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高效學習辦法

  小學數學是最為基礎的理科知識培養課程,唯有數學基礎打好才有可能進一步學習更加深奧的科目,而數學恰恰是在學習期間令家長和孩子最頭疼的問題,小編為此撰寫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對廣大家長和學生有所幫助。

  1.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數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長們平時多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業習慣和正確的寫字姿勢。

  家長督促他們寫作業,及時檢查他們的作業,發現沒學會的知識要及時給他們講解,每天的作業認真完成是學習的基本保障。對於學習相對落後的同學,我總是利用課外時間給他補,但是,課外時間有限,需要補課的學生較多,老師的精力也有限,這就需要家長們的積極配合。

  2.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孩子每個星期回家做作業時要採取這樣的方法:

  先複習這一星期所學的知識,理通脈絡;

  然後再把這周的作業做出來,並進行檢查;

  最後把下週要學的知識進行預習。

  如果採用這樣的方法並堅持下去,我相信孩子的學習一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3.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

  有些題目孩子不懂,家長要耐心地解釋題目的意思,鼓勵孩子不懂就問。但是家長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他,我想只要你把題目解釋清楚,孩子是能夠自己解答的。

  我發現成績不夠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賴性比較強,不願獨立思考,課堂上要麼等著老師講解,要麼轉來轉去指望其他同學。這些同學在家裡做作業也肯定很拖拉。家長要注意正確引導。

  學生已入學一段時間,有一定的學習的基礎,但由於年齡特點,在數學學習上容易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注意力方面:

  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差,永續性也不長,一節課40分鐘,很難堅持到底,往往聽了一半就思想就開起了小差,或東張西望,或隨意說話,或小動作不停。

  聽講方面:

  不能傾聽是許多低年級學生的通病。但學生的自我表現欲較強,往往一句話還沒有來得及聽完整,一知半解時便搶著回答,聽不進老師的建議和其他同學的發言。

  看寫方面:

  粗心馬虎,經常把題看不完整、把數左右看顛倒或上下看錯行、把運算子號看錯,或把圖看不全面。寫的時候精力不夠集中,算對的卻抄錯,書寫不認真,書面不整潔,寫完不檢查。

  想的方面:

  學生思維發展還不全面,沒有系統性,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遇到需要邏輯思維或考察空間想象能力的問題,思維跟不上,腦子裡轉不過來彎,便會不知所措,應付塞責。

  語言方面:

  由於生活經驗和積累的詞彙少,語言單調、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頭表達時也常常說不清、道不明,也就會更加造成老師對學生學習掌握情況的不瞭解,學生課程的學習進度也會減慢。

  4.認真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原理,人有在學習新知識後及時練習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時練習,隨著時間間隔越久,孩子所遺忘的知識點也就會越多,越不利於孩子對數學的學習。

  因此,鞏固當天所學,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很有必要。對於這點,要求學生做到:做作業前,先看課本回顧一下當天所學的知識,然後再做作業,還要做到“三到”“一檢查一簽字”。

  “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題目,同時心裡想著計算,通過打草稿的方式驗算解題辦法,接著就是把解題過程寫得正確、美觀。

  “一檢查一簽字”:指在孩子做完作業後,家長要仔細檢查有沒有出錯,有錯要及時訂正,最後簽字落實檢查工作。老師及時批改後的錯題,也要讓孩子記錄在《錯題集》上,並及時地在作業本上訂正。

  5.養成快速正確口算的習慣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低年級的口算是今後計算的基礎,要養成快速、正確口算的習慣,還需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勤加練習。

  要引導學生採用有效的具體的記憶方法有針對性地多記、多練、熟記。課上課下也可以用撲克牌遊戲的形式練習連加、連減或乘法,經常練習,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也可以藉助一些電腦軟體或者app,程式自動出題,自動批改,孩子們還可以PK口算成績,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有時習慣容易反覆,所以家長與老師要多溝通,利用科學準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高效學習。提升數學的學習能力是一種長期的投入,需要反覆地操作才能使優秀的學習習慣成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