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中放飛孩子的心靈

  初中學生從天真爛漫的兒童走向花季少年,從生理到心理髮生了質的變化,這一階段的學習、感悟對其以後的人生道路起著關鍵性的奠定作用。而作文教學的重要性,更是有目共睹的。那麼,如何切實發揮作文的獨特作用呢?下面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一***拓寬領域,採取多種命題形式。

  作文訓練要著重指導學生寫自己的話,強調傾吐胸中的積蓄,使學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後有所撰作”。因此,我在作文命題時,務必要使學生有話可寫。好的文題可啟迪學生的思路,在平時的訓練中,要訓練學生觀察生活,貼近生活,思考生活。就一些社會現象和一些社會問題以及人生問題等為話題作文。命題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路,影響著中心的確立。因此我在命題時,結合社會、人生,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課文教學注入思想內容。

  針對社會現象以及其背後所反映的問題、實質等命題,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集體意識。如以環保、網際網路、現代科技、反腐倡廉、西部開發、國家改革等命題來訓練學生。提高學生關注社會、理解社會、感悟社會的能力,並提高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內心情感、各種思考等,是個體對人生問題的思考,可以培養學生的寬容意識、感恩意識、獨立意識、反思意識、合作意識以及敬業精神等。如以快樂、寬容、尊嚴、自信、責任等為話題,以《學會承受》《有志者事竟成》《自卑、自負、自信》《談理想》等命題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思辯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思想道德水平。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語文課本中的範例,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我在引導學生思考文題,蒐集材料,擺事實、講道理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我注重作文的每一次命題,巧妙地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合進去。如結合學生自身的成長,可命題《天才出於勤奮》;結合學生之間比吃比穿的現象,可命題為《勤儉——中華民族的美德》。這樣的命題既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也有助於學生形成多讀書,多看報,關心時事,關心社會的良好品質。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作文命題藝術也是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藝術。

  ***二***在作文的選材訓練中進行思想教育。

  在平時的訓練中,我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貼近生活,思考生活,用日記來記錄生活,表達生活的感受。此外還引導學生通過報紙、電視、網路等媒體關注“環保、網際網路、現代科技、反腐倡廉、西部開發、國家改革、北京奧運、抗災搶險”等熱點問題,還可就其中一些社會問題或人生問題等讓學生自選角度去寫話題作文,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觀點主張。例如我在去年寒假開始之前,就佈置學生要在寒假寫十篇日記以記錄春節前後的各種見聞,每篇字數不少於300字;開學初,我就要求學生以“春節見聞”為話題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結果交上來的作文,題材十分豐富,思想感情也健康向上:有的在拜年中寫尊老愛幼,有的在火樹銀花中寫人生感悟,有的在逛街購物時談文明禮貌,有的在團圓安樂時關注雪災抗險,有的在親友歡聚時展望奧運盛況……

  ***三***在培養積累、分析素材的思維訓練中育人。

  教育學生熱愛生活,接觸自然,接觸社會,到實踐中去積累素材,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這當中,會經歷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學生的作文總會寫下他們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寫下他們對某一問題的思考和看法,這些感悟、思考、看法,最初在腦海中處於雜亂、瑣碎、混沌的狀態,要把這些良莠不齊的素材寫成作文,就要進行篩選和整理,在整理成文的過程中,反覆思考,某一思想逐漸明確、清晰起來。此時此刻,我啟發學生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態度,做到“點、面”結合,全面觀察。通過比較、鑑別、思考、分析,做到抓住特徵,深入本質。實踐表明:在積累、分析素材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提高了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質是行之有效的。

  另外,作文教學中命題、半命題作文總會涉及到愛心、理想、公德意識、集體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學生作文時,有一個再認識的過程,他們的思想品德、世界觀也在逐漸發生變化。我及時地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創造性和獨立性,引領學生形成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思想認識,鼓勵他們在作文中抒發真情實感的同時,不僅要對自己的心靈成長負責,也要給他人一種積極、樂觀的感染和引導,而不是陷入情感的誤區。

  ***四***在作文的立意訓練中進行思想教育。

  在作文的立意訓練中,首先要教育學生在作文中表達真實的愛憎分明的情感。社會生活中有真善美,也有假醜惡。通過作文,要歌頌真善美的人與事,批評假醜惡的東西。

  其次要培養學生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集體意識。關注和思考“環保、網際網路、現代科技、反腐倡廉、西部開發、國家改革”等熱點問題,訓練和提高學生關注社會、理解社會、感悟社會的能力,在提高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我在教綜合性學習“尋覓春天的蹤跡”指導學生時,曾經以《第一聲春雷》為題,要求學生當場構思寫一篇作文,文體、字數均不限,寫完了在小組交流,然後推選出最好的一篇當場朗讀給全班同學聽,看看誰寫得好。一開始,學生都說不會寫;我就啟發他們:第一聲春雷在什麼時候打響?第一聲春雷打響前後周圍景色有什麼不同?第一聲春雷的打響意味著什麼?由此你聯想到了什麼?他們在思考與討論後,漸漸就開始寫起來……最後幾個小組代表起來朗讀習作:有的聯想到開國典禮,有的聯想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有的聯想到北京申奧的成功,有的聯想到南方抗雪救災的勝利……就這樣,學生在寫作、朗讀、交流、評點的活動過程中,既增強了寫作能力,又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

  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寬容意識、感恩意識、獨立意識、反思意識、合作意識以及敬業精神,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內心情感和人生感悟去思考“快樂、寬容、尊嚴、自信、責任”等問題,比如可以用《學會感恩》《失敗也美麗》《自強與合作》《理想與方法》等命題來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思辯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思想道德水平。

  ***五***利用寫讀後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中,我每週都要求學生寫一篇作文,內容多樣,讀後感就是其中之一。讀後感,“感”是重點、是關鍵。因此這種由此及彼的聯想是讀後感的主體部分,讀後感要聯絡社會實際和個人思想行為實際談讀了文章後的感受,篇幅可長可短。學習了《背影》之後,學生們談了現實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致的關懷,但自己不知道感激,反而嫌父母囉嗦,學生們不但反省了自己,還決定在以後的生活中珍惜親情,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六***運用作文評語育人。

  作文評語在發展學生健康個性、形成學生健全人格上具有“潤物細無聲”的特殊作用。好的作文批語能幫助學生明辨是非,褒貶美醜,抒發感情,激勵精神,對發展學生個性,形成健康人格起著重要作用。

  我在批改學生的作文、週記時,發揮時間、空間的優勢,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與學生有更多的接觸與交流,能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給予正確指導。而好的作文評語在教會學生作文的同時,更教會學生做人。例如在批改前文那個單親家庭孩子寫的作文——《生命的字典中不該存在的兩個字》時,我就批上了這樣的評語:“對於你家庭的變故,老師和同學們都深感同情,但要知道,‘月之圓缺,人之禍福’是無法預料的。古語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要你挺起胸膛,揚起風帆,用你的優異成績來彌補這份缺憾,相信奇蹟會在厄運中出現。”對於身處逆境,迷惘失意的學生而言,這無異於精神良藥,撫慰他們心靈的創傷,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七***利用作文評講,開展思想品德教育。

  在作文的評講時,可以把同一題材的幾篇作文的不同立意和寫法讓學生去比較,如前面所舉的《第一聲春雷》現場作文那樣,讓學生在比較中既增強了寫作能力,又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還可以把表現同一主題的幾篇作文的不同題材讓學生去比較,如在對單元考試作文《失敗也美麗》的講評時,我就把幾篇寫《失敗也美麗》的不同作文讓學生分組去比較,然後讓小組代表起來發言,評述這幾篇同一主題的作文在選材與寫法上不同點與優劣,讓他們在比較與評述的過程中學到選材與構思的方法,同時明白了失敗與成功的辨證關係,從而增強了學生心理對挫折和失敗的承受能力。

  作文評講是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綜合評析,既要在寫作技法上給以指導,又要在思想內容上給以啟示。

  講評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情操,使“作文”與“做人”有機地結合起來。

  講評時,我注意選擇那些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段落、思想性較強的語句、突出人物品質的細節描寫,激勵學生學習他人文章中的好思想。作文講評要發展學生的正確認識,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認識,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作文講評不能只講“文”不講對事物的認識,要針對學生作文中反映出的思想認識問題,不斷提高他們認識事物的能力。

  我的講評,就像春風,帶著真誠將思想教育吹進學生的心田,滋潤學生的心靈。

  總之,作文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在組織學生寫作時,總會用一定的觀念、思想、情感影響學生,利用好這塊陣地,培養出更多地優秀人才。放飛學生的心靈,讓作文在學生的成長中綻放異彩!