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數學課堂興趣的技巧

  怎麼提高六年級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帶來的思維的樂趣是必須的,因為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編在這裡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怎麼樣提高數學課堂興趣

  進行實際操作,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形式化是數學的特點之一。但是在學習數學時,不能僅僅是運用形式化的表達,而應注重認知數學的內在本質。現代數學的發展趨勢也佐證了“完全形式化必定是沒有可能的”。因此,在課程教學當中,教師應講解數學的基礎概念、公式、運算以及數學的本質。教師可開展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來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構建起數學課堂的思考及研究數學問題的良好學習氛圍。

  例如,在學習“鑲嵌”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安排學生取出預先剪好的若干個各種形狀的幾何圖形。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同學們是否知道有哪些形狀的正多邊形可進行‘鑲嵌’嗎?”***1***如果使用相同的一種正多邊形,可用來進行鑲嵌的是哪幾種正多邊形?***2***如果鑲嵌時僅僅是使用兩種正多邊形,會有幾種不同的組合方式?經過學生實際動手操作之後,教師再進一步提出研究性問題:“同學們是否知道為何能夠進行鑲嵌? 能否以自己所掌握數學知識來進行說明?”教師指導學生經過研究學習之後再進行總結與反思,以此來深入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展現數學文化,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在我國,數學文化傳承著中國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而數學課程當中也彰顯著人文意識與情懷。具體可在教學內容當中講述數學史,教師可講述世界數學簡史;同時也可講述我國大數學家祖沖之在南北朝時期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其所提出的密率值上開創了全球第一;還可講述我國《司髀算經》在全球首創了勾股定理以及如何進行運用。教師可通過這些數學史上的偉大成就,來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鼓勵學生學好數學,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教學時筆者讓學生解答著名的“遺囑問題”:有一位老人,他有三個兒子和十七匹馬,他在臨終時讓兒子們按遺囑分馬。他說:我把十七匹馬全都留給我的三個兒子,長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給幼子九分之一,不許殺馬去分。題目一出,有的學生說太簡單了,迫不急待地動筆,可不一會兒他們就說題目數字錯了。當學生討論熱烈之時,筆者提示用“借”的方法,個別學生想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借一匹馬給三人。老人原有 17 匹馬,加上借給的一匹,一共 18 匹。於是三兄弟按照 18 匹馬的一半、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分別得到了九匹、六匹和兩匹。9+6+2=17***匹***。還剩下一匹,還給借馬人。筆者及時肯定後又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把 1/2∶1/3∶1/9 化簡可得 9∶6∶2, 恰好有 9+6+2=17。可見,分給長子 9 匹、次子 6 匹、幼子 2 匹,既恰好把 17 匹馬全都分完,又符合1/2∶1/3∶1/9 的比例。學生在感受“借”這一方法的巧妙的同時,體會到數學學習帶來的思維的樂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成績的技巧

  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要理解、關愛學生。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他們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他們安慰和支援。2、要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習數學需要循序漸進,只有在學習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難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了學習信心,才會出現“越學越愛學”的境地。所以教師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和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如在選擇練習時要注意分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設計,作業測評時最好少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課堂提問時面要廣一些,使多數學生有正確回答問題的機會。在學生正確回答問題後,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就可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情感激勵搭建師生之間友好關係

  情感激勵主要是依靠感情的力量,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教學中它是指教師以關心、理解、尊重、信任和讚美等情感走進學生的內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興趣提高,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師,要有一顆愛心。愛是教師的靈魂。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親密夥伴”、“知心朋友”。只有建立了相互信任、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係,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樂其道,積極的接受學習和教育。

  例如,一次數學練習課,在學習“小明買8支鋼筆,一共用72元。照這樣計算,買16支鋼筆要用多少元?”這道題時,學生想出了兩種解題方法,第一種是:每支鋼筆多少元?72÷8=9***元***。買16支要用多少元?9×16=144***元***。第二種方法是:16是8的多少倍?16÷8=2。買16支鋼筆要用多少元?72×2=144***元***。講完這道題後,我又出了一道類似的練習題:“買4個書包要用120元,照這樣計算,買25個書包要用多少元?”學生獨立思考,進行計算。我巡視指導。 在下面進行個人彙報交流的環節,我聽到一個聲音總在嘀咕。我就說:“誰有好的解題方法可以站起來和大家一起分享。”話語剛落,就看到小銘舉手了。小銘站起來說:“25÷4=6……***個***也就是6倍還餘1個,120×6=720***元***,120÷4=30***元***720+30=750***元***,這樣也能算出來答案。”恩是的,這種方法也是可以的。沒想到平時就知道玩耍的小銘竟然能想出這麼好的方法,我急忙微笑著為他豎起了一個大拇指,並進行了評價和表揚。後面的課他聽得很認真,身體坐得很端正,腰桿挺得筆直筆直。很明顯,他的自信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