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因其與學習掌握知識的效率有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學習的方法有多種,我們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興趣法

  “好知之不如樂知之”,就是說我們越喜歡某一事物就越喜歡接近和接納它。

  興趣是人們行動的一種動力。只要對某些知識產生了興趣,就會主動去理解、記憶、消化這些知識,並會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總結、歸納、推廣、運用,從而做到精益求精、推陳出新,從而推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因此,我們在學習某一知識之前,首先要建立對它的興趣,以達到掌握的目的。

  2.理解法

  人都有對事物進行判斷的能力,對某一事物或某一知識有認識,就會很容易地把它變成自己的知識,否則,就需要花很大的額外工夫。比如說“井底之蛙”這一成語,我們可以想像一隻健康的青蛙坐在一口深井裡,眼睛直瞪瞪地望著井口發呆,而井口外面,則是白雲、藍天,井底則有青草、水、昆蟲。雖然這隻青蛙本身健康,不愁吃喝,然而它卻呆呆的,為自己見不到外面的大好風景而發愁。這樣一理解,“井底之蛙”的含義就非常清晰了。

  3.聯絡法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聯絡的,正如自然界的食物鏈:兔吃草,而兔又被鷹或狼吃,狼又被虎吃,而鷹和虎死後,其屍體又*變質,供草吸收其營養成分。在這幾種動植物之間,就形成了一個食物鏈,它們就構成了互相聯絡的一個整體。如果草絕,則兔就會亡,反之,如果兔多,則草就會被大量食用,當草被食用過多時,兔就不免因缺少食物而亡。這充分說明,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是一個普遍聯絡的整體。

  知識,正是人類在長期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現的,因此,各種知識間也是相互聯絡的。當我們對某一事物缺乏瞭解和認識時,我們就可以從與其有聯絡的事物中來認識它。

  4.聯想法

  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就在於人有思維,有了思維,人在客觀的自然和社會面前就不是無動於衷、無可奈何了,而是能夠積極地促成條件,來解決問題,而聯想正是人類充分發展的一種象徵。

  在我們的學習中,聯想能使我們更好地掌握知識。

  歷史課本中的數字枯燥無味,但是,有些事件是和這些數字是緊密聯絡的。因此記數字就可以與這些歷史事件聯絡起來記,這樣就避免了數字之間的相互干擾,同時也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起到了雙重效果。

  5.對比法

  在學習中,當兩個概念或事物的含義相似的時候,我們往往容易搞混淆,而在這個時候,運用對比法就能夠搞清楚二者之間的明顯區別。也就是說,它們相同的地方我們暫時不講,我們只比較它們之間不同的地方,這些不同的地方,就是某一事物的獨特特徵。理解了這些獨特特徵,也就抓住了這一事物的本質,從而也就能掌握這一事物的有關知識。

  6.複習法

  人的大腦對知識的識記是有一定規律的,教育學家們曾用遺忘曲線做了一個形象的說明,指出如果在你的遺忘之前去複習、鞏固它,那它就能迅速恢復並牢固記憶。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是非常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