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音樂教學法

  作為音樂人不得不瞭解的:

  一、達克羅士教學法:

  內容概述:“達克羅士音樂教學法”為世界之一,其特色為教師以鋼琴即興方式教學,學生則以身體律動來體驗對音樂的感受。達克羅士教學法是瑞士集音樂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家、舞蹈家及詩人於一身的艾彌爾.傑克-達克羅士***Emile Jaques - Dalcroze, 1865-1950***於1905年在日內瓦音樂院實驗成功而公諸於世旳教學法。

  其教學方式有:1.律動教學 2.聽音訓練 3.即興創作。1.律動教學:這是藉著身替肢體最自然的律動,表達對音樂節奏的反應。這種教學模式常用在我們幼稚園、國小低年級的韻律、唱遊…。它經常以肢體的動作:如走步、跑步、彎腰動作來代表拍子;或藉著拍手、腳踏來分辨不同的音符;或藉著遊戲的規律節奏來激發學生對節奏的反應能力…這種以肢體的節奏感,導引學習音樂基本能力的潛能發揮可說是最符合認知、思考的一種音樂教學。2.聽音訓練:達克羅士認為以首調唱名來訓練歌曲教唱,對於音樂欣賞的聽音或記憶較有助益於能力的發揮,尤其音程間的認知,簡單歌曲的仿唱,一定要配合身體的律動以達到「內在聽覺感受能力」的音樂薰陶3. 即興創作:這是藉著任何樂器的彈奏,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創意性的舞蹈動作來揣測音樂的動機及意境。另一方面達克羅士也鼓勵對旋律與和聲方面的創作與嘗試,他認為節奏、韻律的配合是不能疏忽的。

  達克羅氏教學法教學特性:

  1. 重視以兒童之體律動的節奏配合音樂教學。

  2. 舞蹈與律動為音樂教學的主要活動。

  3. 教材應取之於自然界中的節奏素材,是兒童音樂學習最自然的感受。

  4. 非常重視兒童對「視覺」、「聽覺」感受能力的培養。

  5. 即興的舞蹈表演動作可促進兒童的表達能力。

  6. 音樂教學應以節奏教學作為基礎。

  二、高大宜教學法:

  內容概述:根據高大宜的看法,他認為人聲是最好的教學工具。唱歌必須是無伴奏的,就像傳統的民謠演唱一樣。由這個觀點來看,音樂教學的實施,祇要具備接受良好訓練的師資和完整的教材,則無論在都市鄉鎮,甚或最偏遠的地區,都可以實施;而且它的教學物件由二歲的幼兒至成年人,都可以透過歌唱的方式來學習音樂,可說是最理想的全民音樂教育。

  高大宜的教學法可以用歌唱教學法作為其教學宗旨其主張所有音樂活動有:

  1.歌唱教學、2.節奏的配合教學、3.視唱與歌曲練習、4.手語教學。

  1. 歌唱教學幼兒時期的歌唱以聽唱仿唱為主開始已『念』歌方式,用童謠民歌與生活之諺語作為題材,從小三度音程開始教唱,並以五聲音階的音域為主,選擇適當的教材配合實施教學,採漸進的教學方式,由兩小節到四小節,再擴大為八至十二小節的樂句,每次上課以20分鐘為原則。

  2. 節奏的配合教學***1***先以感覺節奏的快、慢開始,聆聽老師的節奏示範再加上以自己模仿,以拍手或踏步方式實施。***2***採用節奏音節念法實施節奏教學。***3***以歌曲配合遊戲動作,尤其讓兒童有創造設計的機會以配合唱歌的舞蹈動作。

  3. 視唱與歌曲練習高大宜的歌曲與視唱有一系列的教本,大部份取之於民謠,視學生程度而給予適當的教材。視唱訓練多以首調唱名法唱譜練習;歌曲練習則以二聲部合唱為主,多為民謠,採用五聲音階的調式,節奏較難,適合程度較高的能力者視唱及歌曲演練。

  4. 手語教學高大宜的應用John S Curwen的手語以輔助視唱的教學法,主要的特點是利用視覺,加上身手配合的手語動作,來加深兒童聊解音階中,各音之間的音程高低的距離關係並使兒童能感受兒童歌唱時曲調所表達起伏的那種音樂性。高大宜教學法教學特性:1. 以歌唱為主的教學法。2. 以傳統民謠、兒歌作為主要教材。3. 運用首調唱名及移動Do唱法,實施視譜教育。4. 以五聲音階作為基礎。5. 引用英國John S Curwen手勢教學法,輔助視唱教學,辨識音與音之間的高低觀念。6. 使用節奏音節念法幫助節奏的認知等。7. 讓兒童接觸到世界上著名的作品。8. 使用條線的獨譜方式匯入五線譜的訓練。9. 注重用心聽音樂的靜默聽音練習。

  三、奧福教學法

  內容概述奧福對於兒童音樂教學法的基本理念在「感覺」優於「理解」。在幼童的生長過程中,他們在最自然環境中,透過本能的活動如:模仿、觸覺、味覺、肢體的活動,經過慢慢的成長,使一些潛意識的經驗成為具體的行動,加上語言日見成熟的表達去學習音樂基本能力。也就是由感覺→具體概念→語言表達→讀寫→到創作的階段。

  ***一***節奏教學奧福教學以節奏為音樂學習活動的重點,從簡單的彈指、踏腳、拍膝、舌頭聲或雙手擊拍動作,以單拍子的一拍一拍開始,從自然的律動速度,再漸進到快速節奏,並匯入要學習的節奏模式。

  ***二***唱遊活動教學節奏語言是進入曲調的基本教學活動之一,兒童藉著生活中所接觸耳熟能詳的說白、童謠、遊戲、吟誦…作為歌唱的教材,由單字到詞彙甚至到句子,由模仿,一再重複練習讓學生體會音樂的感受,進而瞭解音樂的基本要素,包括規律性的節奏、變化節奏、音成高低的觀念以及輪唱模式的練習,經由樂器的伴奏而有初步的合弦概念。歌曲的教唱先由節奏語言的帶動,依字彙順著節奏,延伸到樂句的練習,加上肢體的韻律,創作出舞蹈的動作,充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與陶冶。

  ***三***節奏樂器的教學為提高兒童學習的興趣,教學者必須設計一套節奏樂器給學生練習,教材內容應取自本國民謠。節奏樂器的練習,是以頑固低音為伴奏,形式採用五度合音伴奏,也就是用一個曲調的主音與屬音為伴奏的模式,可按調性的不同而移動,常用的樂器有木琴、鐵琴、直笛、吉他等…。而即興創作也是教學重點之一,剛開始教學者彈奏頑固低音,學生可自由創作配合同調性之曲調,由簡單的曲調,採用卡農輪唱的方式。加上敲擊伴奏,使學生學的快樂且學的有成就感。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教法特性:

  1. 以各國民謠作為教材。

  2. 以「節奏」與「即興創作」作為教學基礎 。

  3. 以說白語言節奏、熟悉的兒歌、民謠、遊戲配合節奏樂器所設計的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 。

  4. 藉持續低音、卡農及頑固低音作初步合聲的介紹與練習。

  5. 注重模仿演唱及模仿演奏的教學模式。

  6. 運用拍手的功能作為節奏的基本練習。

  7. 以樂句為單位作為節奏的即興練習。

  四、鈴木鎮教學法

  內容概述鈴木教學法可說是一種母語教學法,從小即著重兒童潛力的發揮。當孩童生下來兩三歲間,家裡就開始塑造音樂情境,常放一些優雅的歌曲,刺激孩子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在那時母親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時常帶著孩子仿唱,或以音樂的節奏做簡單的拍手或身體搖擺的遊戲。三歲時則讓孩子觀摩融入音樂的遊戲課程,母親則要指導孩子,安排孩子規律性的練習時間,並佈置很好的練習環境。四歲時則正式接觸樂器,鈴木教學法以小提琴為教學樂器最主,主要訓練孩子專心程度的培養以及敏銳的聽力訓練。每階段的練習都要不斷的反覆、熟記譜子。每週除了固定上個別課外,每一週或兩週還要上ㄧ次合奏課,彼此互相觀摩,互相學習。主要要給孩子有成就感,並增加孩子的信心與上進心,而父母要不斷的鼓勵與欣賞孩子的練習,建立良好的家庭氣氛。這樣持續性的練習、觀摩、表演一直到青少年以至成人,雖然不ㄧ定每一個人都是音樂家,但每一個人卻都能發揮其潛能且都具有專業的水準。鈴木鎮一教學法教學特色1. 創造學習音樂的環境,並從中培養良好的音樂感2. 強調模仿和反覆練習的重要性3. 注重父母與孩子的互動4. 注重音色的品質5. 要求彈奏的正確性6. 注重表演或演出7. 重視自我評量和同儕觀摩的自學能力8. 鼓勵背譜彈奏9. 掌握上課時間10. 團體課與個別課並重.以上四大教教學法是目前常被採用的,不難發現是以兒童為中心的潛能教學法,激發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與專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