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作文寫人方法總結

  寫人,是小學作文訓練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三年級語文作文寫人方法總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三年級語文作文寫人方法

  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主要是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和典型事例的敘述來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質、作風等特點。

  要寫好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寫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徵,包括容貌、衣著、姿態、神情等等。外貌描寫首先必須從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徵,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人物的語言包括人物的獨白,對話,交談以及語氣。“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表現。

  因此成功的語言描寫能恰當地表現人物的身份、年齡、思想、品質、作風和個性特點。描寫人物語言時,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間的關係。描寫人物的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人物“做什麼”,還要寫出“怎麼做”。心理活動是無聲的語言,是直接表現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動的手段。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要注意把心理活動產生的原因敘述清楚,還要注意與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結合起來。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寫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鮮明瞭。

  2、抓住人物的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個特點可以從人物的年齡、外貌、語言、動作、興趣、個性、生活習慣等諸方面去考慮。一個人的特點是多方面的,作文時,我們應根據中心思想有所選擇地寫。

  3、選用典型事例。人與事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時我們應選擇那些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運用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就是對能充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語言、動作、表情等細小環節作具體、細緻的描寫。

  小學階段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一般分為三種類型;寫一個人、寫兩個人、寫幾個人。其中應以寫一個人為主。

  一、寫一個人。

  記一個人的寫人記敘文,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通過寫一件事寫一個人。有的文章寫人只寫了一件事,寫這一類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選擇有代表性的生動事例畫寫。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過一件事寫人就要選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動事例來寫。

  2、要寫出事情的發展過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寫具體。用一個典型事例記敘一個人,應該把這一事例寫具體,這樣人物形象才能豐滿。

  4、為了使讀者對人物瞭解得更全面,使重點記敘的這件事有充分的依據和堅實的思想基礎,使人物的形象更加豐富,文章的開頭可以對人物作簡要的介紹。

  ***二***通過幾件事寫一個人。

  我們在生活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時使用一件事來反映一個人就顯得比較單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點及其品質,因此,必須用兩三件事才可能說的明白,再現得充分。

  通過幾件事寫一個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1、幾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幾件事中要和諧、統一。

  2、概括交代和具體描寫相結合。在一篇簡短的作文中要用幾件事寫一個人,不可能將每一件事詳細敘述,因此一般可以彩楊交代和具體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體記敘一兩件事。

  3、通過對比的方法寫一個人。

  通過對比方法寫一個人,一般有三種:第一種是同一個人前後相比,說明這個人變化;第二種是對一個人的認識前後相比,說明這個人的品質;第三種是一個人同另一個人比,突出歌頌其中一個人。

  通過對比的方法寫一個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點。

  ***2***要寫出人物的真實表現,不要捏造事實,採用拔高或貶低的方法。

  二、寫兩個人

  寫兩個人,一般是寫《我和__》,__應包括親人、同學、朋友、老師等熟悉的人,要寫好這一型別的作文必須注意:

  ***一***要寫好人物之間的聯絡。《我和__》,題目中突出了一個“和”字,這就要求從雙方寫起,通過具體的事例,寫出“我”和__之間的聯絡。在敘事過程中,要寫出彼此之間都想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只有從雙方落筆,才能把握住題目要求寫的重點。

  ***二***用對話展開情節。寫《我和__》作文時,由於要寫出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所以一定要寫好兩個人之間的對話。要用對話展開情節,用對話表現文章的中心。

  三、寫幾個人。

  寫幾個人是比較複雜的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可以寫“一家子”、“這一班”,也可以寫“幾個小夥伴”。總之,不論是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幾人都行。

  這類作文有以下幾種寫法。

  ***一***列人物表似的介紹。

  ***二***有代表性的介紹。

  ***三***以一件事為線索寫幾個人。

  ***四***通過幾件事寫幾個人。

  2小學三年級語文作文審題方法

  審清“標誌”,確定文章體裁

  審題首先是確定文章體裁,一般情況下,每種體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標誌”,抓住了顯現體裁“標誌”的關鍵詞語,就可以確定所給題目屬於哪種體裁,應寫成什麼體裁的文章。

  記敘文的“標誌”常見的有“回憶”、“記……”、“……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憶我的母親》、《記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中學生活》、《值的讚美的人》。

  說明文的“標誌”主要有“介紹……”、“……的自白”、“……的話”、“……的製作方法”等。如《介紹一本工具書》、《蜜蜂的自白》、《秋天話菊花》、《西紅柿醬的製作方法》。

  議論文的“標誌”主要有“說”、“議”、“談”、“論”、“評”、“辨”、“駁”、“從……談起”、“從……說開去”、“由……想到的”、“……的啟示”、“讀……有感”等。如《說謙虛》、《談骨氣》、《“友邦驚詫”論》、《讀〈荔枝蜜〉有感》、《由“愚公移山”想到的》。

  審清題目要求,確定文章範圍

  審題不僅要確定文章的體裁,還要確定題目所劃定的範圍。在題目所給的範圍內選材,才能使文章內容切題,重點突出。這種審題方法既適用於記敘文,也適用於說明文。

  以記敘文為例,記敘文的題目範圍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寫人記事。題目劃定的範圍不同,選材的側重點就不同。

  寫人的記敘文要側重於人物形象的描繪,要著重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徵等,並適當地運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穿插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來刻畫人物。如《我的老師》、《媽媽》、《我尊敬的一個人》、《英雄》等題目都可以寫成寫人的記敘文。

  記事的記敘文要扣住記敘的要素來寫,把記敘的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脈絡及發展過程敘述明白,使讀者有個清晰完整鮮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難忘的一節語文課》、《成功的喜悅》等題目都可以寫成記事的記敘文。

  審清題目“題眼”,確定文章重點

  審題還要根據題目所給的條件來確定文章的重點,而確定文章重點的關鍵就是抓住題目的“題眼”,“題眼”是題目的靈魂,是題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題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點。如《我欽佩的一個人》與《我喜歡的一個人》,二者的內容雖都側重於寫人,但“題眼”不同,就決定了選材重點不同。前者的“題眼”是“欽佩”,後者的“題眼”是“喜歡”,兩篇文章的重點分別為“欽佩”、“喜歡”,兩篇文章的選材也要從“欽佩”和“喜歡”入手。

  如何抓“題眼”呢?

  一般說來,題目是主謂句,“題眼”往往在謂語或謂語中心詞上。如《我贊成這件事》,“題眼”是“贊成”,重點就要扣住“贊成”來寫,文章也要圍繞著“贊成”展開。

  如果題目是動賓短語,“題眼”往往在動詞上。如《過生日》,“題眼”是“過”,文章就要寫清“生日”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或氣氛中“過”的,是怎樣“過”的。

  如果題目是偏正短語,“題眼”往往是定語或狀語。如《課餘生活》,“題眼”是“課餘”,要寫出課堂學習生活之外還有哪些生活及這些生活帶來的樂趣。

  審清題目因素,確定文章內容

  有些題目所給因素較少,表意也比較概括寬泛,有的甚至抽象朦朧,這就給審題增加了難度。這類題目常常是由一個詞構成,學生遇到此類題目往往無從下手。對於這類題目,只要審清已知因素,並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關連的新的因素,就能準確地確定文章的寫作內容,題旨就能清楚地顯現出來,審題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了。如《成功》這個題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個,即“成功”,意思比較概括籠統,如果在“成功”這個因素上增加幾個相關因素“誰成功了”,“什麼事成功了”、“怎樣成功了”,文章的寫作內容就具體了。同樣《笑容》、《失敗》、《過錯》、《懺悔》、《歡樂》、《渴望》等題目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審題。

  3小學三年級語文作文教學方法

  1、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範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湧、下筆有神、筆奕生輝。例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小學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緻的觀察、發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於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後,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以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2、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薰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

  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漫談文藝創作》***。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

  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開啟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範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範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範文佈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範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

  學生經過反覆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後,就要鼓勵他們採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安排可“先分後總”或“先總後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後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字”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後,就讓學生以後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3.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4、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後,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讚許,在很短的時間內,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並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閱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敘見聞、寫景狀物、說明事物、發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寬老師主編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後,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並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6、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頭痛於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4小學三年級語文作文結尾方法

  1、自然結尾。

  即用事情的結果作為文章的結尾,事物敘述完了,文章隨之結尾。

  如: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下來。《月光曲》

  2、卒章顯旨,結尾點題。

  即在文章的結尾巧妙揭示文章的主旨。

  如:《蝴蝶的金翅膀》的結尾:"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沒查詢到。但我想:即使世間沒有,老師心裡也裝有。因為她教會我用一隻眼睛仔細觀察,另一隻眼睛不停尋找。"

  這種結尾在文章收束處點明主旨,揭示中心,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這是一種常見的結尾方法,即在文章結尾或直接或間接巧妙點題。

  3、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如:今天,奶奶將以黃土為伴。站在墳前的我,用模糊的淚眼看著紙錢兒緩緩飛落,彷彿看到自己那久遠的渴望在隨之墜落。奶奶,您的孫女願您在地下安息,更願您在冥冥之中能聽到孫女發自內心的渴望。《渴望》

  4、引用名言警句,強化主題,深化中心。

  如:英國詩人赫伯脫說:“當一個人放棄了追求和渴望,他也就走向了衰亡。”可見追求、渴望都是我們精神生活的食糧,是我們精神寄託的支柱。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能渾渾噩噩、庸庸碌碌。我們必須渴望理想,渴望成功,我們的生命才會有價值。《渴望》

  5、直抒胸臆。

  如:《父親》的結尾:“不少人都說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為是。在父親最需要的時候,我既沒有在衣食住行上盡人子之則,也沒有在精神上贍養父親,讓他帶著缺憾走了!我永遠不能原諒自己!”

  此種結尾在全文敘事的基礎上抒發強烈的感情,不但感染了讀者,增加了文章的韻味,也提高了文章的品位。

  6、呼籲展望式結尾。

  讓我們……

  7、發問突旨式結尾。難道我們不該……?

  如:朋友,面對地面上的一張廢紙,一個隨風飄起的塑料袋,一塊被人隨意扔下的果皮,你會在眾人的目光中彎下腰,輕輕拾起,將它們放進垃圾箱嗎?我會的!《那一幕,我永遠難忘》

  8、描繪性結尾,以景襯情。

  這種結尾主要通過對某種景物的具體描繪來製造一種與文章內容一致的濃烈氣氛,讓讀者藉助這種氛圍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和把握。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的結尾:“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這種陰森的、壓抑的描繪所構成的濃烈悲劇氣氛,與文章的主題構成了高度的和諧,耐人尋味。

  再看《賣蟹》的結尾:“漁歌遠了,小船遠了。聽不見也看不見。只留下一片碧藍碧藍的大海。大海上湧動著一層層美麗潔白的浪花碧藍的天,無邊的海,數不清的美麗潔白的浪花。”這種詩情畫意般的描繪,給讀者創設了無限的想象和聯想的空間,讓讀者久久地沉浸在藝術的享受之中。

  9、概括性結尾。

  這種結尾的特點就是把文章的內容加以簡要的歸結,通過必要的強調和點撥,幫助讀者鞏固對文章中心的把握。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高度概括聞先生的品質。

  10、聯想象徵,激人奮進。

  我不安於現狀,我渴望超越,渴望發展,二十一世紀的太陽在向我召喚,我想起了夸父追日,這個我童年印象最深最富有誘惑力的神話。我想化成夸父,跨越千山萬水,去追趕心中的太陽,迎接新世紀的曙光!《在新世紀到來的時候》。

  這種結尾是作者在完成文章內容之後,從不同的側面啟發讀者反思上面的故事,品味蘊涵於其中的道理,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思考進一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像魯迅的《故鄉》的結尾: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一段充滿哲理意義的警句,突出強調了希望取決於實踐的道理,啟發人們用革命鬥爭的實踐去開闢新路,實現理想,創造新生活。而這些道理的領悟,則需要藉助於讀者本人的反覆思索和認真品味。

  11、抒情議論,昇華主題。

  雖然現在學習的節奏加快,各式各樣的競爭、壓力又接踵而至,但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對未來充滿幻想,我們就能從平凡的班集體中發現詩,發現美,發現五彩繽紛,發現管絃悠揚。在校園中,在我們這個集體中,時時刻刻都會有快樂的音符在我們身邊跳躍。《責任》

  看見這一切,會覺得好像是看見了自己的童年。我覺得自己已經從那個年齡裡跑出來了,但想一想,又似乎仍在延續那時的渴望——陽光是我的渴望,鮮花是我的渴望,生活是我的渴望。每當這樣想的時候,我便會開心地笑起來。就讓自己留在童年吧,那樣也挺好!《渴望》

  12、表達願望,感染讀者。

  一天晚上,我忍不住寂寞,推開了那扇門,卻發現他們臉上不再帶有笑容。我明白了,那是不願意我離開我的書桌!於是,我悻悻地回到自己的房間。那扇門馬上又輕輕地關上了,連同那溫柔的燈光也被關了進去。我坐在書桌前,不知怎地,就渴望那扇門開啟,就渴望看到那溫柔的燈光……真的,從來沒有這樣渴望過——那扇門開開吧!《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