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指數走勢及因素分析論文

  指數期貨引是指以指數作為基礎資產的期貨合約,如股指期貨。 股票指數期貨的最大特點為同時具備期貨和股票的特色。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期貨指數走勢及因素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期貨指數走勢及因素分析全文如下:
 

  一、行情回顧

  期指2014年上半年大部分時間處於震盪調整之中,期指多次觸及底部區域,但並沒有大幅向下,整體的震盪區間逐步收窄。上半年市場看空情緒較為濃厚,並且市場做空動力圍繞IPO開閘、房地產行業衰退以及債務違約等問題進行,但大盤並沒有出現崩盤式下跌,而是數次在2000點區域企穩,每當大盤跌破2000點,期指都會出現一波小幅的反彈,因此我們認為2000點可能是市場認為的相對底部,但是由於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市場成交較為清淡。

  期指升貼水結構來看,期指在2季度進入遠月貼水,5月後逐步迴歸到遠月升水的結構,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6、7月份為上市公司當年分紅較為集中的時期,現貨指數存在自然回落的風險,因此會在這一時期呈現出這樣的升貼水結構。

  從期指上半年的成交情況來看,基本維持在60萬手附近,但進入4月份之後,持倉量逐步增加,上升到歷史新高,截止6月25日,期指四合約總持倉為179252手,但市場整體投機氛圍進一步下降,成交持倉比由5月份的5左右,下降至目前的3.2,為今年以來的低位。

  二、影響因素分析

  本部分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介紹。

  ***一***市場流動性相對寬鬆,國債等資產到期收益率小幅下降

  市場整體流動性充裕,截止5月份,廣義貨幣餘額M2達1182300.32億元,M2同比增速為13.4%。進入2014年,M2增速基本在14%之內,而依據2013年資料,每投入1.98元貨幣才能帶來1元GDP,而這一數字在2000年為1.39元貨幣,這意味著單純依靠貨幣投放對經濟拉動作用已經不明顯,調結構的大方向不可逆轉。

  1.貨幣政策有所放鬆,但是不太可能出現政策的全面放鬆

  政策方面,央行兩次動用“定向降準”,並且將興業、民生等股份制銀行納入“定向降準”的範疇,市場也開始預期全面降準的來臨,嚴格來說,貨幣政策傾向於開始放鬆,因此對於市場整體流動性不必過分擔憂。但根據央行等部門的表態,出現全面降準的概率較小。主要是在於原因在於:目前放鬆貨幣政策,資金可能還是流向房地產、國企等對利率不敏感的部門,對於調結構無益;而定向降準則可能會改變部分銀行的放貸傾向,使資金向小微以及農業等部門傾斜***見圖2***。

  2.被動資金投放開始減少,公開市場操作持續淨投放

  外匯佔款增速繼續放緩,外生性流動性減少,同時根據我們的估算,熱錢正在逐步流出中國***單位為美元***,這一定程度可以解釋央行定向降準的原因和近期越來越弱化的公開市場淨投放。公開市場操作方面,央行連續多周在公開市場淨投放資金,5月和6月分別淨投放2650億元和2040億元 ***見圖3***。

  3.國債收益率、信託預期收益率開始下行

  市場流動性短期的變動並不能大範圍改變股市的供求結構,但是市場利率的變動會對股票市場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1年期國債收益率自年初以來逐步回落,目前在3.3%左右,理財市場和信託市場非證券類投資1年期預期收益率也呈現回落走勢,分別降至5.48%和8.24%。隨著剛性兌付的逐步打破,市場無風險利率下移,這一方面會提升股市估值,另一方面也使得股市的風險報酬吸引力提高。

  ***二***通脹維持低位,工業領域持續萎縮

  我們判斷企業盈利狀況會逐步出現改善,主要理由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進入二季度,領先指標PMI首先出現回升,4月匯豐PMI資料年內首次回升,6月預覽值重回50榮枯線,中採購資料也顯示PMI持續回升。從分項來看,產出增長,原材料上升,庫存小幅下降,也側面說明市場需求在轉好,.以PMI分項為例來看,企業的產出增長,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持續回升,同時產品價格企穩回升***見圖4與圖5***。

  第二,從需求端來看,從3月份開始,出口開始持續回升,經季調後5月出口同比增長11.1%;外圍市場除日本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外,歐美均處於復甦之中,出口將在短期內成為促使經濟企穩的重要力量***見圖6與圖7***。

  第三,內需方面,社會零售消費品增速上升至年內高位***見圖8與圖9***。

  第四,而隨著“微刺激”的逐步推出,政府支出方面有所加速,5月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大幅上漲至24.6%;目前製造業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均呈大幅下滑的趨勢,與此同時基建投資同比增速開始大幅回升。

  第五,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回升至8.8%,上游發電量增速有所加速,中游除水泥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小幅下降為,鋼材產量有所回升,下游汽車產量增速回升至年初以來高位。一般而言只有在市場需求轉好的時候企業才會增加生產和庫存,產量的增長一定程度表明市場在處於逐步好轉之中。

  第六,利潤狀況出現改善,截止四月主營收入同比增長至8.4%,利潤總額增速小幅回落至10%。

  綜上所述,市場需求逐步回升,由於政府調結構的總體目標,抑制相關行業產能過剩成為主導,而供給受到抑制,企業盈利可能會逐步改善。

  ***三***市場估值處於歷史地位,風險偏好小幅回升

  大盤估值處於相對低位,目前市盈率在9左右,市淨率在1.25左右,這一比例處於歷史均值的偏下區間,同時由於大盤持續下跌,估值中對這一風險已經考慮進去,進一步下滑的空間不大。而另一方面,市場風險偏好出現回升的跡象。

  第一,AAA1企業債券到期收益率與同期限的國債到期收益率之間的利差自年初以來維持震盪,中誠信託事件後,市場風險偏好開始回升,AAA1企業債券到期收益率與同期限的國債到期收益率之間的利差開始回落,1年期的自年初的2下跌至目前的1.3347,10年期的自年初的1.745下跌至目前的1.4968。

  第二,新一屆政府正在逐步強化政府行為約束,政府兜底行為會逐步受到抑制,隨著剛性兌付開始打破,無風險利率開始往下走,這對期指存在一定的提振作用。

  三、後市展望

  本部分主要從以下兩方面介紹。

  ***一***後期關注熱點

  本部分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1.房地產加速下行

  自1998年住房體制改革後,中國經濟的提速和房地產市場的增長密切相關,作為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對經濟領域影響廣泛,如果市場出現崩盤加速下行,那麼會使得股票等風險資產存在下行壓力。

  2.信託集中違約

  自中誠信託打破剛性兌付以來,關於信託違約的事件開始增加,但是上半年關於信託大面積違約到期的報道並沒有太多,我們推測有可能是進行了展期或者政府進行了救助,但是這部分風險仍然存在,根據瑞信的估計,這部分風險可能延遲到了2015年上半年。

  ***二***技術分析及後市展望

  我們認為市場後半年的走勢的方向大概率在於震盪回升,相關風險的釋放可能會延遲到明年1季度,經濟走勢可能會回到2013年下半年的走勢,即三季度震盪回升,四季度弱勢震盪。對應的巨集觀經濟情況應該是經濟弱勢復甦,企業盈利小幅改善,政策應該是“微刺激”和區域性“寬貨幣”相結合,判斷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一是市場流動性相對寬裕,市場利率開始小幅回落;二是企業利潤處於歷史低點,出口的好轉和微刺激政策推出使得企業利潤存在逐步改善的跡象;三是風險偏好可能趨於均值迴歸,市場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存在相對安全的一個投資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