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監督的重點物件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監督的重點物件包括什麼?黨內監督的重點物件主要是哪些人?黨內監督是指監督主體依據《黨章》和黨的紀律在組織內部通過檢查、督促、評價、揭露、舉報、處理等方式作用於監督客體,以保證監督客體的行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違背黨的紀律的一種客觀有序的活動。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黨內監督重點物件包括哪些吧!

  ,黨內監督重點物件包括

  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黨內監督的重點物件是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

  如何理解黨內監督的重點物件是主要領導幹部?解讀

  《條例》第六條規定:“黨內監督的重點物件是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這一規定基本延續了《條例***試行***》的表述,抓住了全面從嚴治黨、強化黨內監督的關鍵。全面從嚴治黨必然要求黨內監督全覆蓋,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都是監督物件。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黨內監督不能泛泛地抓,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點針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

  第一,抓“關鍵少數”是黨章的明確規定和黨的一貫要求。黨章總綱強調:“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不斷完善黨內監督制度。”黨章第八條、第十條、第三十三條規定,每個黨員都必須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不允許有任何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要保證黨的領導人的活動處於黨和人民的監督之下;黨重視教育、培訓、選拔、考核和監督幹部。黨的報告強調:“嚴格規範權力行使,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監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檔案指出,“加強和改進對主要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要抓住“關鍵少數”,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突出黨內監督的重點,是黨經過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得出的科學結論,是強化黨內監督的必然要求。

  第二,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我們黨長期執政,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掌握著方方面面的權力,肩負著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任,必須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但在實踐中,濫用權力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程度不同地存在,有的不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各行其是、自作主張;有的搞一言堂、瞎指揮,給黨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有的徇私枉法、巧取豪奪,把權力變成謀取私利的工具,侵害了群眾利益,敗壞了黨和政府形象。我們要把高度信任和嚴格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健全權力執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保證權力在正確軌道上執行。

  第三,重點盯住一把手。一把手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既是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事業發展的領軍人物,又是腐敗易發多發的高危人群。一把手違紀違法,最易產生催化、連鎖反應,造成區域性、系統性、塌方式腐敗,影響一個地方、部門和單位的政治生態。許多違紀違法的一把手之所以從“好乾部”淪為“階下囚”,有理想信念動搖、外部“圍獵”的原因,更有日常管理監督不力的原因。強化黨內監督,必須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用剛性制度把一把手管住,保證其正確用權、廉潔用權。要強化黨組織、黨員和群眾的監督,尤其強化上級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加強日常管理,平時多過問、多提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要多設定監督“探頭”,注意從巡視監督、執紀審查、審計司法、信訪舉報和網路輿情等渠道發現問題線索,及時核查處置。

  第四,管住領導機關,就能發揮示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講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樑不正倒下來。全面從嚴治黨、強化黨內監督,必須抓住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用好以上率下這個工作方法。要督促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增強帶頭意識,在積極開展監督、自覺接受監督上嚴要求、作表率,帶頭健全和落實民主集中制,帶頭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日常管理監督,帶頭接受黨組織、黨員和群眾的監督,以此帶動全黨監督工作取得實效。

  黨內監督三個原則

  ***一***搞好黨內監督要求相關制度具體細化

  搞好黨內監督,從根本上說要走制度建設和制度管理的道路,即以制度制約權力。現在,我們黨關於實行黨內監督的制度並不是一片空白。恰恰相反,黨在監督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應該說是卓有建樹的。然而,我們依然感到,開展黨內監督遠非一件易事,甚至無從下手。雖然現有的這些監督條規集中了全黨的智慧,很好地闡述了黨內監督的地位、作用、意義,制定了基本的制度、方法,但是這些制度都是比較巨集觀、抽象的,如果真正使其能夠得到貫徹落實,尚需要以一系列的具體措施規定給予支援。

  ***二***搞好黨內監督要求黨務活動公開透明

  搞好黨內監督,必須建立在對屬於監督範圍內的人和事有清楚瞭解的基礎上。實行黨內監督,需要黨內生活和黨務活動的公開性、透明度。我們黨的黨內監督,必須也只有在公開透明的條件下才能有效地進行。因此,有必要強調以公開透明的資訊方式,保證黨內外群眾和相關監督機構獲得知情權。可以這樣考慮,今後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幹部可以採取一定的形式***如公報、通報、報告等***,定時地釋出黨的工作、黨內生活和黨務活動的情況。同時,定期舉行黨員民意測驗,對黨組織和領導的工作進行評定,供參考改進。

  ***三***搞好黨內監督要求確立黨員本位原則

  搞好黨內監督,要求確立黨員本位的原則,這是我們黨以人為本發展觀在黨的建設領域應用的生動體現。可以說,以人為本在黨內的反映和要求,就是以黨員為本,確立黨員本位的原則,因為全體黨員是實施黨的實踐活動的主體。比如,黨內 “詢問和質詢制度”“罷免或撤換要求及處理制度”,是黨內監督十分重要的制度規定,要真正發揮這兩項制度的作用,就要使全體黨員都能參與這兩項制度活動,如果把廣大黨員拒之門外,就會大大削弱這兩項監督制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