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遊戲活動方案

  通過組織幼兒外出活動,營造孩子和家長們交往遊樂的機會,增加家長和幼兒之間的交流,從而拉近孩子、家長、教師的心。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狐狸和兔子

  目的:訓練雙腳向上跳的能力

  準備:兔子頭飾若干,狐狸頭飾1個,小椅子若干把。場地佈置如圖:

  玩法:一名幼兒扮狐狸,幾名幼兒扮大樹站在椅子上,其餘幼兒蹲成一個大圓作為森林。遊戲開始,教師飾兔媽媽說:“今天天氣真正好,咱們到樹林裡去玩,好嗎?”幼兒們頭戴兔頭飾邊說兒歌邊雙腳跳入圓圈裡:“小白兔,耳朵長,樹林裡邊捉迷藏。採蘑菇,喜洋洋,當心狐狸莫上當!”說完兒歌后,“小兔”在“大樹”周圍跳、跑、蹲下采蘑菇,“樹枝”隨風自由擺動。當“兔媽媽”說:“狐狸來了!”“狐狸”即從家跑出捉“小兔”,被捉到的“小兔”自覺到“狐狸”家蹲下。若“小兔”蹲在“大樹”旁,表示“小兔”已進洞,“狐狸”則不能去捉洞中的“小兔”。捉6~10只“小兔”後,互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規則:

  ***1***"小兔“要邊說兒歌邊做雙腳向上跳的動作。

  ***2***當聽到“狐狸來了”,“狐狸”才開始捉“小兔”。

  ***3***“小兔”蹲在樹旁,“狐狸”就不能再抓它。

  ***9***投的準

  :跳圈運糧

  目的:練習單腳跳。

  準備:沙包若干個***多於參加遊戲的幼兒***。場地佈置如圖:

  玩法:幼兒站成人數相等的四路縱隊,按四個方位站立。教師發令後,每隊第一名幼兒單腳跳到中間圓圈裡取出一個沙包,換另一隻腳單腳跳回並擊第二名幼兒的手。依次進行。做得對又快的隊獲勝。

  規則:只能單腳跳,往返應換腳跳。

  玩法:把繩球的繩繞於一手握球,將盒或紙箱作為靶子,擊中得分,得分最多的隊獲勝。

  :三人五足行

  目的:訓練幼兒的平衡能力及協調能力。

  準備:小椅子2把,放在終點線。

  場地佈置如下:

  玩法: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每隊以3人為一組,各隊按順序排列在起點先後,面對終點線後,面對終點線後的椅子。每組3人橫排,兩邊的幼兒扮演助人為樂者,內側手相拉,中間的一名幼兒扮演殘疾人,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彎曲搭在兩位“助人為樂者”相拉的手上,兩臂搭在“助人為樂者”的肩上、教師發出口令後,“助人為樂者”駕著“殘疾人”向前跑,“殘疾人”單腳跳。至終點線時,“殘疾人”跑步繞過小椅子,3人在恢復原樣,跑回起點線,依次進行。先跑完的隊獲勝。

  規則:各隊兩組間接替時,必須由前一組扮演殘疾人的幼兒,拍後一組“殘疾人”的手掌後,後一組方可起跑。

  :竹簍接球

  目的:練習運球走和接球。

  準備:球若干個與參加人數相等,大鼓2個,大簍子2個。

  場地佈置如圖:

  玩法:幼兒分成2路縱隊站在起點線上,第一名幼兒手持球。鼓得後面站一接球的幼兒,手持大簍。聽到口令後,第一名幼兒運球走至鼓前,將球在鼓上擊一下,鼓後的幼兒迅速用簍接住球,然後放在身後,運球的幼兒和接球的幼兒互換位置後,遊戲依次進行。每人接球、運球各一次,遊戲為一遍。遊戲時間長短可根據幼兒情緒,教師靈活掌握。

  規則:運球的幼兒必須到鼓前,將球在鼓上擊一下,方可離去。

  玩法:幼兒將繩球的繩端,系在自己腰後部,兩人面對站立,然後揪對方的繩球,先揪到者獲勝。

  :螃蟹賽跑

  目的: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及靈敏性。

  準備:80釐米長的繩子若干根。

  場地佈置如下:

  玩法:參加遊戲的幼兒兩人一組,兩名幼兒背靠背站立,腰部上繫上一根繩子,組成一隻螃蟹。選一對為追者,其他都為逃者。幼兒一起說兒歌:“小螃蟹,橫著跑,跑來跑去樂淘淘。螃蟹媽媽追來了,螃蟹趕快往家跑!”說完兒歌,即開始追逃。追者一旦拍及逃者,逃者便要出圈。等捉到一部分逃者後,可重新挑選追者,遊戲重新開始。遊戲結束後,捉螃蟹最多的幼兒獲勝。

  規則:逃者不能出圈,否則,即算被捉。

  繩球的各種玩法

  目的:培養有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訓練幼兒傳球、踢球、頂球、擲球、夾球及跳躍等技能。

  準備:繩球製作簡便,用彩色布或塑料布做成球形,中間包些石子、鋸末、乒乒球、用繩線紮好,系一條50釐米左右的短繩即成繩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