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遊戲活動教案與反思

  幼兒自選遊戲活動課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遊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擇遊戲創設的條件。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幼兒自選遊戲活動課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遊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擇遊戲創設的條件。簡單地說就是小組或個別活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整體活動範圍分割成小區活動活動空間,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幼兒自選遊戲活動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及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幼兒自選遊戲活動,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使我們能從多方面瞭解孩子,敏銳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

  幼兒自選遊戲活動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允許兒童獨立活動和自我選擇活動。在活動中,兒童不僅發展了認知能力,更為重要的是習得了主動學習的方法,培養了獨立、進取、堅持、自信、有條理的良好習慣,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因為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是區角的主人,伴隨他們的是愉悅、快樂、興奮和滿足,培養了他們自我發展的興趣,這也是我們最初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成人通過觀察,瞭解到兒童發展需要,從而為幼兒準備一個適宜發展的環境,協助兒童自然的成長。

  幼兒自選遊戲活動環境創設上應重視三個體現,一是內容體現幼兒年齡特徵、生活經驗和主題經驗;二是材料投放體現層次性,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三是材料的操作方式體現多樣性,提高幼兒的操作興趣,注重操作方式之間的連續性,適當延長幼兒的操作時間,有助於培養幼兒穩定的注意力,提高幼兒活動投入程度。只有這樣使步入遊戲區的孩子們才能可以盡情地發揮,盡情地釋放盡情地構思他們的奇思妙想。

  @_@我是分割線@_@每當進行區域遊戲活動時,孩子們就會高呼“萬歲”,很快就融入其中,盡情地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他們有的看書、有的下五子棋、有的開心的搭積木、玩插塑……他們常常將搭好的積木拿給我看,並開心地告訴我自己搭的是大炮、飛機、寶塔……

  但是在幼兒自選遊戲活動中,我們應該教師及時的分析反思。在這其中,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佈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調整;遊戲中的介入行為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遊戲是否有推動作用。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裡,遊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達到遊戲中的實效、合作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同時,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課程內容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助我們不斷髮現幼兒自選遊戲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自主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通過這次全州第2屆幼兒園園長崗位資格培訓會的教研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了一下幾點。

  一是在幼兒的教育中要注意自由的原則。幼兒的內在衝動是通過自由活動表現出來的,他能根據自己的特殊愛好選擇物體進行活動。“科學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將是幼兒的自由,允許個體的發展和兒童天性的自由表現”。“玩中學”,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我以前認為,孩子玩會誤了孩子們的學習,其實孩子的玩意義重大,特別是對幼兒來講,更需要在玩中學,學中玩。如孩子們在玩撲克遊戲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數的理解,知道利用撲克的數字來做加減計算題,玩遊戲可以鍛鍊身體,總之我們要相信孩子,給孩子玩的機會,讓他們在玩中把聰明才智充分的挖掘出來。

  @_@我是分割線@_@二是在幼兒的教育中要注意喚起孩子興趣。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喚起孩子的興趣,然後根據其興趣再進行恰到好處的教育。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尊重幼兒的興趣,及時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要探究的問題,運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支援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幼兒探索的精神,去學習、瞭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達到幼兒科學教育目的和要求。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我以為教育的祕訣關鍵在於喚起孩子興趣。

  三是在幼兒的教育中要注意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兒童在嬰兒期,享受著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可一旦進入幼兒期,兒童會逐漸脫離母親的控制,什麼事都想自己試著幹。孩子大膽地嘗試,失敗與成功互相交織,從中獲得了兩者的平衡。 當然,給孩子嘗試機會需要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興趣愛好,使他們得到充分的體驗。給孩子嘗試的機會,有利於孩子自立能力的增強。我們應樹立幼兒是自選遊戲活動主體的觀念,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在自選遊戲活動中,活動的整個過程主要是一個幼兒自發生成、自由想象,積極創作長大膽表現的過程,要給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給予積極的期望。

  篇二

  《小猴過生日》案例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為了激發幼兒和朋友之間的那種友好關係,讓他們更能體會到朋友在一起的那種氣氛,以及朋友過生日應該怎樣祝賀和朋友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

  活動目標

  1、幼兒瞭解在朋友生日時我們要送去祝福。

  2、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幼兒之間的友情,困難的是很多幼兒不知道朋友過生日應該怎麼樣去祝賀。

  活動準備

  猴、貓、狗、兔、魚、青菜、骨頭、生日蛋糕圖片各一張;水果玉米等圖片若干個;塑料框三個;生日快樂歌。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吸引幼兒注意力

  教師告訴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

  二、引入課題

  1、請出小猴,告訴幼兒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有很多小動物要來為小猴慶祝生日,並送上生日禮物。

  2、教師出示貓、狗、小兔及各種禮物圖片,講述小猴過生日的情景,然後提問:小猴為什麼不要這些禮物?可引導性的告訴幼兒小猴喜歡吃桃、香蕉等水果,而魚、青菜、骨頭都是小貓、小兔、小狗喜歡的食物。

  3、出示水果、玉米等圖片,請個別幼兒為小猴送禮物,並提問:為什麼選這份禮物送給小猴?

  4、遊戲:我給小猴挑禮

  播放生日快樂歌,教師和幼兒一起為小猴送禮物。

  三、教師小結:小猴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一起到它家做客吧!

  活動延伸:

  如果班上恰好有寶寶過生日,還可以做個延伸活動,讓全班的小朋友一起給他送去祝福,大家一起分享蛋糕。讓幼兒感受集體的快樂,同時也有一個分享意識在裡面。

  教學反思

  體會到城裡的通過這堂課我感覺中班有大多數幼兒對過生日除了知道要吃蛋糕之外其它的都不瞭解。比如朋友之間要送禮物,為過生日的小朋友唱生日歌,讓過生日的小朋友許願一起吹蠟燭再切蛋糕然後讓主角分蛋糕給大家等等。課下想想可能由於我們班基本是農村的孩子對這種情況都接觸的少所以瞭解的也少,農村的孩子很多都不知道什麼是過生日更不用說該怎麼過了。所以我決定在以後的課程裡要多多與幼兒溝通讓她們也能感受和孩子的生活從而讓他們的童年生活更有意義更精彩!

  篇三

  《攻城遊戲》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動作的敏捷性,提高幼兒的奔跑能力。

  2、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自制小金魚若干、沙包若干、絨布玩具若干、小花籃一個、場地上畫一個大圓圈

  活動人數:20——35人

  遊戲玩法:

  1、把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站在圓上,背對圓心做為守城人;一組站在圓外***約10——20米***是攻城人。守城人相應比攻城人少。

  2、城堡內放入準備好的“寶貝”***小金魚、沙包、絨布玩具都是城堡內的寶貝***,。教師或請一名幼兒喊口令***遊戲開始***,攻城幼兒瞅準機會去搶“寶貝”,守城幼兒要守住城門,***守城門的幼兒只能在圓圈上***,不讓攻城幼兒把寶貝搶走,直至攻城幼兒拿到寶貝,遊戲繼續進行。

  遊戲實錄:

  遊戲玩法:我把幼兒組織好後,讓他們在準備好的圓圈裡坐下來,詳細的給他們介紹了遊戲的玩法和規則。孩子們都很興奮,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我把孩子們分好組後,“戰勢”很快就拉開了,我的“開始”話音剛落,攻城的幼兒像脫了韁繩的小馬,衝向了城堡;守城的幼兒也都伸開雙臂嚴守“陣地”。由於孩子們的好勝心都很強,守城的幼兒只要抓住攻城的幼兒,就緊緊地不放手;抓不住的就拼命地去追。嘴裡還大喊大叫:“衝啊!殺呀!”……“抓住他,別讓他跑了……”,跑去離“陣地”很遠,還是不放手,喊都喊不回來。還有,由於守城人數稍微少了一點,他們都和攻城人一對一的“打”了起來,結果,剩下的攻城人輕而易舉的把寶貝都撿走了。“戰場”似乎亂了方寸,我在旁邊也急得壓不住陣勢。好不容易把孩子們都召集回來,場地上已經是狼藉一片了。孩子們氣喘吁吁地回到我身邊,我也有點上氣不接下氣。

  反思:感覺給孩子們說得非常詳細,規則也講得很明白,但真正做起遊戲來怎麼會亂方寸呢?我想,孩子年齡小,注意力容易轉移、分散,任務意識也需要進一步培養;同時,孩子的年齡特徵中的個體差異也有一定的作用。總之,在實踐中才能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遊戲繼續進行,同時我又進一步強調了遊戲規則。這次情況好多了,按遊戲規則,孩子們玩的井然有序:守城的幼兒抓住攻城幼兒,攻城的幼兒可以重新回去再繼續攻城。我正美滋滋的欣賞這“攻城”之戰,康康小朋友急匆匆的跑來:“老師,宇航把寶貝都拿回來了!”我一看,果不其然,原來宇航是一位守城的幼兒,他不守城了,竟然把攻城幼兒搶到的“寶貝”又都拿回到城堡內,聽康康小朋友這麼一說,又有幾個守城的小朋友往回拿“寶貝”。這下可又亂套了,攻城的、守城的都搶起了“寶貝”,戰場上又是一片混亂。我趕緊採取措施:提起花籃,打著停止的手勢,“戰爭”才慢慢平息下來。

  反思:這次遊戲玩的既讓我感到欣慰,又讓我有點自責,欣慰的是,孩子的思維是不可估量的,他們能動腦筋,想辦法讓寶貝再回來***儘管有點不怎麼光明正大***。自責的是,自己考慮的不周全,沒向孩子們說明白“寶貝”放下就不能再拿回去了。由此出現了以上的爭執。所以在遊戲中,問題出現了,教師應及時解決指正,並且還不能扼殺孩子們的積極性、主動性。遊戲中的規則,有些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商定的,還有的是通過孩子們的實踐形成的規則。這樣,孩子們在遊戲時就會很容易、很自覺的遵守了。

  又到了戶外遊戲時間了,孩子們一見我拿起小花籃,都很興奮:“老師,我們還願意玩攻城!”“老師,我來幫你拿吧!”“老師,我當攻城的好嗎?”“老師,今天我要搶十個寶貝!”……看著孩子們一個個臉上洋溢著興奮的表情,我也非常高興。以最快的速度把孩子們分好組,讓他們輪流做攻城人和守城人。這次的“戰場”上是亂而有序了,再也沒有出現失控現象了。

  反思:通過這個遊戲,又看到了孩子的進步,心裡感到莫大的寬慰,同時也覺得自己的和孩子們共同成長。在很多時候,都是孩子們在感悟著自己,是孩子們在推進著自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