰,夥伴越來越多,腳步聲越來越響的故事情節。

  ——那麼大的一個飯糰我一個人搬不動怎麼辦呀?

  ——聽辨,聽聽我的朋友是不是來得越來越多了?

  教師與幼兒一起把飯糰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