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清肺飲怎麼吃有營養

  枇杷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B,而維生素B,對保護視力,保持皮 膚健康潤澤,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枇杷清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常識。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枇杷清肺飲的吃法,資料僅供參考。

  枇杷清肺飲的吃法

  枇杷清肺飲屬於非處方藥,藥方主要由枇杷葉、桑白皮、人蔘、黃連、甘草、黃柏六味藥組成,具有清洩肺熱的功效。臨床上在它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使治療效果增強,在原藥方的基礎上去掉人蔘,加入黃芩和梔子,可以清洩肺胃之熱、通利腑臟、散結痰溼、消除粉刺,對肺經風熱引起的痘痘痤瘡療效確切。藥方中的枇杷葉、桑白皮能清肺熱,降肺火,稱為君藥;黃芩可以清上焦肺熱,黃連可洩心胃火盛、中焦胃火,黃柏則走腎退熱除蒸,能洩下焦溼熱,所以三者都是臣藥,可以助君藥加強清肺洩熱的功效;山梔子是佐藥,苦寒清熱,能瀉火除煩涼血,清上中下三焦的熱邪;甘草味甘生微涼,能清熱解毒,並能調和方中其它藥材,故為使藥。

  1、枇杷清肺飲的配方

  枇杷葉12g、海浮石30g、桑白皮15g、銀花15g、連翹、黃芩和夏枯草各9g、甘草3g,加水煎服,每天1次。

  枇杷葉10g、白茅根30g、生槐米15g、桑白皮10g、野菊花10g、梔子10g、黃芩10g 、苦蔘10g、黃連6g、赤芍10g,加水煎服,每天一劑分兩次服用。

  可根據病情輕重、病程長短及患者個體差異調節用量:肺胃熱可加黃芩和地丁;肺熱可加桔梗;風熱犯肺可加白蒺藜;痰熱互結加殭蠶;血瘀加紅花、桃仁和甲珠;有膿皰可加公英和地丁;口渴加麥冬、玉竹、知母和生石膏;便幹加生大黃或者大青葉。

  2、枇杷清肺飲的做法

  一般是用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用一次。如沒有時間煎服,也可把藥粉碎後用沸水沖服:每副藥約100g,粉碎後分成五份,可服用2天半,每天上午下午各份,用沸水沖泡加蓋悶5分鐘後濾渣代茶飲用,每份可泡2次,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冰糖或蜂蜜調節口感。沖泡服用則週期相對延長至20天/療程,效果也不錯。

  種植枇杷樹用的樹形

  枇杷樹冠生長較有規律,層次分明,一般能形成整齊的圓錐形,結果後逐漸成為圓頭形。但如不進行整形,則樹冠往往過高過密,管理不便,結果部位侷限在外圍,花果易遭凍害和日灼,經濟產量低。集約***矮化***化栽培是現代果樹的發展方向之一,也是枇杷樹栽培發展的方向。

  優質枇杷栽培中,修剪、疏花***穗***、疏果、套袋和分批單果採收等,費工較大。因此,矮化枇杷樹形,可明顯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各枇杷產區生產上常用的樹形,有主幹分層形***疏散分層形***、開心形和主幹形等。目前,福建莆田等產區已開始推廣枇杷低冠矮化栽培技術,所採用的樹形為雙層圓頭形。

  ***1***雙層圓頭形為兩層結構,層間相距約50-80釐米。主幹高40-60釐米。第一年,在苗木定幹後,留4-5個主枝,向四面伸展,並拉成與主幹成40度-50度的角度。第二年,在適當位置,選留副主枝若干個,將主幹截頂,使植株不再增高,形成中空的雙層圓頭形。3-4年後,即可形成樹冠。成年封行後,樹冠高度控制在2.5-3.0米,便於管理。這種樹形,樹冠較矮,操作比較便利。通風透光較好,果實質量較高。由於枇杷生長勢旺,每年在枇杷樹中上部會萌發大量的枝條。因此,為了維持樹形,促進結果***大果、優質***,對雙層圓頭形枇杷樹,每年需及時進行拉枝和回縮。

  ***2***疏散分層形該樹形一般有3-4層。各層主枝數,自下而上為3-2-1,或3-2-1-1,共有主枝6-7個。也有4-3或4-3-1的,主枝7-8個。在主幹高度30-60釐米處,選留第一層。第一層與第二層的層間距應較大,為1-1.2米。其後各層梢短。主枝上配備副主枝3-4個,錯開排列。上層主枝的副主枝數,比下層主枝的副主枝數逐漸減少。各主枝上的副主枝排列方向要一致。第一副主枝離主枝基部40-60釐米,以後各副主枝間的距離逐步縮短。各層主枝也要錯開,以免廕庇過重。最上一層的主枝選定後,將主幹頂部的直立枝去掉,使樹不再長高。這種樹形成型容易,樹勢緩和,產量較高。但主枝數較多,在日照少的地區,通風透光較差,影響果實的品質。

  ***3***主幹形與疏散分層形的主要差異,在於它沒有明顯的層次,不從一個地方長出幾個主枝,所有的主枝逐年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上。在主幹高40-60釐米處留一主枝,將其餘枝條摘心,拉平,培養成輔養枝,過分密集的可以抹芽疏去。中央主幹向上延伸後,往上30-40釐米處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對面。再往上,繼續留第三、第四主枝,間距仍是30-40釐米處留第二主枝,方位在第一主枝的對面。再往上,繼續留第三、第四主枝,間距仍是30-40釐米,方位分別在第一、第二主枝之間。這四個主枝正好形成“十”字形。上面如繼續配備主枝,其方位最好在下面主枝的空當處。全樹共留5-7個主枝。上面各主枝的間距略短。各主枝上配備副主枝,並培養為枝組。該樹形在定植後4-5年基本構成。7-8年後,根據樹勢強弱,或遲或早去掉頂上的中央主幹。樹勢弱的早去,樹勢強的可稍晚去。10多年後,可降低樹冠,逐年或隔幾年去上部1-2個主枝,最後留4-5個主枝。這種樹形適合比較直立的品種,日本的茂木多采用這種樹形。它的好處是,主枝數比疏散分層形少,樹的高度也較低。

  ***4***雙層杯狀形此形為兩層結構。定植後,在離地面40-60釐米處定幹,留分佈均勻的主枝三個,作為第一層。往上80-100釐米處再選留三個主枝。上、下兩層的主枝,要錯開排列。主枝上配副主枝。層間的枝條不能過早去掉,以免影響樹勢。這種樹形,樹冠較矮,操作比較便利,通風透光較好,果實質量較高,主枝相對少一些,結果枝較多。

  ***5***開心形枇杷苗木定植後,在主幹發出的率一輪枝中,於離地面30-40釐米處,選4-5個枝作為未來的主枝候補主枝,去掉中心枝。各主枝間的距離應儘量拉開,不要集中在一點。如第一輪發枝少,選不出三個主枝,則應暫時保留中心枝,待以後在第二輪發枝中選留。主枝上配備副主枝。主枝間的平衡,依靠調整枝條角度來解決。對過分強旺的主枝,要將角度放大;對衰弱的主枝,應將角度縮小。以後,只選擇其中3-4個作為主枝。此樹形適宜於乾性較弱、樹姿開張的品種,如大五星品種等。這種樹形主枝少,結果枝多,產量較高;通風透光好,果實品質佳;而且樹形較矮,便於作業。

  反季節枇杷果種植的方法

  反季節枇杷***又名春節一號、興寧一號***是特早熟枇杷品種,在較好的管理條件下,一般栽後2-3年結果,其栽培要點如下:

  1、建園與栽培:山地建園應開好梯土,挖好定植坑,坑的長與寬均為100釐米,深度70-80釐米。挖坑時首先將表層土和底層土挖出分開存放,然後先將表層土填入坑內,底層土與有機肥拌合後再施入坑內填平,經雨水淋溼下沉後,再定植苗木。平地建園應注意開溝排水,防止土壤長期積水缺氧,以免根系黴爛,影響成活率。種植密度:株行距2米×3米,每畝定植110株。

  2、提高成活率:枇杷定植時間,一般在秋梢停止生長後到春梢萌發之前進行。種植後澆足定根水。由於準備工作不足或天氣原因,收到種苗後,暫時不能定植的可先假植,隨後移栽。移栽後最好用薄膜覆蓋根部保溼,促發新根,至5月份後揭膜。高溫季節最好用蓋草降溫保溼。

  3、促進營養生長:栽後頂芽發出的新葉已轉綠,證明緩苗期已過,苗木已成活,此時應保證肥水充足,但應注意防止施用肥水過急、過濃死苗或形成僵樹,一般每隔15-20天澆施一次糞水,並經常鬆土、除草,促其早生快發,儘快形成高產樹冠。

  4、控梢促花,實現早花早果:經2-3年的管理,植株已達20-30個分枝。在花芽分化的6-7月份,如果肥水充足,會造成枝梢生長過旺,導致花芽分化受阻,影響正常開花結果。因此,應視樹勢注意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以達到促花的目的。

  5、病蟲防治:反季節枇杷在週年生長過程中,主要害蟲有黃毛蟲、黑毛蟲等,以幼蟲食嫩葉為主,也危害老葉,使樹勢削弱造成減產。當發生此類蟲危害樹葉時,應及時用2.5%敵殺死農藥2000倍液噴霧。此外,葉斑病、角斑病、斑點病***統稱葉斑病***較為常見,會造成落葉,影響光合作用,影響生長或產量。

  防治方法:在發病季節每隔2-3個星期,全樹噴灑一次等量式1%的波爾多液,保護葉片,有預防效果。發病時,可用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1000倍液,全樹噴灑,輪流使用。

  6、有關樹體的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管理事項,可參照其他枇杷管理方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